1. FI Module
    1. 基础准备
      1. 1、创建公司代码
      2. 2、创建会计科目表
      3. 3、定义会计年度变式
      4. 4、创建信贷控制范围
      5. 5、维护公司代码全局参数(将会计科目表、会计年度变式、信贷控制范围分配给公司代码)
    2. 高级准备
      1. 6、定义科目组、输入控制
      2. 7、定义字段状态变式
      3. 8、向字段状态变式分配公司代码
    3. 科目准备
      1. 9、定义留存收益科目
      2. 10、新建一般资产负债科目
      3. 11、新建统驭科目-应收/应付
      4. 12、新建材料采购科目
      5. 13、新建损益科目
      6. 14、显示科目汇总
    4. 公司代码准备
      1. 15、为公司代码定义凭证号码范围
      2. 16、定义记账期间变式
      3. 17、向公司代码分配记账期间变式
      4. 18、设置记账期间
      5. 19、为科目过账定义容差组
    5. 公司代码准备
      1. 18、设置记账期间
      2. 19、为科目过账定义容差组
    6. 录入凭证
      1. 20、输入总账科目凭证
      2. 21、显示总账科目余额
    7. 定义应收/应付账户
      1. 22、定义应收应付容差组
      2. 23、定义供应商帐号组
      3. 24、定义供应商账户编号范围
      4. 25、分配供应商编号范围
      5. 26、定义客户账户组
      6. 27、定义客户帐号编号范围
      7. 28、分配客户编号范围
    8. 录入应收应付账户
      1. 29、新建订货方主数据
      2. 30、新建收货方主数据
      3. 31、新建供应商主数据
    9. 应收操作
      1. 32、输入客户发票
      2. 33、收到客户全额还款
      3. 34、收到客户部分还款
      4. 35、显示应收账款余额
      5. 36、显示客户余额
    10. 应付操作
      1. 37、收到供应商发票
      2. 38、向供应商付款
      3. 39、显示应付账款余额
      4. 40、显示供应商余额
    11. 报表查询
      1. 41、显示总账科目余额汇总
      2. 42、将收入科目设置为只能自动记账
    12. 资产负债表
      1. 43、定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结构
      2. 44、运行资产负债表
  2. CO Module
    1. 全局设置
      1. 1、创建成本控制范围
      2. 2、将公司代码分配给成本控制范围
      3. 3、维护成本控制范围
    2. 成本中心
      1. 4、维护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
      2. 5、新建初级成本要素
      3. 6、建立次级成本要素
      4. 7、新建成本要素组
      5. 8、更改初级成本要素
    3. 作业类型
      1. 9、新建作业类型
      2. 10、新建作业类型组
      3. 11、设置作业输出价格
    4. 过账
      1. 12、维护成本控制凭证的编号范围
      2. 13、输入费用供应商发票
      3. 14、输入普通费用发票
      4. 15、运行成本中心报表
      5. 16、成本中心数据重过账
    5. 统计指标分摊分配
      1. 17、新建统计指标
      2. 18、输入统计指标数量
      3. 19、定义分配循环
      4. 20、分配
      5. 21、显示成本中心分配到的租金
      6. 22、定义分摊循环
      7. 23、分摊
      8. 24、显示成本中心分摊到的电费
    6. 内部订单
      1. 25、创建内部订单类型并维护编号范围
      2. 26、维护内部订单的结算参数文件
      3. 27、维护内部订单结算的分配结构
      4. 28、维护结算凭证编号范围
      5. 29、创建内部订单
      6. 30、输入内部订单费用发票
      7. 31、内部订单的结算
      8. 32、显示内部订单的结算结果
  3. SD Module
  4. PP Module
  5. MM 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