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隨眠論
隨眠的性能和根本隨眠
業和隨眠的關係
隨眠是有之本
隨眠諸有本
六隨眠
此差別有六 謂貪瞋亦慢 無明見及疑
七隨眠
二貪和七隨眠
六由貪異七
貪和隨眠之體的同異論
隨眠相應法論
欲貪和有貪
有貪上二界
有貪之名
於內圓轉故 為遮解脫想
欲貪
十隨眠
五見、五非見
六由見異十 異謂有身見 邊執見邪見 見取戒禁取
九十八隨眠
六行部界異 故成九十八
五部
三界
欲界的三十六隨眠
欲見苦等斷 十七七八四 謂如次具離 三二見見疑
見所斷
修所斷
四惑名修滅
十隨眠和五部所斷
見惑、修惑的相
上二界各三十一惑
色無色除瞋 餘等如欲說
隨眠和見、修斷
見、修斷和忍智
忍和智的所斷分別
忍所害隨眠 有頂唯見斷
見惑之斷
修惑之斷
智所害唯修
五見
薩迦耶見
經部師解
我我所斷常 撥無劣謂勝 非因道妄謂 是五見自體
邊執見
邪見
見取見
戒禁取見
世親就戒禁取見的論難
難戒禁取非見、集斷
因執的生起和見苦斷的原因
於大自在等 非因妄執因 從常我倒生 故唯見苦斷
戒禁取所屬的四難
太過之難
無別相之難
執見疑之難
集滅邪見之難
四顛倒
四顛倒之體
四種顛倒
四顛倒之體
四顛倒自體 謂從於三見
根據三見的四倒
我倒
顛倒建立的條件和其廢立
唯倒推增故 想心隨見力
十二顛倒的有部之見所斷論
聖的想倒
慢
慢的種類
七慢
慢七
慢的意義
過慢
慢過慢
我慢
增上慢
卑慢
邪慢
九慢
九慢和七慢的關係
慢七九從三
無劣慢
品類足的慢論
慢的見修所斷分別
慢的見修斷分別
未斷的聖者和不現行的修斷之慢
皆通見修斷
未斷的聖者和不現行的修斷修惑例
聖如殺纏等 有修斷不行
無有
有愛
唯修所斷法
未斷的聖者不起修斷的慢等之理由
慢類等我慢
慢類等和五見的緣
惡作中不善 聖者而不起 見疑所增故
九十八隨眠
諸門分別
九十八隨眠的分類
十一遍行
見苦集所斷 諸見疑相應 及不共無明 遍行自界地
遍行的三義
緣五部的意義
九上緣之惑
於中除二見 餘九能上緣
自上緣
約界分別
約地的分別
遍行和隨行
除得餘隨行 亦是遍行攝
隨行法
遍行隨眠和遍行因的關係
有漏緣無漏緣分別
有漏緣、無漏緣
見滅道所斷 邪見疑相應 及不共無明 六能緣無漏
六無漏緣惑
有漏緣惑
緣滅諦惑的所緣唯自地
於中緣滅者 唯緣自地滅 緣道六九地 由別治相因
緣道諦惑的所緣
緣道諦惑的所緣為六九地的原因、答
貪等不具無漏緣的理由
貪瞋慢二取 並非無漏緣
貪
應離境
瞋
非怨
慢
靜淨勝性故
戒禁取
見取
隨眠的相應隨增和所緣隨增
所緣隨增
遍行隨眠
未斷遍隨眠 於自地一切
非遍行隨眠
非遍於自部 所緣故隨增
六無漏緣、九上緣之惑所緣隨增
非無漏上緣 無攝有違故
相應隨增
隨於相應法 相應故隨增
惑隨增的界限
上地緣惑的相應隨增
性分別
無記性的隨眠
上二界的隨眠
上二界隨眠
欲界的身邊二界和癡
及欲身邊見 彼俱痴無記
不善隨眠
此餘皆不善
根非根
不善根
不善根欲界 貪瞋不善痴
不善根的條件
無記根
無記根有三
三種無記根說
無記愛痴慧
疑慢非無記根
非餘二高故
西方諸師的四無記根說
外方立四種 中愛見慢痴 三定皆痴故
無記和十四無記事及四問記
無記和十四無記
四無記論
四種問
應一向分別 反詰捨置記 如死生殊勝 我蘊一異等
四記
一向記
分別記
反詰記
捨置記
毘婆沙師的四問記說
一向記
分別記
反詰記
捨置記
大眾部所傳的四問記
十四無記事
隨眠之能繫
