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路由部分,路由基础,静态路由,OSPF是学习的重点,RIP和EIGRP不是重点
  2. 帧中继国内用的少,HDLC不同厂商不能兼容,所以PPP用的最多。PPP知识点不多也不难,这些广域网技术都讲的目的是和OSPF网络类型有关
  3. OSI模型更多的是定义每个层有什么功能,而TCP/IP模型有具体的协议,比如说传输层主要有TCP和UDP,网络层有IP和IP附属协议ICMP、ARP。
    1. OSI模型更多的概念上的描述,描述哪一层应该有什么功能,具体怎样实现的,具体是那个协议并没有确定
    2. TCP/IP是一个完整的协议簇,并不仅仅指TCP和IP两个协议,只是代表,其他协议则是被代表,这个模型有具体的协议,具体的功能,具体的实现,是一个正在使用的实用型模型。典型的先有协议后有模型的例子
  4. 路由器和IOS基本操作
    1. 总结一
      1. 用户界面
        1. 第一次亲密接触
        2. Cisco路由器IOS
        3. 连接到Cisco路由器
        4. 启动路由器
      2. 命令行接口
        1. 进入CLI
          1. enable
          2. disable
          3. logout
          4. exit
        2. 路由器模式概述
          1. config ?
          2. configure terminal
          3. conf t
          4. exit/ctrl-z
        3. CLI提示符
          1. 全局配置(config)
          2. conf t
          3. 接口配置模式(config-if)
          4. interface fa 0/0
          5. 子接口配置模式(config-subif)
          6. interface fa 0/0.1
          7. 线路配置模式(config-line)
          8. line console 0
          9. line vty 0 4
          10. 路由协议配置模式(config-router)
          11. router rip
          12. 路由器的模式
          13. 用户模式 >
          14. 子主题 1
          15. 特权模式 #
          16. 全局配置模式 (config)#
          17. 特定配置模式
          18. interface
          19. line
          20. router
          21. 设置模式
          22. setup
          23. 傻瓜式的配置向导,我们可是专业人士,所以不用,用命令行和快捷键才显得“专业”
          24. 提供可交互的配置对话方式
        4. 编辑和帮助功能
          1. 错误提示
          2. 命令不完整
          3. % Incomplete command.
          4. 标记错误位置
          5. %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
          6. 命令不唯一
          7. % Ambiguous command
          8. 命令历史
          9. Ctrl+P或上键
          10. Ctrl+N或下键
          11. show history
          12. show terminal
          13. terminal history size
        5. 获取基本的路由信息
          1. show version
          2. 运行时间
          3. 加载IOS的位置及使用的IOS名
          4. 处理器、DRAM及闪存
          5. 在POST测试中发现的路由器的各个接口
          6. 配置寄存器的值
          7. show interfaces
          8. show ip interface brief
      3. 基本配置
        1. 主机名
          1. hostname
        2. 标志区
          1. banner
        3. 设置口令
          1. enable password
          2. service pasword-encryption
          3. 加密明文密码,防止明文密码被人偷看窃取
          4. 7级加密后的密码可以被解密
          5. CiscoPwdRecovery.exe
          6. 设置密码时注意不要加空格
        4. 加密口令
          1. enable secret
          2. enable password和enable secret同时设置,enable secret有效,enable password自动失效
        5. 使用do命令
          1. 在全局配置模式运行只有特权模式使用的命令
          2. do show run
        6. 其他常规配置(方便做实验)
          1. 全局命令 no ip domain lookup
          2. 防止输入错误的命令,路由器认为是主机,然后解析,花费比较长的时间
          3. line命令 exec-timeout 0 0
          4. 永不超时
          5. line命令 logging synchronous
          6. 防止跳出的状态信息或提示,中断当前输入的命令
        7. 放到安全措施(三道门和一道岗)中讲解
      4. 路由器接口
        1. Hello,World!
        2. 通信从配置接口开始
        3. 配置IP地址
        4. 激活接口
          1. 路由器的接口默认是down的,需要手动激活
          2. no shutdown
        5. 查看接口状态
          1. show ip interface brief
        6. 配置IP地址并激活后一般情况下应该测试直连接口的连通性ping
        7. 描述
          1. description
      5. 查看、保存并擦除配置
        1. show running-config
          1. 查看运行配置文件
          2. 断电或重启,配置会丢失
          3. logout不会导致运行配置文件的丢失
        2. show startup-config
          1. 查看启动配置文件
          2. startup-config保存在NVRAM中
        3. write
          1. 保存当前的运行配置文件到启动配置文件
          2. copy ru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3. wr
        4. write erase
          1. 删除启动配置文件
          2. erase startup-config
          3. delete
        5. 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6. 验证配置
        1. ping
        2. traceroute
        3. telnet
        4. show interface
        5. show ip interface
        6. show ip interface brief
        7. show protocols
        8. show controllers
      7. 安全措施(三道门和一道岗)
        1. 第一道门:Banner
          1. 警告
          2. 通知
        2. 第二道门:门禁
          1. 本地管理时的第二道门:Console(实验)
          2. no login
          3. 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和/或密码
          4. 默认情况
          5. login
          6. 需要输入密码
          7. pasword
          8. login
          9. 在line console 0里面设置
          10. login local
          11. 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12. username password 全局命令
          13. login local (line console 0里面设置)
          14. 远程登录时的第二道门:VTY
          15. Telnet(实验)
          16. no login
          17. login
          18. login local
          19. SSH
        3. 第三道门:授权Enable
          1. enable password
          2. enable password在show run显示的明文,不安全,可以通过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加密明文,加密后的明文也不是绝对的安全,通过软件可以逆运算,只是不方便记忆,提供一定的安全性
          3. enable secret
          4. enable secret配置的密码,经过单向散列算法,不能逆运算。比较安全
          5. enable password和enable secret同时设置的话,enable secret优先。
        4. 声明conf t
      8. Cisco路由器的组件
        1. Bootstrap
          1. 存储在ROM中的微代码,bootstrap用于在初始化阶段启动路由器。它将启动路由器然后装入IOS
        2. POST
          1. 存储在ROM中的微代码,POST用于检测路由器硬件的基本功能并确定哪些接口当前可用
        3. ROM Monitor
          1. 存储在ROM中的微代码,ROM监控程序用于手动测试和故障诊断
          2. 在密码恢复和恢复IOS的时候需要进入该模式
          3. rommon>
        4. 微型IOS
          1. 微型IOS是一个在ROM中可以启动接口并将Cisco IOS加载到闪存中的小型IOS.微型IOS也可以执行一些其他的维护操作
          2. 你遇到它的机会很少
        5. RAM
          1. 用于保存数据包缓冲、ARP高速缓存、路由表,以及路由器运行所需要的软件和数据结构。running-config文件存储在RAM中,并且有些路由器也可以从RAM中运行运行IOS
        6. ROM
          1. 用于启动和维护路由器。存储POST和bootstrap程序,以及微型IOS
        7. Flash memory(或CF卡)
          1. Flash memory是早期路由器的主要形式,固化在主板上,现在主要使用CF卡,可以插拔
          2. 路由器用于保存Cisco IOS。当路由器重新加载时并不擦除闪存中的内容。它是一种由Intel开发的E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
        8. NVRAM
          1. 用于保存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当路由器和交换机重新加载时并不擦除NVRAM中的内容。NVRAM中未存储IOS,配置寄存器存储在NVRAM中
          2. wr
          3.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9. Configuration register
          1. 用于控制路由器如何启动。配置寄存器的值可以在show version命令输出结果的最后一行中找到,通常为0x2102,这个值意味着路由器从闪存加载IOS,并告诉路由器从NVRAM中调用配置
          2. 0x2102 启动时加载启动配置文件
          3. 0x2142 启动时不加载启动配置文件
          4. 密码恢复时会用到寄存器值
        10. RAM、ROM、CF、NVRAM的区别
          1. 在交换机上,NVRAM不是一个独立的组件或硬件,就是Flash的一部分空间。NVRAM在路由器上是一个独立的硬件,主要用于保存启动配置文件等重要的小文件。
          2. RAM就是PC的内存条,正在运行的IOS其实是全部加载到内存中的
          3. ROM相当于的PC的BIOS,保存一些硬件检测、引导程序、微型操作系统等维护代码
          4. CF卡相当于PC的硬盘,存储操作系统文件等一些文件
      9. 路由器启动顺序(了解)
        1. 执行POST
        2. bootstrap查找并加载Cisco IOS软件
        3. IOS软件在NVRAM中查找有效的配置文件
        4. 如果NVRAM中有startup-config文件,路由器将此文件复制到RAM中并调用running-config。
      10. 管理配置寄存器
        1. 简要
          1. 0x2102
          2. 启动时加载启动配置文件startup-config
          3. 0x2142
          4. 启动时不加载启动配置文件startup-config
        2. 检查当前配置寄存器的值
          1. show version
        3. 修改配置寄存器
          1. 全局配置命令 config-register 0x2102或0x2142
          2. Configuration register is 0x2102 (will be 0x2142 at next reload)
        4. 密码恢复
      11. 密码恢复
        1. ctrl+break
        2. confreg
          1. config register
        3. enable "ignore system config info"? y/n [n]:y
        4. 密码恢复.jpg
        5. reset
      12. 备份IOS
        1. 备份是个好习惯,要养成“备份意识”
        2. show startup-config
          1. startup-config is not present
        3. 备份启动配置文件
          1. 方法1
          2. 复制粘贴法
          3. 方法2
          4. 会话日志法
          5. 方法3
          6. tftp备份法
        4. show flash
        5. 备份IOS文件
          1. int fa 0/0
          2. ip add 10.1.1.1 255.255.255.0
          3. 网卡设置.jpg
          4. ping 10.1.1.2
          5. copy flash: tftp:
          6. 备份IOS.jpg
      13. 升级IOS
        1. copy tftp: flash:
        2. Boot System命令
      14. 恢复IOS
      15. 备份和恢复配置
        1. show running-config
        2. show startup-config
        3. copy running-config tftp
        4. copy startup-config tftp
        5. copy tftp running-config
        6. copy tftp startup-config
        7. 删除配置
          1. erase startup-config
          2. write erase
      16. CDP
        1. show cdp
        2. no cdp run
        3. no cdp enable
        4. cdp enable
        5. show cdp neighbor
        6. show cdp neighbors detail
      17. 检查网络连接并排除故障
        1. Ping
        2. Traceroute
    2. 总结二
      1. 基础配置命令 router# router(config)#
        1. line /*line [lain]线路*/ !配置路由器线路
          1. line console 0或line 0 /*console [kən'səul]控制台*/ !配置控制台口令
          2. line console 0为相对线路号, line 0为绝对线路号.
