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戰後初期 與二二八事件
    1. (一)台灣光復
      1. 1.時間:民國34年8月
      2. 2.背景:二戰結束日本戰敗
      3. 3.接收:行政長官公署
    2. (二)戰後初期
      1. 1.政治:
        1. 1.行政長官及大權一身 2.攀親引戚貪污腐化民怨起
      2. 2.經濟:
        1. 1.管制民生物資,限制經濟活動 2.支援國共內戰,物資缺乏物價飆漲
      3. 3.文化:
        1. 民情語言不同造成衝突
    3. (三)二二八事件
      1. 1.時間:
        1. 民國36年2月27日傍晚
      2. 2.導火線:
        1. 查緝私菸不當
      3. 3.經過:
        1. (1)27日臺北街頭流血衝突 (2)28日起全臺各地爆發衝突 (3)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訴求維持社會秩序,提出改革要求 (4)蔣介石派來軍隊強力鎮壓, 並實施清鄉(36年3~5月)
      4. 4.影響:
        1. (1)1.陳儀免職,調離臺灣
        2. (2)台灣省政府取代行政長官公署
        3. (3)起用臺灣人擔任公職
        4. (4)放寬民間的經濟活動
        5. (5)日後政治與族群關係
      5. 5.補救措施:
        1. (1)政府公開道歉
        2. (2)興建紀念碑紀念館
  2. 二.戒嚴體制
    1. (一)背景:
      1. (1)36年12/25行憲
      2. (2)國共戰爭失利國府撤台
    2. (二)依據:
      1. 1.37年制定動員戡亂臨時條款
      2. 2.38年頒布戒嚴令
    3. (三)白色恐怖:
      1. 1.背景: 為鞏固國府在臺政權,壓制反對意見
      2. 2.形成:民國40年代迄76年解嚴
      3. 3.威權統治:國民黨執政50年 (1)蔣中正連五任總統(37~迄64年) (2)蔣經國67-77年任職總統
  3. 三.邁向民主政治
    1. (一)地方自治實施 未能落實
      1. 1.開放地方首長以及民意代表的選舉
      2. 2.臺灣省省主席、直轄市市長 仍由官方指派
    2. (二)民主運動興起
      1. 1.源起:民國49年
        1. (1)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失敗
        2. (2)自由中國停刊
      2. 2.美麗島事件
        1. 民國68年12月10日 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市 舉行「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 發生憲警與民眾的激烈衝突 多人遭到逮捕入獄
      3. 3.黨外活動
        1. 民國60至70年代 從事黨外活動人士多非國民黨籍
    3. (三)戒嚴~解嚴
      1. 1.背景:
        1. 76年經國總統宣布解嚴
      2. 2.措施:
        1. (1)黨禁報禁開放(2)集會遊行自由
    4. (四)邁向民主
      1. 1.民國80年終止動員戡亂 2.進行修憲及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3.民國83年省長與直轄市市長的選舉 4.民國85年第一次人民直選總統
    5. (五)政黨輪替
      1. 1.民國89年第一次政黨輪替 2.民國97年第二次政黨輪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