簡述隨眠之世的能繫
自相共相二種隨眠
所繫的事
自相惑的三世之繫
過現的自相惑之繫
若於此事中 未斷貪瞋慢 過現若已起
未來的意識相應的三惑
未來意遍行
未來的五識相應的貪瞋二惑
五可生自生
共相惑的三世之繫
不生亦遍行 餘過未遍行 現正緣能繫
三的法實有說
三世法實有說的論據
三世法的實有無論
成為三世實有也非常
三世實有的論證
教證(一)
三世有由說
教證(二)
二有
理證(一)
境
理證(二)
果故
說一切有宗的名義
分別說部和有宗
說三世有故 許說一切有
有關三世之別的四論師的異說
有關三世之別的四論師的異說
法救的類有異說
此中有四種 類相位待異
妙音的相有異說
世友的位有異說
覺天的待有異說
毘婆沙師批評
評取世友說
第三約作用 立世最為善
三世實有說的略難
破三世實有論
從作用看難點
用常生之難
何礙
用無窮之難
用云何
作用無為之難
世便壞
有部救、經部破
無異
有誰未生滅
破三世實有論第一教證
破三世實有論第二教證
破三世實有論的二理證
論主進而闡揚諸說而破實有論
論主解釋一切有
法性甚深
此法性甚深
事斷和繫斷的關係
問、答
約斷而明繫
見道位
於見苦已斷 餘遍行隨眠 及前品已斷 餘緣此猶繫
修道位
事的緣識和緣緣識對此隨眠的隨增
事法和識的關係
惑的隨增
略毘婆沙
十六種法
十六法和能緣的識
見苦集脩斷 若欲界所繫 自界三色一 無漏識所行
緣欲界繫的三部之識
緣色界繫的三部之識
色自下各三 上一淨識境
緣無色界繫的三部之識
無色通三界 各三淨識緣
見滅、道所斷的諸法
見滅道所斷 皆增自識行
緣無漏法的識
無漏三界中 後三淨識境
緣識及對此隨增的隨眠
隨眠的隨增
樂根的緣識及對此隨增的隨眠
對樂根緣識隨增的隨眠
樂根的緣識及對此隨增的隨眠
有隨眠心
有隨眠
由於相應縛和所緣縛的有隨眠心分別
有隨眠心二 謂有染無染 有染心通二 無染局隨增
十隨眠生起的次第
無明>疑
無明疑
疑>邪見
邪
邪見>身見
身
身見>邊見
邊見
邊見>戒禁取
戒
戒禁取>見取
見取
見取>貪
貪慢
貪>慢
慢>瞋
瞋如次 由前引後生
煩惱生起的因緣
煩惱生起的三因
由未斷隨眠 及隨應境現 非理作意起
因條件不具生起的情形
說或具因緣
有關諸煩惱的諸餘問題
三漏、四瀑流、四軛及四取
漏、瀑流、軛、取等之名
經說惑的諸名
漏
瀑流
軛
取
漏等之體
漏等四之體
三漏
欲漏
欲煩惱并纏 除痴名欲漏
有瀑
有漏上二界 唯煩惱除痴
同無記內門 定地故合一
無明漏
無明諸有本 故別為一漏
四瀑流和四軛
瀑流軛亦然 別立見利故 見不順住故 非於漏獨立
欲瀑流
有瀑流
見瀑流
無明瀑流
軛、瀑流
四取
欲取
欲有軛并痴 見分二名取
我語取
見取
戒禁取
戒禁取別立的理由
不立無明取的理由
無明不別立 以非能取故
論主釋有關軛、取之體
隨眠等的名義
根本煩惱的名義
眠之義
微細二隨增 隨遂與隨縛
隨的三義
漏等的名義
漏的住、流、泄之義
住流漂合執 是隨眠等義
暴流
軛
取
論主的自釋
漏
暴流
軛
取
結乃至纏的五種名稱
由結等差別 復說有五種
九結
結九
愛結等
見結和取結的關係
三見、二取別立的原因
物取等 立見取二結
嫉、慳二纏別立的原因
由二唯不善 及自在起故 纏中唯嫉慳 建立為二結
異解
或二數行故 為賤貧因故 遍顯隨惑故 惱亂二部故
五下分結
五下分結之名
又五順下分
名義
下分結的理由
由二不超欲 由三復遷下
經裏說明預流斷三結的理由
攝門根故三
異說
或不欲發趣 迷通及疑道 能障趣解脫 故唯說斷三