          3. #password dxbkj /*password['pɑ:swə:d]密码*/ #login/*login [lɔg'in]登陆*/ #exit
          4. line vty 0 4 !配置telnet口令
          5. 默认支持5个虚拟会话, 高级版本支持16个, 故为line vty 0 15
          6. #password dxbkj #login #exit
        2. 配置路由器名称及口令
          1. hostname R1 !修改路由器名称
          2. enable password dxbkj !配置进入特权模式的口令 enable secret dxbkj2510 !配置进入特权模式的加密口令
          3. 配置secret口令后,secret口令会 自动替换password口令,同时, secret口令不能和password相同。
        3. 配置路由器的管理用户
          1. #username dxbkj privilege 15 password dxbkj2510
        4. 复制配置文件
          1. Copy命令可以进行run、start和 tftp服务器三者之间任意方向的复制。
          2.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详见向上2级分支的注释信息*/ !将内存中run文件信息保存到NVRAM的start文件中。
          3. #copy running-config tftp !将运行配置备份到tftp服务器
          4. #copy startup-config tftp !将启动配置文件备份到tftp服务器
          5. #copy tftp startup-config !从tftp服务器恢复启动配置文件
          6. #copy tftp running-config !从tftp服务器恢复运行配置文件
        5. 删除启动配置文件
          1. erase startup-config/*erase[i'reiz]擦除*/ !删除NVRAM中的start配置文件,恢复出厂设置
        6. 重新启动路由器
          1. reload/*reload[,ri:'ləud]重新装*/ !重新启动路由器,一般用于清除run配置
      2. Interface 接口配置模式
        1. Fastethernet 0/0 !快速以太网口
          1. 除去fastethernet 外,还有ethernet、Gigabitethernet,用法相同
          2.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address[ə'dres]地址*/ !配置接口IP和子网掩码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secondary /*['sekəndəri]副手*/ !配置接口备用IP和掩码 #no shutdown /*shutdown['ʃʌtdaun]关机*/ !启动接口 #exit/*exit['eksit]退出*/
        2. Serial 0/0/0 !串口
          1. DCE:/*母头*/ !串口的DCE端需要配置时钟速率 #clock rate 2000000 /*clock[klɔk]时钟,rate[reit]率、速度*/ !时钟速率2000000bps #bandwidth 2048 /*bandwidth['bændwidθ]带宽*/ !带宽为2048KB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no shutdown #exit
          2. DTE: !串口的DTE端不需要配置时钟速率 #bandwidth 2048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exit
        3. loopback !环回接口
        4. vlan
      3. router(config)# 路由、路由表
        1. 静态路由
          1.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0.1.1.1 !发往192.168.1.0网段的数据包都递给10.1.1.1
          2.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serial 0/0/0 !发往192.168.1.0网段的数据包都通过serial 0/0/0递出去
          3. ip route 0.0.0.0 0.0.0.0 10.1.1.1 !与其他路由条目不匹配的数据包全部发往10.1.1.1
          4. 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 0/0/0 !与其他路由条目不匹配的数据包全部发往Serial 0/0/0
        2. 动态路由 之 距离向量路由
          1. RIP协议
          2. RIP示例: (config)#router rip !启用RIP路由协议 #version 2 !使用RIPv2 #no auto-summary !关闭自动汇总 #network 192.168.1.0 !通告192.168.1.0网段
          3. RIP配置中的常用命令
          4. (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关闭自动汇总
          5. (config-if)#ip split-horizon !在某个接口上启用水平分割
          6. (config-router)#neighber 192.168.1.1 !指定RIP邻居路由器
          7. (config-router)#version 1 or 2 !指定RIP版本
          8. (config-if)#ip rip send version 1 or 2 or 1 2 !指定接口发送RIP报文版本
          9. (config-if)#ip rip receive version 1 or 2 or 1 2 !指定接口接收RIP报文版本
          10. (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禁止接口转发路由更新信息
          11. (config-router)#update-time 60 !修改更新时间为60秒,默认30秒
          12. 增大节约带宽,减小加快收敛速度
          13. (config-router)#holdown-time 60 !修改保持时间为60秒,默认180秒
          14. 减小此值可以加快收敛速度
          15. 子主题
        3. 动态路由 之 链路状态协议
      4. Line 线路模式
      5. Ipconfig /all、Ping、Show… 常用配置命令
        1. ipconfig /all !查看计算机的ip配置,包括子网掩码、网关、DNS等
        2. Ping 网络测试
          1. ping 127.0.0.1 !ping 自己的网卡,能通说明网卡驱动正常
          2. ping 192.168.1.1(网关) !能通说明局域网是通的
          3. ping 8.8.8.8(Google DNS) !能通说明Internet网络层面正常
          4. ping www.baidu.com !检测域名解析是否正常,网络层
        3. pathping 192.168.1.1 !跟踪数据包路径和计算丢包情况
        4. tracert 192.168.1.1 !功能和pathping相同,但仅能在PC上使用
        5. traceroute 192.168.1.1 !功能和tracert相同,但仅能在路由器上使用
        6. Show 查询命令
          1. show running-config /*show[ʃəu]显示,running['rʌniŋ]运行的现在进行时,config配置*/ !显示当前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可简写为show run。
          2. show version /*version['və:ʃən]版本*/ !显示路由器或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基本信息。
          3. show line summary /*line[lain] 线路,summary['sʌməri]概要*/ !显示线路连接概要信息,也可使用‘show line 线路号’命令显示 某一线路的具体信息。
          4. show privilege /*privilege['privilidʒ]特权*/ !显示当前用户的特权级别。
          5. show ip interface brief /*interface['intəfeis]接口,brief[bri:f]简短的摘要*/ !显示IP接口信息。
          6. show running-config | begin interface /*begin [bi'ɡin]开头,首先*/ !只显示配置文件中以interface开头的部分。‘|’为管道符。
          7. show controllers serial 0/0/0 /*controllers[kən'trəulə]端口控制状态,serial['siəriəl]串行的*/ !显示接口的硬件信息,多用于串行接口。
          8. 对于串行接口可显示的信息主要有DCE/DTE类型、线缆类型。
          9. show ip route !用于显示路由器的路由表
          10. show ip route rip !只显示rip路由表
          11. show ip protocols !显示路由协议的相关信息
          12. show ip rip database !显示RIP收集到的所有路由信息
          13. show ip route 10.0.0.0 !只看20.0.0.0网段的路由信息
  5. 以太网
    1. 全双工和半双工
    2. 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1. 先听后说,边听边说
      2. 一旦冲突,立即停说
      3. 等待时机,然后再说
    3. MAC地址
    4. 以太网帧
      1. IEEE802.3
        1. 10M: 10base-T (铜线UTP模式)
