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 弗洛伊德
- 群体:感情的强化、理智的欠缺
- 英雄神话:是个人吧自己从不断的集体统治中解放出来的手段
- 领袖身上的集体理想取代了自我理想
-
马基雅维利主义
- 权术与谋略
- 为了正确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 在决定人们的历史地位上起着更大作用的,不是他们真是的面目,而是后人们对他们的认识和感受
- 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淹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做最有价值的东西
- 罗伯特·莫顿 序,筋疲力尽
- 作者自序
-
导言:群体的时代
- 历史更迭源于人类思维变迁
-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
- 科学没有破产,因为它本就许诺的不多
-
第一卷:群体心理
-
群体的一般特征
- 群体会彻底摧毁一个破败的文明
- 群体的愚昧性在于未有远计
-
群体特征
- 理性与智慧趋于平庸
- 感情和行动具有传染性
- 易于接受暗示
-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 群体的冲动、多变和暴躁
- 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
-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 群体的道德
-
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
群体的观念
- 简单的观念才能在群体内部根深蒂固
- 群体观念一旦铸成感情,其威力无穷无尽
- 高深的观念必须经过改造才能被群众所接受
- 观念的社会影响与它是否包含真理无必然关联
-
群体的理性
- 群体的推理能力十分有限
- 群体缺乏批判能力
-
群体的想象力
- 强大活跃而且敏感
- 能够以事实触动群众想象力的方式
-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 群众需要宗教或宗教式的感情与信仰
-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
群体中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 种族
-
传统
- 种族精神的综合反映
- 传统的社会意义
- 传统在失去必要性后会成为有害因素
-
时间
- 建立信念也毁灭信念
-
政治和社会制度
- 影响力甚小
- 教育
-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 形象、词语和套话
-
幻觉
- 群体喜欢幻觉而非真理
-
经验
- 经验使必要的真理在群体中得以生效
- 理性
-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 群体领袖
-
动员手段
- 断言
- 重复
- 传染
- 名望
- 群体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