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撑
俯卧撑是最好的上身练习动作
它既可以增强我们的身体力量、打造出结实的肌肉、形成强有力的肌腱,又可以让上身的推力肌肉与腹部、下背部及下身协调工作。
卧推被吹捧为顶级的上身练习动作,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卧推不仅人为地将上身孤立,还会(即便是进行短期练习)损伤肩袖,对肘关节和腕关节也有不利影响。
俯卧撑原则
躯干、髋部、双腿始终要成一条直线。只有那些腰部力量太弱无法锁定躯干的人,才会出现做俯卧撑时撅屁股的情况。
双腿始终要并拢。如果双腿分开,做动作时就无需保持躯干稳定,练习就变容易了。
在动作最高点时,双臂要伸直,但不要让肘部完全锁定,而要使其微弯,以免关节不舒服。(有时这被描述为让手臂保持“柔软”。)
要平缓地呼吸。根据我的经验:上推时应呼气,下降时应吸气。但如果你感觉呼吸费力,就不要遵循这一原则,而要多呼吸几次。
速度
最主要的俯卧撑练习还是应该做得慢一些,经2秒降到最低点,坚持1秒,再用2秒回到最高点,之后立即降低身体。
第一,平缓的动作能够练就更高水平的纯粹力量。当你做爆发式运动时,这一动作的某些部分不可避免地要依赖惯性,惯性发挥作用就意味着你的肌肉没有发挥作用。这样,当你快速练习某个动作时,你其实是在作弊。我们总会看到有人做俯卧撑时会从最低点“弹”起来,因为他们的肌肉缺乏能移动身体的纯粹力量。
第二,与爆发式运动相比,人类的关节更适应常规运动。如果你进行的是常规运动,那你受到慢性或急性损伤的可能性就很小。
那么爆发式动作可以作为你训练时的补充,但它不应该成为主要训练方式。只做爆发式动作的人早晚会关节疼痛、咔咔作响。
在动作进行到最低点后暂停片刻,可以消除任何惯性,并增强肌肉力量与控制力。
俯卧撑系列
半俯卧撑 很多人做俯卧撑的方法都不正确—撅屁股或者塌腰,这是因为他们的腰部肌肉和脊椎肌肉不发达。这个动作可以锻炼你的腰部肌肉和脊椎肌肉,从而能够锁定髋部,使身体成一条直线。
控制下降高度的绝佳方式就是使用篮球或橄榄球—将球放在髋部下方
弯曲肘部,直到髋部与球轻轻接触
标准俯卧撑 跪在地板上,双手撑地,双腿向后蹬直。双腿双脚并拢,双手与肩同宽,并处于上胸部的正下方。双臂伸直,臀部与脊椎成一条直线。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9)。接着,弯曲肘部,直至胸部与地面仅一拳之隔。 你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待胸部碰到球后暂停一下,然后回到起始姿势
在胸部正下方放一个棒球或网球
胸部碰到球后暂停一下,然后回到起始姿势
锻炼我们的手臂、胸部和上肢带肌
窄距俯卧撑 只不过需要双手相触—无需重叠,也不需要让双手的拇指与食指构成一个“钻石”,只要两个食指指尖相触就可以了。
两个食指指尖相触就可以了
窄距俯卧撑在攻克单臂俯卧撑之旅中必不可少。大多数人做单臂俯卧撑都会感到吃力,他们会发现很难在身体降到最低点之后再把自己推起来。这是因为此时肘部的弯曲程度最大,而肘部的弯曲角度超过直角时胳膊就很难使上力气。做窄距俯卧撑时,由于双手的特殊位置,当你的身体降到最低点时,肘部的弯曲度比做标准俯卧撑时的更大。这个动作可以锻炼三头肌,并且强化你的肘部与腕部的肌腱。
慢慢放低身体,直到胸部轻触手背
偏重俯卧撑 双脚并拢,双腿、髋部、上身成一条直线。双臂伸直,双手撑地,并处于上胸部的正下方。一只手稳固地支撑身体,另一只手撑在篮球上,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13)。找到平衡之后,尽力将身体的重量均匀地分摊在两只手上。这样做虽然不容易,但一定要坚持。接下来,弯曲肘部,慢慢降低身体,直到胸部轻触撑在篮球上的那只手(图14)。暂停一下,然后将自己推回到起始姿势。