        2. 100M: 100base-TX (铜线UTP模式)
        3. 100base-FX(光纤线)
        4. 1000M: 1000base-T(铜线UTP模式)
      2. Ethernet_II
    5. 以太网电缆
      1. 双绞线
        1. 直通线
        2. 交叉线
        3. 反转线
      2. 同轴缆
      3. 光纤
    6. 以太网组网(本应放到TCP/IP模型中讲)
      1. 以太网是一种技术,不是一种网络类型
        1. 局域网
          1. 以太网
          2. 以太网
          3. 快速以太网
          4. 千兆以太网
          5. 万兆以太网
          6. 令牌环
        2. 城域网
        3. 广域网
          1.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2. CSMA/CD
        1. 半双工以太网使用CSMA/CD
        2. 先听后说,边听边说
        3. 一旦冲突,立即停说
        4. 等待时机,然后再说
        5. 听,即监听、监测之意
        6. 说,即发送数据之意
      3. 双工和速率
        1. 双工
          1. 全双工
          2. 半双工
          3. 全双工和半双工可不是两倍的关系,差别很大
          4.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效率对比
          5. 接口的双工不一致,会提示错误,但不会影响接口的UP
          6. 但数据流量比较大的时候,会丢包
          7. duplex
        2. 速率
          1. 10M
          2. 100M
          3. 1000M
          4. 10G
          5. 10M和100M有自协商,1000M的协商机制不完善,有些设备没有自协商,10G没有自协商,1000M和10G只有全双工没有半双工
          6. 速率不一致接口不会UP
      4. MAC地址和以太网帧
        1. 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硬件地址,48位,6个字节
        2. 以太网帧
          1. 两种帧格式:802.3和Ethernet_II
          2. 前导码、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长度、数据、FCS
          3. 数据部分的大小46-1500
          4. 帧大小的范围是64-1518
          5. MTU 1500或1504
      5. 交换机工作原理
        1. 根据目标MAC地址转发
        2. 学习源MAC
        3. 组播、广播、未知单播泛洪
          1. 二层广播
          2. ffff:ffff:ffff
          3. 三层广播
          4. 255.255.255.255
          5. 192.168.1.255
        4. MAC地址表
      6. 线缆
        1. 双绞线
          1. 568A和568B
          2. 568A
          3. 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4. 568B
          5. 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6. 为了保持最佳的兼容性,普遍采用568B标准。
          7. 四条线
          8. 1
          9. 2
          10. 3
          11. 6
          12. 同类设备异类设备
          13. PC类
          14. 路由器
          15. 路由器的本质就是装有路由软件的PC
          16. PC
          17. 交换类
          18. 交换机
          19. 集线器
          20. 直通线
          21. 大部分情况,用直通线就够了,因为许多设备都有反转芯片
          22. 交叉线
          23. 反转线
          24. 很少用到
          25. 主机到路由器控制台串行通信端口的连接
          26. 两个类型
          27. 屏蔽双绞线
          28. 非屏蔽双绞线
        2. 光纤
        3. 同轴电缆
  6. OSI七层模型(Protocol data unit)
    1. 应用层(DATA)
      1. 用户接口
      2. 例子
        1. http
        2. ftp
        3. 游览器
        4. IM
        5. 电子邮件系统
    2. 表示层(DATA)
      1. 实现数据编码, 加密.
    3. 会话层(DATA)
      1. 区分不同的应用程序的数据.操作系统工作在这一层
      2. 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会话链接
      3. 在设备和节点之间提供会话控制
      4. 保证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区分,通过端口
      5. 三种通讯方式组织协调通信过程:单工 半双工 全双工
    4. 传输层(Segment数据段)
      1.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拥有重传机制,可靠传输
      2. UDP(用户报文协议),无连接,无重传机制,不可靠传输
      3. 端口号:提供给会话层去区分不用应用程序的数据.标识服务.
      4. 一句话总结:端到端的连接,提供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排序和虚链路。
        1. 分段
          1. 寻找效率和花费的平衡点
          2. 三种交换方式
          3. 电路交换
          4. 可靠、效率低、花费高,固定电话、手机
          5. 报文交换
          6. 邮件、包裹、信件
          7. 包交换
      5. 四个特征
        1. 排序
          1. 因为分段所以排序
        2. 确认
          1. 确认号是序列号加1
          2. 表示我收到确认号之前的数据包
          3. 下一次发送从确认号开始发送
        3. 流量控制
          1. 缓冲
          2. 窗口机制
          3. 拥塞避免
        4. 建立虚电路
    5. 网络层(Packet数据包)
      1. 作用
        1. 提供统一的逻辑编址
          1. 这是网络层应该具备的功能,不仅仅指IP地址
        2. 广域网的接入
        3. 路由器广播域的划分(隔断)
        4. 一句话总结:提供逻辑网络寻址功能(IP地址),路由(路由选择,选择最优路径),转发数据包
      2. 无连接,不可靠
      3. 逻辑地址分级,为了是更好的选路
      4. 网络层的设备:路由器
    6. 数据链路层(Frame数据帧)
      1. 交换机与网桥
      2. 作用
        1. 把网络层数据封装成帧
        2. 把帧转化为比特流
        3. 数据检错
        4. 物理地址MAC
      3. 不同的网络介质意味着不同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的逻辑地址(IP地址)是统一的,物理层介质是不同的,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桥梁,让数据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上传输。
      4.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网卡、网桥、交换机
        1. 根据目的MAC转发
        2. 学习源MAC
        3. 组播、广播、未知单播泛洪
    7. 物理层(Bit比特)
      1. 作用
        1. 速率,电压,针脚接口类型
        2. 把比特流转化为信号
          1. 电信号
          2. 双绞线
          3. 同轴电缆
          4. 光信号
          5. 光纤
          6. 微波信号
          7. 无线
      2. 一句话总结:通过电信号、光信号、微波信号来表示帧中的比特(方式),发送和接收比特流(目的)
      3. 物理层负责接收1、0代码,并将它们编码为数字信号,以便在网段上传输。
      4. 物理层的设备:集线器(Hub)
        1. 集线器其实就是多端口的中继器。中继器接收数字信号并进行放大或整形,然后将数字信号转发到所有的活动端口上,它根本不关心数据是什么
        2. 所有的设备都在同一个冲突域内,所有的设备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内,所有设备共享带宽
      5. 介质类型
        1. 双绞线twisted pair
          1. UTP非屏蔽双绞线
          2. STP屏蔽双绞线
          3. 三类
          4. 主要用于语音
          5. 五类
          6. 高质量语音和较大数据
          7. 超五类
          8. 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
        2. 直通线: 主机与交换机或HUB连接
        3. 交叉线: 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HUB连接
        4. 全反线(Rollback): 用于对CISCO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用.