五上分結
順上分亦五 色無色二貪 掉舉慢無明 令不超上故
三縛
三縛的根據
縛三由三受
隨眠的分類
隨眠前已說
隨煩惱論
隨煩惱
隨煩惱此餘 染心所行蘊
纏
八纏說和十纏說
纏八無慚愧 嫉慳并悔眠 及掉舉惛沈 或十加忿覆
纏的名義
嫉
慳
悔
眠
掉舉和惛沉
忿
覆
十纏和根本煩惱的關係
無慚慳掉舉 皆從貪所生
有關覆的異說
覆諍
煩惱六垢
無愧眠惛沈 從無明所起 悔從疑嫉忿 從瞋起煩惱 垢六惱害恨 諂誑憍
誑
諂
憍
惱
恨
害
六垢和根本煩惱的關係
誑憍從貪生 害恨從瞋起 惱從見取起 諂從諸見生
隨煩惱的諸門分別
見修所斷門
無慚等
纏無所慚愧眠 惛掉見修斷
餘纏和一切垢
餘
自在起
及煩惱垢 自在故唯修
三性門
欲界繫者
欲三二餘惡
上界繫者
上界皆無記
三界繫門
諂誑
諂誑欲初定
惛、掉、憍
三三界
餘的十一隨煩惱
餘欲
根本煩惱及隨煩惱的六識相應分別
六識相應門
意地起之惑
見所斷慢眠 自在隨煩惱 皆唯意地起
六識起之惑
餘通依六識
根本煩惱及隨煩惱的五受根相應分別
根本煩惱的受相應門
欲界繫煩惱的受相應
貪
欲界諸煩惱 貪喜樂相應
瞋
瞋憂苦痴遍
無明
邪見
邪見憂及喜
疑
疑憂
其餘的四見和慢
餘五喜
捨的受相應
一切捨相應
上地煩惱的受相應
一切捨相應 土地皆隨應 遍自識諸受
隨煩惱的受相應門
嫉等六惑
諸隨煩惱中 嫉悔忿及惱 害恨憂俱起
慳
慳喜受相應
諂誑眠覆
諂誑及眠覆 通憂喜俱起
憍
憍喜樂
皆與和捨相應
皆捨
無慚愧惛掉等四
餘四遍相應
五蓋
五蓋
五蓋唯欲界有
蓋五唯在欲
惛眠蓋和掉悔蓋
食治用同故 雖二立一蓋
惛眠蓋的食與非食
掉悔蓋的食、非食
蓋唯五的理由
障蘊故唯五
煩惱的斷滅
煩惱的滅和斷惑的四因
煩惱的斷滅
見惑的斷蓋
所緣的遍知
遍知所緣故 斷彼能緣故 斷彼所緣故
能緣的斷
所緣的斷
修惑的斷
對治起故斷
四種對治
對治有四種 謂斷持遠厭
斷對治
持對治
遠對治
厭患對治
論主整理四種對治的次第
斷惑處
應知從所緣 可令諸惑斷
遠生的四種
四種的遠性
遠性有四種 謂相治處時 如大種尸羅 異方二世等
惑的無再斷義和離繫的重得
惑無再斷
諸惑無再斷
離繫重得的六時
離繫有重得 謂治生得果 練根六時中
鈍根的次第證和重得
利根的超越證和重得
九遍知論
九遍知的名稱
斷遍知有九
見諦斷的六遍知
欲初二斷一 二各一合三 上界三亦爾
五順下分結盡遍知
餘五順下分 色一切斷三
色愛盡遍知
一切結永盡遍知
道果的九遍知分別
忍智果
於中忍果六 餘三是智果
說明遍知忍果的理由
未至和根本之果的一對
未至定之九
未至果一切 根本五或 八
四根本定的五或八
無色的近分和根本之果的一對
無色邊果一 三根本亦爾
世俗道和聖道之果的一對
聖九俗果二
法治類治的一對
類二法智三
法智品類智品之果的一對
法智品果六 類智品果五
九遍知的建立
九遍知建立的四緣論
見道的三緣
得無漏斷得 及缺第一有 滅雙因
修道的四緣
遍知的五緣建立說
越界 故立九遍知
補特伽羅和遍知的成就
機根和遍知的成就
異生
住見諦位無 或成一至五
見道位的聖者
修道位的聖者
修成六一二 無學唯成一
無學位的聖者
遍知的集處
對不還、羅漢果位僅立一遍知的原因
越界得果故 二處集遍知
遍知的得捨
遍知的捨門
捨遍知的捨門一者
捨一二五六 得亦然除五
捨二者
捨五者
捨六者
遍知的得門
得一者
得二者
得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