一只手稳固地支撑身体,另一只手撑在篮球上
第一个高级俯卧撑动作,它能够帮助健身者适应由双手俯卧撑向单臂俯卧撑的过渡。你也可以选用一个固定的物体(如砖块),而不用篮球,不过篮球是最好的选择。控制篮球的同时可以锻炼你的肩袖,这有助于你完成难度更高的动作。
弯曲肘部,慢慢降低身体,直到胸部轻触撑在篮球上的那只手
单臂半俯卧撑 摆出半俯卧撑最高点时的姿势,即将篮球放在髋部下方(见第四式)。将一只手撑在胸部下方的地面上,手臂伸直,另一只手背在身后。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15)。接着弯曲肘部,直到髋部轻触篮球。这是该动作的最低点(图16)。暂停一下,然后将自己推回到起始姿势。如果你的肱三头肌不够发达,那做该动作时上身很容易发生扭曲。坚持住,整个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做所有俯卧撑都应如此。
将一只手撑在胸部下方的地面上,手臂伸直,另一只手背在身后
弯曲肘部,直到髋部轻触篮球
杠杆俯卧撑 摆出做俯卧撑的姿势,身体成一条直线,一只手撑在胸部正下方的地面上,另一只手放在身体外侧的篮球上,靠双脚和撑在地上的那只手支撑身体。双臂伸直,放在球上的手要尽量向远处伸。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17)。要有控制地慢慢放低身体,直到胸部与地面只有一拳之隔。如果你是独自锻炼,可以像做标准俯卧撑那样,借助棒球或网球控制动作幅度。放低身体时手会顺势把篮球推到远离身体的位置(图18)。身体降至最低点时,暂停一下,然后将自己推回到起始姿势。
一只手撑在胸部正下方的地面上,另一只手放在身体外侧的篮球上
要有控制地慢慢放低身体,直到胸部与地板只有一拳之隔
单臂俯卧撑 跪在地板上,一只手撑在你前方的地面上。双腿向后蹬直,用脚趾支撑身体。脊柱与髋部成一条直线,支撑身体的手臂在胸部下方伸直—不要在身体侧面或是靠前的位置。稳定之后,把不起支撑作用的那只手背在身后。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19)。弯曲肘部,有控制地放低身体,直到下巴与地面大约有一拳之隔(图20)。在动作的最低点暂停一下,然后将自己推回到起始姿势。
脊柱与髋部成一条直线,支撑身体的手臂在胸部下方伸直
弯曲肘部,有控制地放低身体,直到下巴与地面大约有一拳之隔
升降机般的大腿 - 深蹲
深蹲是指通过弯曲下身的三个重要关节(即髋部、膝盖、脚踝)而放低身体。
髋部弯曲的动作主要涉及强劲有力的臀大肌、臀小肌以及臀中肌。除此之外,还有约12块更小的肌肉也在发挥作用,如阔筋膜张肌和梨状肌。
深蹲的思考
在动作的反向过程中,不要直接就那样蹲下了,而要用肌肉力量有控制地下蹲。
下蹲过程中身体要前倾,但不要过分前倾。因为这样将过分锻炼髋部,而忽略了大腿。前倾是必要的,但不要养成向前弓背的习惯。
在深蹲到最低点时,你实际是“坐着”。请按照“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是按照“蹲”的标准要求自己,有时这会帮助训练者降得更低,因为这有助于矫正髋部的姿势—避免屁股向后撅。
最低点的姿势是深蹲中最难控制的部分—几乎所有练习都是如此,不过深蹲尤甚。尽管难度很高—做单腿深蹲时尤其难,但你在深蹲中绝不能快速下蹲,然后直接“反弹”(靠惯性)站起,这会严重损伤膝关节处的软骨。你应该通过前几式的练习慢慢增强肌腱的力量。