        5.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6. 光纤(fiber)
        7. 无线
          1. 蓝牙
          2. 传输速率1Mbps,工作频率2.4GHZ
          3. WLAN技术
          4. 802.11 如802.1B G N
      6. 字节和比特
        1. bit,位,比特
        2. 字节是B,Byte
        3. 1Byte=8bit
        4. 1024 Byte = 1kB
        5. 1024 kByte =1MB
        6. 1024 MByte =1GB
    8. 1.Bit, Frame, Packet, Segment 都统一称为: 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7. TCP/IP模型
    1. 应用层
      1. SSH
        1. 端口号:22
        2. 功能:安全登录
      2. Telnet
        1. 端口号:23
        2. 功能:远程登录
      3.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1. 端口号:20 21
        2. 功能:文件传输
      4. TFTP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69
      5. SMTP
        1. 端口号:25
        2. 功能:发送邮件
      6. POP3
        1. 端口号:110
        2. 功能:接收邮件
      7. SNMP
        1. 端口号:UDP 161 162
        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8. DHCP
        1. 端口号:67
        2. 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9. HTTP
        1. 端口号:80
        2. 超文本传输协议
      10.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协议)
        1. 端口号:UDP TCP 53
        2. 域名解析服务
      11.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
      12.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13.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14.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协议
      15.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传输层协议
      16.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校时协议
      17. STUN (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NAT 的UDP简单穿越)是一种网络协议
    2. 主机到主机层(传输层)
      1.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1. 确认
          1. 序列号
          2. 确认号
        2. 流量控制(窗口机制)
        3.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1. 代码位
          2. URG
          3. ACK
          4. PSH
          5. RST
          6. SYN
          7. FIN
        4. 四次握手(断开连接)
        5. 应用(端口号)
          1. Telnet 23
          2. SMTP 25
          3. POP3 110
          4. HTTP 80
          5. FTP 20 21
          6. HTTPS 443
        6. 特点
          1. 需要建立会话
          2. 协商会话参数
          3. 提供可以传输
          4. 终止会话
          5.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建立虚链路的协议,使用排序、确认和窗口流量控制机制
          6. 大部分应用层协议都是建立在TCP或UDP之上的,少数的协议定义了应用层和传输层,比如OSPF、EIGRP
        7. 功能
          1. 工作在OSI和TCP/IP传输层
          2. 为应用层提供服务
          3. 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4. TCP链接为一对虚链路故为全双工工作模式
          5. 提供头部部分和数据部分校验
          6. 利用序列号机制记录顺序以及重传
          7. 提供流控机制
          8. 提供重传机制
        8. 头部结构
          1. 序列号
          2. 确认号
          3. 头部长度
          4. 保留位
          5. 控制位
          6. 提供拥塞避免机制
          7. 提供建立与终止会话功能
          8. 窗口位
          9. 与流控相关
          10. TCP校验
          11. 提供头部校验和数据部分校验
          12. 紧急指针位
      2.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1. 应用
          1.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161
          2.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69
        2. 特点
          1. UDP的数据段格式
          2. 无序
          3. 不可靠
          4. 无连接
          5. 低开销
          6. 无确认
          7. 没有窗口和流量控制
      3. DCCP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
      4.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
      5.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简写RTP)实时传送协议
      6. RSVP (Resource ReSer 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
      7. PPTP (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点对点隧道协议
      8. 传输层功能
        1. 支持同时建立多个会话
        2. 支持数据分段
          1. TCP对数据分段已使用MTU传输
          2. UDP检验和协商功能很弱
        3. 支持流控
          1. 利用确认机制
        4. 面向连接
          1. 传输前建立会话
          2. 传输中维持会话
          3. 传输完毕关闭会话
        5. 提供可靠传输
          1. 检验数据
          2. 重传与排序数据
          3. 提供拥塞避免机制
      9. 层之间的映射机制
        1. 映射3层到4层
          1. 基于IP头部结构中的协议号
        2. 映射4层到应用层
          1. UDP和TCP通过端口号支持和区分多会话
          2. 端口号
          3. 由IANA组织规定
          4. 0-1023为熟知端口
          5. 已注册端口1024-49151(私有应用例如Lotus Mail)
          6. 动态分配端口49152-65535
      10. 建立连接
        1. 建立连接和维护连接
        2. 三次握手
          1. TCP建立连接称为三次握手
          2. 1、请求设备发送SYN初始序列号(确认机制)
          3. 2、接受方回复请求方,并序列号加1
          4. 3、请求方回复对方同步信息
    3. Internet层(网际层)
      1. 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1. 子网划分(重点)
          1. 每个子网中的广播地址是下一个子网号减去1
          2. 为整个网络设定一个子网掩码的步骤
          3. 确定主机位
          4. 该网络的块大小
          5. 可用地址的个数等于块大小减去二
          6. 子网掩码
          7. 用来表示主机地址哪些属于网络位,哪些属于主机位
          8. 可以计算出,该主机地址所在网段,块大小,广播地址,可用地址范围
          9. 子网掩码二进制表示中1表示网络位,0表示主机位,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前面部分一定全是1,后面部分一定全部是0,所以子网掩码的数字是有规律的
          10. /8~/15只可以用于A类网络地址。/16~/23只可以用于A类和B类网络地址。/24~/30只可以用于A、B和C类网络地址。
          11. CIDR无类域间路由
          12. 从子网掩码到前缀
          13. 方法1
          14. 256-子网掩码=2^x,x是主机位位数
          15. 32-x=前缀
          16. 方法2
          17. 加法
          18. 192=128+64
          19. 224=128+64+32
          20. 240=128+64+32+16
          21. 从前缀到子网掩码
          22. 方法1
          23. 借位
          24. 借一位128
          25. 借二位128+64=192
          26. 借三位128+64+32=224
          27. 方法2
          28. 计算主机位位数
          29. 计算块大小
          30. 256-块大小=子网掩码
          31.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32. 使用不同长度的子网掩码创建多个网络,成为VLSM网络
          33. 随需而用
          34. 案例
          35. 从大到小,加法
          36. 可以把一个大的网络分成几个小的子网
          37. 划分方法
          38. 1.根据需要的子网数目来确定子网位数,但是要确保每一个子网可用的IP地址数目大于或等于主机数
          39. 2.根据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目来确定主机位数,然后确定子网位数。及用块大小(一个子网到下个子网的跨度,及一个8位子的主机数目)来确定子网
        2. 主机地址
          1. 用于标识某个网络中的具体某台主机
        3. 广播地址
          1. 特点
          2. 发送给全网设备
          3. IP地址中主机位全1
          4. 结构
          5. 定向广播地址
          6. 本地广播地址
        4. IP地址分类
          1. 有类地址
          2. A类
          3. B类
          4. C类
          5. D类
          6. 网络地址
          7. 用于标识网络
          8. 只有相同网络地址的主机可以直接通信
          9. 特点:IP地址中主机位全0
          10. 本地环回地址
          11. 测试本地TCP/IP协议栈
          12. 127.X.X.X
          13. 自动配置IP地址DHCP
          14. 作为DHCP地址获取设备的地址
          15. RFC3927定义
          16. 自动分配IP地址
          17. 设置TCP/IP协议栈参数
          18. 子网掩码
          19. 默认网管
          20. DNS
          21. 地址租用时间设置
          22. 共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23. 共有地址
          24. 可以在互联网使用的地址
          25. IANA组织定义
          26. 范围
          27. 私有地址
          28. 不能在共网上使用地址
          29. RFC1918
          30. 范围
        5. IP地址划分
          1. 私有IP地址范围
          2. IP编址
          3. 32bit数字
          4. IP地址是逻辑地址
          5. 用于描述网络中设备的位置以便传输数据
          6. 组成
          7. 网络地址部分
          8. 用于标识网络
          9. 主机地址部分
          10. 表示对应网络具体终端的所在位置
          11. IPv4地址结构
          12. IP PDU 头部格式
          13. 版本
          14. IHL
          15. 服务类型
          16. 数据包长度
          17. 标识
          18. 标志
          19. 标志位
          20. 偏移量
          21. TTL
          22. 协议
          23. 头部校验和
          24. 源地址
          25. 标识发送节点的IP地址
          26. 目标地址
          27. 标识接受节点的IP地址
          28. 选项
          29. 填充位
          30. IP地址格式
          31. IP地址为32位的一个数字
          32. 由于可读性分为4个8位字节
          33. 每个字节转换为10进制数
          34. IP地址显示为点分十进制
        6. 特点
          1. 无连接协议
          2. 单方向从源到目的(无任何通知)
          3. 接收方无需任何回应
          4. 逻辑地址和硬件地址为什么不能只使用一个
          5. 逻辑地址,统一编制,方便分配,管理,路由查找
          6. 硬件类型不一样,硬件地址的表示方法也不一样
          7. 硬件地址虽然也是全球唯一的,但是不方便查找,如果使用硬件地址作为寻址,每台设备需要有全球的对应表
          8. IP是一种协议,不仅仅指IP地址
          9. 决策路由数据方式
          10. 层次化编址
          11. 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作为标识
          12. 没有数据恢复机制
          13. 有终端设备提供此机制
      2.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3. ARP
        1. ARP
        2. 代理ARP
        3. 免费ARP
        4. 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 ARP 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 IP 地址。
      4. 路由协议
        1. 动态路由协议
          1. 内部网关协议
          2. 链路状态
          3.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4.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Routing Protocol)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的路由选择协议.
