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行為:權力運作
    1. 定義
      1. 定義本質上都是強調運用全力以影響組織中的決策,或是強調員工追逐私利的行為。涵蓋了大多數人論及政治行為時所蘊含的關鍵要素。「正當性與不正當性的政治行為」,大多數組織內的政治行為均屬正當的政治行為。
    2. 政治行為的事實
      1. 政治行為是組織中的生命事實,若忽略這個生命事實等於是自冒風險。組織是由不同價值、目標及利益的個人和團體所組成的,這造成了資源的潛在衝突。也許導致組織內政治行為產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將分配有限資源的「事實」加以公開解釋,若其中的事實交代不清,就會導致政治行為的盛行。最後,因為大多數決策必須在曖昧的環境下製訂,而彼時的事實是難以全然客觀的,因此必須公開地予以解釋。
      2. 所以,是否可能有任一組織免於政治性活動呢?我們可以說:是的,當組織內所有成員有相同目標及利益時;當組織的資源不虞匱乏時;當績效結果完全清楚解客觀時,但這與現實卻不符。
      3. 圖表13-3
    3. 助長政治行為的因素
      1. 個人因素
        1. 研究人員已找出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徵、需求及其他因素,很可能與政治行為有關
        2. 性格特徵
          1. 有高度自我警覺、內控性格及高度全力需求的人,較易從事政治行為
        3. 需求及其他因素
          1. 個人在組織中所做的投資、知覺到出路的多寡,以及對政治行為是否成功的預期等因素,都繪影響其採取不正當政治行為的意願。
        4. 對不正當政治行為奏效的成功率有高度預期的員工大多分兩種:一為經驗老道、握有權力的員工;二為無啥經驗、生嫩又容易誤判時機的員工。
      2. 組織因素
        1. 組織特徵對政治行為的影響可能較個人因素來得大,因為許多組織都有不少員工具有上述的個人因素,但出現在這些組織中的政治行為卻有極大差異。
        2. 助長政治行為的環境
          1. 當組織的資源日益匱乏、資源存在的型態有所變動時,或是有升遷機會時,政治行為愈容易浮現。
        3. 助長政治行為的文化
          1. 不信任員工、角色模糊、績效名估制度不明確、零和性質的獎賞分配、決策民主化、績效壓力大,以及自私的高階經理人等,將促使政治行為的發生
    4. 如何回應
      1. 組織中政治行為的知覺與工作滿足呈負相關,對政治行為的感受亦會增加工作的焦慮與壓力,但有初步的證據顯示,操弄政治行為將致使員工績效衰退。
      2. 限制條件
        1. 一、個人對組織中政治行為「如何」與「為什麼」存在的體認,會影響政治行為和績效的關係
        2. 政治行為被視為一種威脅,並以防禦方式回應時,負面效應終究會浮現
      3. 但這些大多根基於北美地區的研究結論,並不涵蓋世界各地回應政治行為的方式。
    5. 道德性
      1. 目前仍無法明顯地區分道德與非道德的政治行為
      2. 三個道德決策標準
        1. 功利主義
          1. 道德行為與組織目標應是一致的
        2. 權利
          1. 關心到其他團體的權力。
        3. 公平
          1. 政治性活動是否合乎公平及公正原則
      3. 但這些問題其實會使不道德行為變成道德行為,無權者確實比較容易做有道德的事情。原因不外乎是,他們普遍比較不會為了謀求某種功績而有政治上的考量。
    6. 印象管理
      1. 人們對別人如何知覺和評價他們有相當的興趣。以組織而言,若其他人對他們有正面觀感,那麼將會為其帶來好處。以政治行為的觀點來看,確實很可能有助於利益的分配。
      2. 自我高度警覺者較可能從事印象管理
      3. 技巧
        1. 圖表13-7
      4. IM並不表示所傳達的印象必然是虛假的(當然,有時候的確是)。因此,印象管理使用者必須小心謹慎,以免讓人覺得不誠實或有操縱之嫌
      5. 易謊稱情境
        1. 高度不確定和模糊的情況,由於資訊相當不足,降低了謊稱的風險
      6. 目前針對IM技巧之有效性的研究很有限,而且多侷限在決定IM行為與面談成功與否相關研究上。
    7. 圖表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