我建议在动作最低点坚持1秒钟,六艺都要这样—这是避免做出危险的反弹动作的极佳方式。
有些人在起身的时候会出现摇晃前倾的趋势,这可以为起身提供惯性,使最初几厘米的移动变得更容易,可这样做会让膝盖承受多余的压力。你应该保持上半身不动,只靠腿部发力将自己推起。
练习深蹲时我喜欢向前伸出双臂,这有助于动作下降到最低点时保持身体平衡,因为这样能够分担身体的一部分重量,从而避免身体向后倾倒,对个子较高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做全幅的深蹲时,增加的血液流动可以移除累积的废物,恢复旧伤组织,缓解疼痛。膝盖及其周围的肌肉与肌腱将变得更强、更柔韧,再受伤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了。
深蹲系列
偏重深蹲 直立,一只脚踩在地上,另一只脚的脚跟放在位于自己前方、距身体约一步远的篮球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双臂在胸前伸直。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33)。弯曲膝盖和髋部,直到踩在地上的那条腿的大腿后侧紧贴小腿后侧。这是该动作的最低点(图34)。刚开始练习时,到达最低点后可能出现身体后倾的情况,所以要确保身后有足够的干净空间,这一点对所有全幅深蹲都适用。暂停一下,然后双腿发力把自己推回到起始姿势。在动作过程中,脚跟始终不要抬离地面,身体不要向前摇晃,尽管你可能不自觉地想这样做。切记,要有控制地完成整个动作。
直立,一只脚踩在地上,另一只脚的脚跟放在位于自己前方、距身体约一步远的篮球上。
弯曲膝盖和髋部,直到踩在地上的那条腿的大腿后侧紧贴小腿后侧
单腿半深蹲 直立,只靠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向前抬起,伸直或略微弯曲,抬起的脚大约处在另一条腿大腿的高度上,双手向胸前伸出。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35)。弯曲髋部和支撑腿的膝盖,直到膝关节几乎弯曲成90°,即大腿几乎与地面平行。在此过程中,抬起的那条腿应该始终在空中。这是该动作的最低点(图36)。暂停一会,然后单腿发力把自己推回到起始姿势。在动作过程中,背部始终要保持平直,而且支撑腿的脚跟始终不能抬离地面。
抬起的脚大约处在另一条腿大腿的高度上
该练习是深蹲系列中第一个完全的单腿动作。攻克这个动作很重要,因为这可以让健身者的平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为标准单腿深蹲打下基础。通过这个动作,健身者能够逐步掌握非支撑腿长时间离地的技巧。这可不容易,因为这需要非常强壮的髋部屈肌,可大多数人的髋部屈肌都很弱。由于只有一条腿支撑身体,所以这个动作可以更好地增强我们的腿部力量。不过由于该动作的运动幅度只有正常的一半,所以在练习该动作时,应该辅以一个全幅动作—窄距深蹲或偏重深蹲都可以。
在动作过程中,背部始终要保持平直,而且支撑腿的脚跟始终不能抬离地面。
单腿辅助深蹲 把篮球放在要练的那条腿的外侧。直立,一只脚平放在地面上,另一只脚在你前方抬起—同单腿半深蹲(第八式)的起始姿势。抬起那条腿的同侧手臂向前伸出,另一只手臂自然垂于体侧(图37)。然后弯曲髋部和支撑腿的膝盖,直到大腿后侧紧贴小腿,无法继续下蹲为止。此时,你的手应该稳稳地放在篮球上,这是该动作的最低点(图38)。起身时主要依靠腿部力量,但你也要用手按压篮球,以便在反向动作的最初阶段借力。注意,在动作过程中,支撑腿的脚跟始终不能抬离地面