          5. 距离矢量
          6. RIP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RIP2
          7. IGRP思科专有
          8. EIGRP高级距离矢量协议
          9. 外部网关协议
          10.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用来连接Internet上独立系统的路由选择协议
        2. 静态路由协议:手动配置
        3. 主动路由协议:RIP RIPv2 EIGRP OSPF
        4. 被动路由协议:IP IPV6
        5. 直连路由协议:路由器之间连接路由器
        6. 区别:路由协议是路由器用于构建,维护路由表等功能,被路由协议可理解为载体(IP,IPX,AppleTalk等)。
      5. IGMP :Internet 组管理协议(IGMP)是因特网协议家族中的一个组播协议,用于IP 主机向任一个直接相邻的路由器报告他们的组成员情况。
      6. IPsec:“Internet 协议安全性”是一种开放标准的框架结构,通过使用加密的安全服务以确保在 Internet 协议 (IP) 网络上进行保密而安全的通讯。
    4. 网络接入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 数据链路层
        1.   802.11 · 802.16 · Wi-Fi · WiMAX · ATM · DTM · 令牌环 · 以太网 · FDDI · 帧中继 · GPRS · EVDO · HSPA · HDLC · PPP · L2TP · ISDN
        2. 基本功能
          1. 提供各种帧技术是的网络可以访问物理介质
          2. 提供错误检测与访问控制功能
          3. 使用多种数据链路层协议使IP通过LAN或WAN网络进行传输
          4. 数据链路层协议标准
          5. ISO
          6. HDLC
          7. IEEE
          8. 802.2
          9. LLC
          10. 802.3
          11. 以太网
          12. 802.5
          13. 令牌环
          14. 802.11
          15. 无线LAN
          16. ITU
          17. Q.922
          18. 帧中继标准
          19. Q.921
          20. ISDN数据标准
          21. HDLC
          22.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23. ANSI
          24. 3T9.5
          25. ADCCP
          26. 高级数据通信控制协议
          27. 定义数据包封装为帧的过程
          28. 作为上层软件进程与下层物理层的连接层
          29. 提供介质访问控制
          30. 定义
          31. 数据帧在介质上的放置方法
          32. 对于共享介质
          33. 控制方式
          34. 受控
          35. 每个节点都各自的使用介质时间
          36. 特点
          37. 每次只有一个节点使用介质
          38. 必须等待轮流发送
          39. 无冲突
          40. 示例
          41. FDDI
          42. 令牌环
          43. 争用
          44. 每个节点都有各自竞争介质的使用权
          45. 特点
          46. 节点可以随时传输
          47. 存在冲突
          48. 存在解决冲突机制
          49. CSMA/CD
          50. 用于以太网
          51. CSMA/CA
          52. 用于无线网
          53. 示例
          54. 以太网
          55. 无线网
          56. 对于非共享介质
          57. 基于半双工
          58. 一段发送另一端只能接收
          59. 基于全双工
          60. 可以同时发送或者接收
        3. 数据链路层分层
          1. 逻辑链路控制
          2. 提供标识网络层协议
          3. 封装数据为数据帧
          4. 介质访问控制
          5. 标识帧地址
          6. 标识帧起始与结束位置
        4. 基本术语
          1. 报头
          2. 帧起始
          3. 1010
          4. 编址
          5. 类型
          6. 服务控制
          7. 数据
          8. 报尾
          9. 错误检测
          10. 帧结束
          11. 1001
          12. 节点
          13. 网络中的设备
          14. 介质
          15. 承载数据通信的物理手段
          16. 网络
          17. 连接到介质的多台设备
        5. 网络拓扑
          1. 物理拓扑
          2. 节点直接的物理连接方式
          3. 逻辑拓扑
          4. 数据帧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传输方式
          5. 特点
          6. 与物理拓扑无关
          7. 拓扑分类
          8. 点对点
          9. 仅限两个节点
          10. 点对多点
          11. 相关术语
          12. 虚链路
          13. 节点之间的逻辑连接
      2. 物理层
        1.   以太网物理层 · 调制解调器 · PLC · SONET/SDH · G.709 · 光导纤维 · 同轴电缆 · 双绞线
        2. 物理层介质类型
          1. 同轴电缆
          2. 以太网介质
          3. 双绞线
          4. 非屏蔽双绞线
          5. 概述
          6. 由EIA/TIA规定
          7. 线缆接口
          8. 由RJ-45作为线缆末端的插头组件
          9. 接口标准
          10. T568A
          11. T568B
          12. 屏蔽双绞线
          13. 光纤
          14. 无线介质
        3. 物理层标准
          1. 定义数据的表示形式
          2. 电信号
          3. 光纤信号
          4. 无线信号
          5. 定义设备的连接器
          6. 例如RJ45标准
          7. 定义电缆要求
          8. 线缆和网卡接口协同工作
        4. 物理层基本功能
          1. 定义物理组件
          2. 定义数据编码
          3. 定义信号
          4. 信号表示方式
          5. 振幅
          6. 频率
          7. 相位
          8. 信号表示方式
          9. NRZ信号
          10. 曼彻斯特编码
          11. 4B/5B
        5. 物理层连接
          1. LAN连接
          2. 直通线缆
          3. 连接不同类型设备使用直通线缆
          4. 交叉线缆
          5. 连接同种类型设备使用交叉线缆
          6. WAN连接
          7. RJ11接口
          8. 用于拨号连接和数字用户线路(DSL)连接
          9. 时钟频率
          10. 同于同步通信
          11. DCE
          12. 提供时钟服务
          13. 常作为运营商边界接入设备
          14. DTE
          15. 接收时钟同步
          16. 作为客户端接入运营商设备
        6. 物理层介质选取原则
          1. 电缆成本
          2. 电缆长度
          3. 带宽
          4. 安装难易
          5. 电磁干扰
          6. 射频干扰
  8. 路由
    1. 路由基础
      1. ARP(路由表)
        1. 包含
          1. 前缀
          2. 掩码
          3. 下一跳(出接口)
          4. 管理距离(AD)
          5. 度量
        2. RARP
        3. 代理ARP
      2. 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1. ping
        2. traceroute
      3. 互联网络的由来
        1. 两台PC用一条双绞线相连组成最小的局域网
        2. 通过集线器连接PC
          1. 集线器是线缆的扩展,仅仅起到信号放大和整形的作用
          2. 不能隔离冲突域也不能隔离广播域
        3. 通过交换机连接PC
          1. 可以隔离冲突域,但不能隔离广播域
        4. 广播域过大会产生什么问题
          1. 广播风暴
          2. 安全问题
          3. 组网简单,但是不灵活
        5. 通过路由器连接不同网段
          1. 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
      4. PC的工作原理
        1. 如果目标地址和自己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以目的地址做ARP,取得对方的MAC地址,然后和对方通信。
        2. 如果目标地址和自己的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以网关做ARP,取得网关的MAC地址,然后把包发给网关。
