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生物
擴散作用
細胞質流動
植物
輸導組織
分佈
根、莖、葉(葉脈)
種類
內側
木質部
由上而上
運送水分、礦物質、肥料
外側
韌皮部
上、下皆可
運送養分(葡萄糖、蔗糖、蛋白質…)
主要的動力
蒸散作用
現象
維管束的水分由氣孔散失
調控
葉下表皮的保衛細胞
氣孔開
白天(光照)
潮溼
保衛細胞吸水膨脹
氣孔閉
晚上
乾燥
保衛細胞脫水萎縮
加速
通風時
葉片多
新移植的樹木將枝葉剪掉-減少水分散失
氣孔多
凡士林可堵住氣孔
特殊構造
木材
死的木質部累積
來自
形成層向內分裂
年輪
木質部細胞生長速度不均
四季分明的溫帶較明顯
春(早)材:生長快,細胞大且淺
秋(晚)材:生長慢,細胞小且深
樹皮
形成層以外的部分
※樹皮不等於韌皮部,而是包含韌皮部
比較
樹幹中空
少了死的木質部(木材)
會活
環狀剝皮
少了樹皮(包含韌皮部)
死亡順序
1.韌皮部無法運送葉的養分至根
2.根無養分無法吸水
3.水無法向上運輸
4.整株植物死亡
動物
循環系統
開放式循環
無微血管
血淋巴直接交換物質
血青素
效率較差
方向:心臟→大血管→細胞組織→心臟
例如:昆蟲、蝦、蟹、蜘蛛
閉鎖式循環
有微血管
血液與細胞擴散作用交換物質
血紅素
效率較佳
方向:心臟(心室)→動脈→微血管→靜脈→心臟(心房)
例如:蚯蚓、脊椎動物
人類的循環系統
血液循環系統
構造
心臟
構造(※圖※)
心房
與靜脈相連
血流方向:靜脈→心房
心室
與動脈相連
血流方向:心室→動脈
瓣膜
功能
防止血液逆流
位置
心房→心室
心室→動脈
左心室→大(主)動脈
右心室→肺動脈
大靜脈內
靠肌肉擠壓的動力
靜脈曲張:血流回流不足,累積在靜脈
血管
動脈
與心室相連,將血液送出心臟
可量脈搏
脈搏次數=心搏次數
運動後>運動前
靜脈
與心房相連,將血液送回心臟
打點滴、輸(抽)血
微血管
介於動、靜脈之間,可藉擴散作用交換物質氣體
※比較三種血管※
管壁厚度:動脈>靜脈>微血管(僅一層細胞厚)
管腔(徑)大小:靜脈>動脈>微血管
彈性大小:動靜>靜脈>微血管
血流速度:動脈>靜脈>微血管
血壓大小:動脈>微血管>靜脈
血液
血漿
水
養分
來自小腸絨毛吸收
葡萄糖
胺基酸
脂肪酸、甘油
廢物
二氧化碳
尿素
抗體
白血球分泌的蛋白質,可對抗病原
激素(荷爾蒙)
由內分泌腺分泌
血球
種類
紅血球
含血紅素,可運送氧氣
白血球
防禦疾病
吞噬病原
產生抗體
血小板
凝血相關
比較
細胞大小: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
細胞數目:紅血球>血小板>白血球
細胞核:僅白血球有細胞核
疾病
與血球相關
貧血
血紅素或紅血球不足
白血病(血癌)
不正常白血球增生
血友病
血液無法凝固
遺傳性疾病
缺乏凝血因子
與血小板有關
一氧化碳中毒
與血紅素的親和力:一氧化碳>氧氣
循環途徑(※圖※)
路徑
心室→動脈→微血管→靜脈→心房
※口訣:
1.心室出去,心房回來
2.動脈出去,靜脈回來
3.左邊出去,右邊回來
種類
體(大)循環
全身物質氣體交換
微血管 vs. 一般細胞
※圖※
途徑
左心室→主(大)動脈→小動脈→微血管→小靜脈→大靜脈→右心房
※圖※
肺(小)循環
肺部氣體交換
肺泡
微血管 vs. 胞泡細胞
※圖※
途徑
右心室→脈動脈→微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圖※
冠狀循環
供給心臟養分、氧氣
途徑
左心室→主(大)動脈→冠狀動脈→心肌細胞→冠狀靜脈→大靜脈→右心房
※圖※
淋巴循環系統
構造
淋巴結
過濾淋巴液
ex:扁桃腺、脾臟
淋巴管
末端封閉的管子
不與微血管相通
與靜脈相連
最後匯入上大靜脈→右心房
淋巴(液)
與血漿成分類似
淋巴球
為特殊的白血球
吞噬病原體
產生抗體
流向
微血管滲出部分血漿→組織液→淋巴液→上大靜脈→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