直立,一只脚平放在地面上,另一只脚在你前方抬起
任何一种深蹲动作的最低点都是最难的,单腿深蹲尤其如此。该动作通过允许你做反向动作时在至关重要的最初几厘米中用手辅助、借力,安全地解决了在最低位置时的问题。通过练习该动作,你膝关节处的韧带与肌腱将变强,之后你就可以信心十足地开始挑战最终式—单腿深蹲。另外,该动作还会迫使髋部屈肌更加用力,以保持抬起的那条腿比做单腿半深蹲时抬得更高,而这可能需要你花点儿时间才能适应。在这重要的一式上投入点时间。
用手按压篮球,以便在反向动作的最初阶段借力
单腿深蹲 直立,抬起一条腿,直到脚大约与髋部等高,腿要尽量伸直,双臂在胸前前伸。如果你在之前几式上已经花了大量时间,那么这些对你来说不会太难。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39)。然后弯曲髋部与支撑腿的膝盖。你应该有控制地放低身体,不要一下蹲到底。缓慢地下蹲,直到支撑腿的大腿后侧紧贴小腿,无法继续下蹲为止。此时,你的腹部应该与支撑腿的大腿紧贴在一起。这是该动作的最低点(图40)。在紧张状态下,暂停一下(数一个数),然后单腿发力把自己推回到起始姿势。注意,千万不要借助惯性起身。在动作过程中,背部始终挺直,抬起的腿始终离地,而支撑腿则应稳稳地踩在地上。到达动作最高点时暂停一下,然后再下蹲。
抬起一条腿,直到脚大约与髋部等高,腿要尽量伸直
单腿深蹲是深蹲动作之王,也是锻炼下身力量的终极练习。它可以锻炼脊椎、髋部、大腿、小腿和双脚,还能增强我们的耐力和运动能力。久而久之,皮包骨的双腿将变成强有力的支柱—有钢索般的股四头肌、硬如岩石的臀大肌、壮硕有形的小腿。掌握这个动作,你的双腿就绝不会衰老。而且,它还会保护你免受髋部病痛与膝关节损伤的折磨。
缓慢地下蹲,直到支撑腿的大腿后侧紧贴小腿,无法继续下蹲为止
举腿
坐姿屈膝 坐在椅子或床的边缘,身体略微向后倾斜,双手抓住边沿,两腿伸直,双脚并拢,脚跟距离地面几厘米。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61)。平缓地抬起膝盖,直到膝盖距胸部约15~25厘米。在此过程中呼气,动作完成时呼气结束,腹肌保持收缩状态。这是该动作的结束姿势(图62)。暂停1秒钟,进行反向运动并回到起始姿势。伸展膝盖的同时吸气。双脚应该始终沿着一条直线移动,而且始终保持悬空,直到一组动作完成方可接触地面。腹部要始终收缩,动作要慢,要抵制快速完成动作的冲动。如果需要,可以在两次动作之间喘几口气(所有中段练习都一样)。
身体略微向后倾斜,双手抓住边沿,两腿伸直,双脚并拢,脚跟距离地面几厘米
动作完成时呼气结束,腹肌保持收缩状态
桥
长期练习桥,你的骨头甚至会变得更强壮。椎间盘由软骨组成,但凡是软骨其中都很少有血流—它们只能从关节内的液体(滑液)中获得营养。由于滑液并不与血液循环相连,所以只有当关节来回运动时,关节内才会有新鲜的滑液。桥会移除废物,给椎间盘带来营养丰富的滑液,从而使其康复并阻止其退化,确保其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
完美的桥有四项标准
1. 脊柱应该形成凹面,背部必须形成优美的弧形。说来简单,但如果脊柱的深层肌肉很弱,那么训练者就倾向于使用四肢撑起身体,这样背部会显得很直挺。
2. 髋部应该远离地面。孱弱的桥最明显标志就是髋部只能勉强离地;完美的桥,髋部与臀部应该比头部和肩胛骨要高。这点很难判断,除非你从侧面给自己拍一张照片。
3. 双臂与双腿应该伸直。做桥时,双臂伸直相对容易,但要双腿与其同时伸直,则需要训练者具有非常好的柔韧性。