        3. PC设置网关的作用是?
        4. PC什么时候一定要设置网关?什么时候可以不设置网关?
      5. Router的工作原理
        1. 1.查询路由表,依据目标IP地址转发
        2. 2.路由表通过动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等进行填充。每种协议根据不用的度量值进行路径的好坏评价。
        3. 3. 确定路径后,即进行转发。单播,组播转发、广播隔离(特例:全广播隔离,定向广播默认转发)
        4. 什么是递归查询
      6. 数据包转发的过程
        1. 数据包的转发(路由器的转发功能)
          1. 目标IP地址是自己
          2. 拆开头部,看具体内容
          3. 目标IP地址不是自己
          4. 目标IP地址是非直连网段,但是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地址的MAC地址(ARP缓存表),封装,转发
          5. 目标IP地址是直连网段:查找目标IP地址的MAC地址(ARP缓存表),封装,转发
          6. 目标IP地址在不在路由表中:丢弃数据包
        2. 经过交换机,不会改变帧,源目MAC地址不会改变,源目IP地址不会改变
        3. 经过路由器,会改变帧,源目MAC地址会改变,源目IP地址不会改变
      7. 路由的元素
        1. 目标网络和前缀
        2. 下一跳和/或出接口
        3. 管理距离
        4. 度量值
        5. 路由类型
        6. 用于比较优先级
        7. 必需的
      8. 管理距离和度量值
        1. 路由比较的三个步骤(查询)
          1. 最长匹配
          2. 前缀越大越优先,也意味着知道的路由信息越详细
          3. 管理距离(AD)
          4. 不同路由协议之间进行比较优劣
          5. 路由类型
          6. 度量值
          7. 跳数(hop),带宽,延时,可靠性,负载,花费等。
        2. 管理距离
          1. 直连路由:0
          2. 静态路由:1
          3. RIP:120
          4. OSPF:110
          5. EIGRP
          6. 5
          7. EIGRP的汇总路由
          8. 90
          9. 170
          10. 外部路由,将其他路由协议重分布到EIGRP
          11. BGP
          12. 20
          13. 200
          14. 管理距离为255的路由不会在路由表中显示
        3. 度量值
          1. 直连路由没有度量值
          2. 静态路由没有度量值
          3. RIP的度量值是跳数
          4. EIGRP的度量值是复合度量值
          5. OSPF的度量值是Cost
      9. 路由的类型
        1. 直连路由:C
          1. 两个前提条件
          2. 接口配置IP地址
          3. 接口状态是UP
          4. 直连路由是自动产生(满足两个前提条件)、自动填充到路由表中的
        2. 静态路由:S
          1. 静态路由的优缺点
          2. 1.对CPU、内存等硬件的需求不高
          3. 2.不占用带宽
          4. 1.配置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5. 2.适应拓扑变化的能力较差
          6. 特性
          7. 1.有去有回
          8. 2.沿途所有路由器必须有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
          9. 3.路由的类型: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有路由才能通是基本原则,直连路由不需要手工配置,并不代表可以没有
          10. 4.路由是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转发,然而源IP地址也同样重要,因为回包的时候要用到它
          11. 5.递归查找:最后一定要递归到某个接口,哪怕是虚拟接口
          12. 6.路由只需要知道目的网段的路由,不需要知道所经网段的路由
          13. ip route 2.2.2.0 255.255.255.0 12.1.1.2
          14. 实验
        3. 动态路由
          1. IG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2.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3. RIP
          4. 传递路由信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
          5. 1.是否建立邻居
          6. show ip rip neighbor ?
          7. 建立邻居之后才能互相交换路由信息
          8. RIP直接通过广播、组播的方式路由信息扔出去,不知道自己有几个邻居,也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
          9. 2.是广播、组播、单播更新?
          10. RIPV1使用广播
          11. RIPV2使用组播
          12. 使用组播地址224.0.0.9
          13. 3.应用层还是传输层,TCP还是UDP,端口号是?
          14. UDP 520
          15. 4.定期更新还是触发更新
          16. 30s周期更新全部的路由表
          17. 5.全部更新还是增量更新
          18. 计算最佳路径
          19. 1.以跳数hop作为度量值
          20. 2.使用bellman-ford算法
          21. 3.管理距离是120
          22. 拓扑变更和收敛
          23. 1.周期更新还是触发更新
          24. 2.收敛时间
          25. 3.失效时间——检测拓扑变更
          26. 冗余备份和负载均衡
          27. 防环机制
          28. 1.最大跳数——切断全网的环路
          29. 2.水平分割——切断两台路由器之间的环路
          30. 3.抑制计时器
          31. RIPv2和RIPv1的对比
          32. 结论是:RIPv1怎么怎么不好,RIPv2怎么怎么比RIPv1强(虽然也不怎么样),从而得出“大家以后不用RIPv1了,只用RIPv2就可以了”
          33. 于是乎
          34. router rip
          35. version 2
          36. no auto-summary
          37. 成了标准配置
          38. 实验
          39. 1.基本配置
          40. network
          41. network 0.0.0.0的意思是宣告所有直连网段
          42. 2.查看路由协议
          43. show ip protocols
          44. 能看到哪些信息?
          45. 拓扑图:RIP
          46. 3.查看路由表
          47. show ip route
          48. 4.负载均衡
          49. router rip
          50. maximum-paths xx
          51. 5.触发更新
          52. int s1/1
          53. ip rip triggred
          54. 在串行接口上使用触发更新,以太网接口不支持触发更新
          55. 设置触发更新的目的是减少路由更新包的传输,减少带宽的浪费
          56. 6.被动接口
          57. router rip
          58. passive-interface loopback 0
          59. 只收不发
          60. 7.单播更新
          61. router rip
          62. passive-interface default
          63. neighbor 123.1.1.2
          64. 8.水平分割
          65. int fa 0/0
          66. no ip split-horizon
          67. 更改定时器的值
          68. router rip
          69. timer basic 40 240 0 320
          70. 关于时间的修改原则:除非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否则什么都不要做
          71. 关于VLSM和CIDR
          72. 所谓VLSM就是,同一网络出现不同前缀的子网
          73. 所谓CIDR,可以支持汇总和超网
          74. 回顾:VLSM网络设计的思路
          75. 50
          76. 192.168.1.0/26
          77. 25
          78. 192.168.1.64/27
          79. 15
          80. 192.168.1.96/27
          81. 10
          82. 192.168.1.128/28
          83. 5
          84. 192.168.1.144/29
          85. 2
          86. 192.168.152/30
          87. 自动汇总
          88. 一般情况下,自动汇总是关闭的
          89. 自动汇总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说不连续子网
          90. 什么是不连续子网
          91. no auto-summary
          92. 手工汇总
          93. R2(config-if)#ip summary-address rip 190.1.0.0 255.255.252.0
          94.  (在路由流向的出接口使用)
          95. 本地只有明细路由,从做汇总的接口发出汇总路由。
          96. 直到明细的最后一条路由消失,汇总才会消失。
          97. 使用最小的metric做汇总metric
          98. 默认路由
          99. 1)Redistribute Static
          100. 2)Network 0.0.0.0
          101. 3)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102. 4)default-network
          103. 验证
          104. key chain test
          105. key 1
          106. key-string cisco
          107. int fa 0/0
          108. ip rip authentication mode md5
          109. ip rip authentication key-chain test
          110. 拓扑图:RIP.2
          111. 拓扑图:RIP
          112. EIGRP
          113. EIGRP分组类型
          114. Hello分组
          115. ACK分组
          116. Update分组
          117. Query分组
          118. Reply分组
          119. EIGRP三张表
          120. 影响EIGRP建立邻居的因素
          121. AS号
          122. K值
          123. Passive-interface
          124. EIGRP度量值的计算
          125. DUAL算法
          126. 后继路由器
          127. 可行后继路由器FS
          128. FD可行距离
          129. AD通告距离
          130. FC条件
          131. EIGRP的防环机制
          132. EIGRP实验
          133. IGRP
          134.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135. OSPF
          136. OSPF术语
          137. 链路
          138. 链路状态
          139. 链路状态通告LSA
          140. Router ID,RID
          141. 什么是router-id
          142. router-id有什么作用
          143. router-id是如何选举出来的
          144. router-id对邻居建立的影响
          145. 邻居
          146. 邻接
          147. 区域
          148. DR
          149. BDR
          150. Cost
          151. 10^8代表什么
          152. 10^8/bandwidth
          153. 改变Cost值的方式
          154. 接口下直接修改cost值
          155. 接口下修改bandwidth
          156. 进程下修改参考带宽(注意全网都要修改)
          157. 邻居和邻接关系的区别
          158. 邻居:相亲过
          159. 邻接:已结婚
          160. OSPF的3张表
          161. 邻居表
          162. 拓扑表
          163. 路由表
          164. OSPF包类型
          165. Hello
          166. DBD
          167. LSR
          168. LSU
          169. LSAck
          170. OSPF邻居关系的建立
          171. Down
          172. Attempt
          173. Init
          174. Two-Way
          175. Exstart
          176. Exchange
          177. Loading
          178. Full
          179. OSPF的网络类型
          180. 广播类型
          181. 介质类型:
          182. 是否选举DR:
          183. 组播OR广播:
          184. 时间:
          185. 是否主动发现邻居,是否需要手工指定邻居:
          186. 点到点网络
          187. 介质类型:
          188. 是否选举DR:
          189. 组播OR广播:
          190. 时间:
          191. 是否主动发现邻居,是否需要手工指定邻居:
          192. NBMA
          193. 介质类型:
          194. 是否选举DR:
          195. 组播OR广播:
          196. 时间:
          197. 是否主动发现邻居,是否需要手工指定邻居:
          198. 点到多点网络
          199. 介质类型:
          200. 是否选举DR:
          201. 组播OR广播:
          202. 时间:
          203. 是否主动发现邻居,是否需要手工指定邻居:
          204. 点到多点非广播
          205. 介质类型:
          206. 是否选举DR:
          207. 组播OR广播:
          208. 时间:
          209. 是否主动发现邻居,是否需要手工指定邻居:
          210. 特殊类型:loopback接口
          211. show ip ospf interface loopback 0
          212. 32位主机路由
          213. interface loopback 0
          214. 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
          215. 影响OSPF建立邻居的10个因素
          216. hello&dead
          217. router-id
          218. network mask
          219. network type
          220. passiver-interface
          221. area id
          222. authentication
          223. priority
          224. MTU
          225. stub tag
          226. DR和BDR
          227. 为什么要选举DR和BDR,选举DR和BDR有什么好处?
          228. DR和BDR的选举规则
          229. 比较接口优先级,越大越优(默认为1,如设为0表示不参与选举)
          230. 比较Route-ID,越大越优
          231. 问题:优先级高的一定能成为DR吗?
          232. 时间:waiting time
          233. waiting time = dead time
          234. 选举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235. DR和BDR的特点
          236. 不抢占,DR正常时,即使有新的Pri比DR高的路由器也不能抢占成为DR。
          237. DR正常时,BDR只接收所有信息,但转发LSA和同步LSDB的任务由DR完成,当DR故障时,BDR自动成为DR,完成原DR的工作,并选举新的BDR。
          238. DR是个接口概念。每个网段都会选举DR。
          239. 不同网段分别选DR/BDR
          240. DR、BDR、DROther的关系
          241. DR(皇上)
          242. BDR(太子)
          243. DROther(臣子)
          244. OSPF度量值的计算
          245. Cost
          246. 10^8代表什么
          247. 10^8/bandwidth
          248. 改变Cost值的方式
          249. 接口下直接修改cost值
          250. 接口下修改bandwidth
          251. 进程下修改参考带宽(注意全网都要修改)
          252. 沿途路由流向的入接口的Cost
          253. OSPF默认路由
          254. 实验
          255. OSPF基本配置
          256. network的含义?
          257. DR和BDR
          258. 影响邻居建立的因素
          259. router-id
          260. network mask
          261. network type
          262. passive-interface
          263. priority
          264. hello
          265. dead
          266. MTU
          267. OSPF度量值计算
          268. 帧中继上的OSPF
          269. 广播网络类型
          270. NBMA
          271. 点到多点
          272. 点到多点非广播
          273. ISIS
          274. 一般维护三个表
          275. 邻居表:用于跟踪直连的邻居路由器;
          276. 拓扑表:保存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数据库;
          277. 路由表:用于维护路由选择信息。
          278. 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
          279. BGP:B
        4. 子类:默认路由*
          1. 默认路由=缺省路由
          2. 默认配置和可选配置,默认路由是首选路由吗?
          3. 默认路由是最后的选择,根据最长匹配原则,明细路由,汇总路由,最后才是默认路由
          4. 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跳
          5. 0.0.0.0代表不知道该怎么走的路由全扔给默认路由
      10. 路由算法和度量值
        1. RIP
        2. EIGRP
        3. OSPF
        4. BGP是没有算法的,只有比较规则
      11. 防环机制
        1. RIP
        2. EIGRP
        3. OSPF*
        4. 距离矢量协议环路的避免
          1. ①规定最大跳数:15(RIP) ;
          2. ②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限制路由器不能按接收信息的方向去发送路由信息,适用于小型网络。
          3. ③路由中毒(route poisoning):将故障网络的最大跳数+1并发送路由更新告知其它路由器。配合路由反转(route reverse),(不可达路由送出后,被首个/多个接收到该不可达路由的路由回送),可克服大型网络的路由回路。毒性反转不受水平分割影响。
          4. ④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距离矢量协议一般是周期更新,如RIP(30s);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一般是触发更新。
          5. ⑤抑制定时器(holddown time):路由器在收到不可达路由后,启动该计时器,如RIP是180s,在这个周期内,如果再接收到可达更新,则取消定时器;或者收到更优路由,也取消;如果收到更差的路由更新,则忽略该更新;定时器到时候,删除路由,重新接收更新。
      12. 汇总
        1. RIP
        2. EIGRP
        3. OSPF*
        4. 为什么总是关闭自动汇总?
      13. 建立邻居
        1. 组播OR广播?
        2. 端口号、协议号?
        3. 周期,触发?
        4. 增量,全部?
      14. 实验
        1. 实验一
          1. 一分钟Cisco路由器变PC
          2. no ip routing
          3. int fa 0/0
          4. 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5. no shutdown
          6. 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254
        2. 实验二
          1. 从PC到网关
          2. 192.168.1.1 ping 192.168.1.254
          3. show arp
        3. 实验三
          1. PC设置默认网关
          2. 192.168.1.1 ping 2.2.2.2
          3. show arp
        4. 实验四
          1. PC不设置默认网关
          2. 192.168.1.1 ping 2.2.2
          3. show arp
          4. interface fa 0/0
          5. no ip proxy-arp
          6. 192.168.1.1 ping 2.2.2.2
          7. PC interface fa 0/0 shutdown no shutdown 清空arp表
        5. 测试
          1. ping 127.0.0.1
          2. ping 192.168.1.1
          3. ping 192.168.1.254
          4. ping 8.8.8.8
          5. nslookup www.baidu.com
        6. 关于loopback接口
          1. 总是up
          2. 一般用于测试连通性
          3. 作为路由器的标识
          4. router-id
          5. 用于管理
      15. 收敛速度和重新收敛速度
      16. 负载均衡
  9. 交换
    1. 交换机工作原理
    2. VLAN(虚拟局域网)
      1. TRUNK(VLAN的中继端口)
        1. 封装:ISL和802.1Q
        2. 允许哪些VLAN通过
        3. Native VLAN
        4. Trunk接口和Access接口的本质区别?
      2. DTP(动态中继协议Dynamic Trunk Protocol)
      3. VLAN间路由实验
        1. 基于路由器物理接口的VLAN间路由
        2. 单臂路由
          1. 单臂路由的缺点
        3. 端口类型
          1. 二层交换机
          2. 交换接口(switchport)
          3. SVI接口
          4. 三层交换机
          5. 交换接口(switchport)
          6. 路由接口(no switchport)