4. 呼吸应该又深又平缓。桥使胸腔伸展,使膈受到压力,如果胸部僵硬,那训练者的呼吸会急促不平。自然的呼吸是掌握桥的标志。切记,练习时绝不要屏住呼吸。
大量的深蹲和举腿会增强你的背部与髋部肌肉,并让腰部更加灵活。等到你掌握了窄距深蹲和悬垂屈膝,你就可以着手应付桥系列了。
桥系列的前三式表现了治疗的过程。这三式可以缓解旧伤,增加向后的柔韧性,并使紧绷的髋部屈肌得到放松,也可以唤醒你不习惯使用的脊柱深层肌肉。随着不断发展,你可能感觉到这些肌肉在燃烧并伴有疼痛感。这是好事!燃烧感意味着你的肌肉已经开始储存葡萄糖(它们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有燃烧感)。
好的桥,髋部高抬、四肢伸直,背部会形成优美的弧形(展示着上好的柔韧性),看似不费吹灰之力。质量差的桥松松垮垮,四肢弯曲,身体勉强微微离地,脊柱犹如木板一般僵硬,看起来极其费力(实际上也是)。
桥 动作
第二式直桥 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双脚与肩同宽。手掌平放在髋部两侧的地上,手指朝前。坐直,此时腿和上半身之间的夹角成90°。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85)。双手用力下压,双臂绷紧,同时将髋部向上推起,直到双腿与躯干成一条直线。下巴向上抬起,看向天花板,此时只用手掌和脚跟支撑身体。这是结束姿势(图86)。暂停一会,然后反向运动。身体撑起时呼气,身体放低时吸气。
坐直,此时腿和上半身之间的夹角成90°
短桥主要通过双腿的推动活动脊椎肌肉,而直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手臂,再加上伸直整个身体的动作,从而增加了难度。直桥一方面会训练手臂,另一方面也会打开僵硬的身躯,并强化肩胛骨之间的肌肉,这对于难度更大的桥而言至关重要。
将髋部向上推起,直到双腿与躯干成一条直线
第三式高低桥 高低桥需要借助一个与膝盖等高或略高的物体。在监狱里,床铺是最好的选择。一般家庭里的床稍高一点,但也可以。坐在床的边缘,身体向后躺在床上,双脚平放地上,与肩同宽。身体往前挪,以便髋部离开床。双手放在头部两侧,手指指向脚。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87)。双手用力下压,肘部打开,推起髋部,同时背部弯起成弧形。继续平缓地尽力上推身体,至少让头部与身体完全离开床。手臂不必完全伸直,肘部应该是弯曲的。或许你只能将自己的身体推起几厘米,那就可以了。有控制地向后仰头,以便能看见身后的墙壁。这是该动作的结束姿势(图88)。然后反向运动,缓慢地放低身体,直到躯干与头部再次完全躺在床上。保持正常呼吸。
借助一个与膝盖等高或略高的物体
高低桥是桥系列中第一个标准的“头手并列”姿势的练习。这种姿势会强化训练者的腕部,打开其肩部与胸部,为之后的动作打下基础。相比于之前的几式,此动作要求脊椎上部有更高的柔韧性和收缩力。
手臂不必完全伸直,肘部应该是弯曲的
角度越小(即头和手所处的位置越高),桥就越容易。如果床上的高低桥太难,那你可以尝试在更高的物体上练习,比如餐桌或书桌,直到可以用更低的物体练习为止。
第四式顶桥 平躺在地上,弯曲膝盖,把脚拉向臀部,直到脚跟与臀部相距约15~20厘米。双脚与肩同宽或略窄,双手撑在头部两侧的地板上,手指指向脚,两肘指向天花板。尽力抬起髋部,使身体离地。手臂与腿继续用力推,直到背部形成优美的弧形,髋部高高抬起。头向下仰,头顶指向地板,这是“桥式”。保持这个姿势一会儿,然后弯曲手臂与双腿,直到头部轻轻接触地板。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89)。再次暂停一会,然后将背部向上推起成“桥式”。这是该动作的结束姿势(图90)。运动过程中要小心,以免撞到头部。在整个练习组中,背部始终要保持弧形,并且尽量正常呼吸。完成训练目标之后,慢慢地放低肩部、背部和髋部,直至整个身体接触地面。