          7. SVI接口
          8. SVI接口的作用?
        4. 三层交换机
      4. VTP
        1. VTP的作用
        2. VTP的特点
        3. VTP模式
          1. Server
          2. Client
          3. Transparent
          4. OFF
        4. VTP的利弊分析
    3. STP(生成树协议)
      1. STP收敛
        1. 三个步骤
          1. 根桥
          2. 根端口
          3. 指定端口
        2. 四个模型
          1. 模型一
          2. 模型二
          3. 模型三
          4. 模型四
        3. STP拓扑变化(重新收敛)
          1. 情况1:直接链路故障
          2. 情况2:间接链路故障或根桥故障
          3. PC连接到交换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入转发状态
          4. 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让PC不必等待这么长时间
      2. STP介绍
        1. STP算法(掌握)
          1. 选举根桥,作为参考点
          2. 五个规则
          3. Root ID
          4. 初始的情况下都认为自己是根桥
          5. Root ID=BID
          6. 优先级
          7. 优先级
          8. 优先级是4096的倍数
          9. 扩展系统ID(VLAN ID)
          10. MAC地址
          11. show version
          12. 一般情况下,优先级二层选小,三层选大
          13. 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4096(优先级默认是32768)
          14. Cost of Path
          15. 发送者BID
          16. 发送者PID
          17. 接受者PID
        2. BPDU(了解)
          1. 12个字段
          2. Protocol ID
          3. Version
          4. Message Type
          5. Flags
          6. Root ID
          7. STP选举的初始化状态,都认为自己是根桥,所以ROOT ID=BID
          8. 当根桥选举出来之后,Root ID就是根桥的BID
          9. Cost of Path
          10. Bridge ID
          11. Port ID
          12. Message age
          13. Max age
          14. Hellotime
          15. Forward delay
        3. 端口角色(掌握)
          1. 三个端口角色
          2. RP(根端口)
          3. 非根网桥到达根桥最近的端口
          4. 同一台交换机上的不同端口进行比较优劣
          5. 根端口,每台非根网桥只有一个
          6. DP(指定端口)
          7. 每个物理段都会有一个指定端口
          8. 根端口的对端一定是指定端口
          9. 一个物理段不同交换机的端口的优劣比较
          10. NDP(非指定端口)
        4. 端口状态和BPDU时间(掌握)
          1. 五个端口状态
          2. Blocking
          3. Listening(15s)
          4. Learning
          5. Forwarding
          6. discarding
          7. 三个时间
          8. 20s(Max Age)
          9. 15s(Forward delay)
          10. 从listening到learning
          11. 从learning到forwarding
          12. 2s(Hellotime)
          13. BPDU每隔两秒发送一次
          14. 根桥始发,非根网桥转发
          15. 转发并不代表不会改变BPDU
      3. 高级的STP(NP阶段讲解)
      4. 冗余拓扑中存在的问题(理解)
        1. 一个图,冗余的图
        2. 广播风暴
        3. MAC地址表不稳定
        4. 重复帧拷贝
    4. 交换机的基本维护
      1. 密码恢复
      2. IOS恢复
  10. 广域网
    1. 广域网设备
    2. 广域网拓扑
    3. 广域网链路的类型
    4. 广域网帧的封装格式
    5. 广域网技术
      1. 广域网技术分类
      2. 广域网接入技术介绍
        1. PSTN
        2. ISDN
        3. 专线
        4. X.25
        5. 帧中继
        6. ATM
        7. DSL
        8. Cable Modem
    6. PPP(点对点协议,OSI中的二层)
      1. PPP概述
        1.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2. PPP特点
        3. PPP分层体系结构
        4. PPP会话建立过程
        5. PPP身份验证协议
      2. 配置PPP
        1. int s 0/0
        2. encapsulation ppp
      3. PPP验证
        1. PAP
        2. CHAP
    7. 帧中继FrameRelay
      1. 帧中继概述
        1. 帧中继优点
        2. 帧中继术语
        3. 帧中继运行方式
        4. 帧中继寻址
        5. 水平分割问题
      2. 配置帧中继
    8.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1. int s 0/0
      2. encapsulation hdlc
  11. 专题
    1. ACL(访问控制列表)
      1. 功能作用
        1. 限制网络流量、提高网络性能。例如,ACL可以根据数据包的协议,指定数据包的优先级。
        2. 对通信流量的控制手段。例如,ACL可以限定或简化路由更新信息的长度,从而限制通过路由器某一网段的通信流量。
        3. 提供网络安全访问的基本手段。ACL允许主机A访问人力资源网络,而拒绝主机B访问。
        4. 在路由器端口处决定哪种类型的通信流量被转发或被阻塞。例如,用户可以允许E-mail通信流量被路由,拒绝所有的Telnet通信流量。
      2. ACL的前奏:反掩码
        1. 反掩码的本质
          1. 1代表漠不关心
          2. 0表示精确匹配
      3. 作用或工作原理
        1. 用于过滤(应用在接口上)
        2. 用于匹配
      4. 类型
        1. 标准ACL
          1. 只能基于源IP地址来进行分类
          2. 可以使用列表号:1-99、1300-1999
          3. 标准的访问列表通常要求放置在靠近目标的地方
        2. 扩展ACL
          1. 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来进行分类
          2. 可以使用列表号:100-199、2000-2699
          3. 扩展访问列表通常要求放置在靠近源的地方
        3. 命名的访问列表
          1. 优点:可以对访问列表进行增加、删除操作。
          2. 标准ACL和扩展ACL都有命名的访问列表
      5. 注意点
        1. 1、如果一个访问列表有多行语句,通常按顺序从第一条开始比较,然后再往下一条条比较。
        2. 2、一个数据包如果与访问列表的一行匹配,则按规定进行操作,不再进行后续的比较。
        3. 3、在每个访问列表的最后一行是隐含的deny any语句--意味着如果数据包与所有行都不配的话,将被丢弃。
        4. 4、访问列表可以用在接口的出方向,也可以用在入方向,但是要注意,在一个接口在一个方向上只能有一个访问列表。
        5. 5、访问列表可以过滤通过路由器的流量,对自已产生的流量不起作用。
        6. 6、列表的编辑:使用命名的访问列表
        7. 7、列表的调用:不调用,没屌用(不管是过滤,还是匹配)
        8. 8、配置ACL时,小心不要拒绝了路由协议
        9. 注意放置的顺序
    2.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1. DHCP工作过程
        1. discover
        2. offer
        3. request
        4. positive
      2. DHCP中继
      3. 实验
        1. DHCP服务器和客户端
        2. DHCP中继
    3. 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
      1. 回顾:私有地址的范围
        1. 10.0.0.0-10.255.255.255
        2. 172.16.0.0-172.31.255.255
        3. 192.168.0.0-192.168.255.255
      2. 私有地址的作用
        1. 公网地址不够用
      3. 私有地址能给公网用吗?公网地址能给私网用吗?
        1. 私有地址不能给公网用
        2. 公网地址能给私网用
      4. 问题:为什么私有地址不能在公网路由表中出现?
      5. 作用或工作原理
        1. 出去的时候,转换源IP地址
        2. 回来的时候,转换目的IP地址
      6. 应用到什么地方
      7. 效果
      8. 实验
        1. 静态NAT
          1.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转换前地址 转换后地址
          2. int fa 0/0(内部接口)
          3. ip nat inside
          4. int s 1/1(外部接口)
          5. ip nat outside
        2. 动态NAT
          1. access-list 1 permit 10.1.1.0 0.0.0.255(需要转换的内网地址范围)
          2. ip nat pool NAT-POOL(随便什么名字) 202.100.1.10(最小地址)202.100.1.59(最大地址) netmask 255.255.255.0(掩码)
          3.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对应于ACL编号)pool NAT-POOL(对应地址池名字)
          4. int fa 0/0(内部接口)
          5. ip nat inside
          6. int s 1/1(外部接口)
          7. ip nat outside
        3. PAT(接口)
          1. access-list 1 permit 10.1.1.0 0.0.0.255(需要转换的内网地址范围)
          2.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对应于ACL编号)interface s 1/1(出接口)overload(关键词)
          3. int fa 0/0(内部接口)
          4. ip nat inside
          5. int s 1/1(外部接口)
          6. ip nat outside
        4. PAT(地址池)
          1. access-list 1 permit 10.1.1.0 0.0.0.255(需要转换的内网地址范围)
          2. ip nat pool NAT-POOL(随便什么名字) 202.100.1.10(最小地址)202.100.1.59(最大地址) netmask 255.255.255.0(掩码)
          3.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对应于ACL编号)pool NAT-POOL(对应地址池名字)overload
          4. int fa 0/0(内部接口)
          5. ip nat inside
          6. int s 1/1(外部接口)
          7. ip nat outside
        5. 验证
          1. show ip nat translation
  12. 小知识点
    1. 冲突域和广播域
      1. 路由器的一个接口是一个广播域
      2. 交换机的一个接口是一个冲突域,所有接口都在一个同一个广播域或部分接口在同一个广播域内
      3. 集线器hub的所有接口都在同一个冲突域中,当然也都在同一个广播域中。
    2. 单播、组播、广播
    3. 数据封装
      1. PDU 协议数据单元
      2. 目的IP地址是否和自己的IP地址处于同一网段
        1. 同一网段
          1. 是否有目的IP地址的ARP表项
          2. 没有
          3. 发送ARP查询
          4. 封装,转发
        2. 不同网段
          1. 是否有网关的ARP表项
          2. 没有
          3. 封装,转发给网关
      3. 经过一个交换机,源目MAC地址会改变吗?
      4. 经过一个路由器,源目MAC地址会改变吗?
      5. 经过一个路由器,源目IP地址会改变吗?
      6. 交换机不会改变帧,路由器会改变帧,但源目IP地址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