弯曲手臂与双腿,直到头部轻轻接触地板。
瑜伽是以静态姿势训练人体的背部,“老派”体操则专注于动态的力量。这种小幅度练习只是学习完整的桥的预备阶段。
将背部向上推起成“桥式”
如果你刚开始进入“桥式”有点儿吃力,那就在腰下面放一些东西—两三个坐垫或枕头应该就够了。如果你不能让头部接触地板,那就先练习较小的动作幅度,在以后的锻炼中再把头降得越来越低。
第五式半桥 这个动作需要借助一个篮球或足球来控制动作幅度。坐在地上,把球放在自己身后的地上(靠近自己)。向后躺,只有双肩和双脚在地面上,双脚与肩同宽或略窄,球支撑着腰部。如果你感觉这种姿势不舒服,在开始前可以在球上放上毛巾或坐垫。双手撑在头部两侧的地板上,手指指向脚。然后,用手把双肩和头部推离地板,只用双脚、球和手掌支撑身体。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91)。在这个姿势基础上髋部要尽力向上顶起,伸展手臂和双腿,抬起背部,直到背部完全离开球。继续向上运动,直到背部形成完全的弧形。这是结束姿势(图92)。在最高处暂停一会,然后慢慢放低身体,回到起始姿势。在一组动作过程中,后腰只能轻轻接触球,而不能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球上。重复练习,尽量保持正常呼吸。
双脚与肩同宽或略窄,球支撑着腰部
继续向上运动,直到背部形成完全的弧形
半桥其实是第六式标准桥的上半部分动作。等你能达到下面的升级标准后,你的脊椎肌肉将变得强劲且柔韧,足以完成更难的标准桥的下半部分动作。
第六式标准桥 平躺在地上,弯曲膝盖,让双脚向臀部靠近,直至与其相距约15~20厘米。双脚与肩同宽或略窄,双手撑在头部两侧的地板上,手指指向脚,两肘指向天花板。这是该动作的起始姿势(图93)。尽量把髋部向上抬,从而使身体离开地板。手臂和双腿继续用力推,直到背部形成优美的弧形。在完美的桥中,手臂要完全伸直。头部尽量后仰,从而看到后面的墙壁。这是该动作的结束姿势(图94)。在最高处暂停一会儿,然后反向运动,有控制地放低身体—要平缓地降低,不要一下塌下来,这样你会受益更多。继续放低身体,直到髋部、背部和头部完全接触地面。这一连串动作就是一个标准的桥。完成相应的训练目标,整个过程尽量保持正常呼吸。
双手撑在头部两侧的地板上,手指指向脚,两肘指向天花板
标准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动作,它既可以预防和治疗很多背部问题,也可以增加全身的柔韧性,还可以增强脊柱深层肌肉的力量、扩展胸腔,舒展肩膀。此外,它还能强化双臂和双腿,改善血液循环,甚至有助于消化。
头部尽量后仰,从而看到后面的墙壁
想要做到理想的桥—尤其是将双臂和双腿完全伸展—确实很难,需要耐心刻苦的练习。开始时尽量把身体向高抬,“完美”终有一天会来眷顾你的。
第七式下行桥
用手在墙壁上向下“行走”时,身体要一直向后弯曲。
双手手掌撑地,此时你其实是在墙根处做标准的桥式
第八式上行桥
让一只手重新接触墙壁,同时用力推墙壁
继续向上“走”,直到身体几乎伸直
双手轻轻推墙,再次完全脱离墙壁站立
第九式合桥
双手置于髋部两侧,并开始向前推骨盆
一旦看到地面,就让双手离开髋部并将其举过头顶
手臂保持伸展,直到手掌接触地面
最终式铁板桥
和第九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