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謂運動序列
    1. 定義
    2. 相關研究
    3. 研究目的
    4. 研究假設
  2. 方 法
    1. 受試者
    2. 資料蒐集
    3. 數據分析
    4. 統計分析
  3. 結 果
    1. 圖表解釋
    2. 圖表分析
  4. 討論與結論
    1. 假設 成立與否
    2. 研究限制
    3. 未來期許
    4. 個人心得
  5. 棒球肩上投擲之運動學序列型態
  6. 報告者 : 陳子家 指導教授 : 陳重佑 博士
  7. ◆◇◆◇◆◇◆◇◆◇◆◇◆◇ 何謂運動學序列 ( KS ) ◆◇◆◇◆◇◆◇◆◇◆◇◆◇
  8. 1
    1. 了解動力鏈
      1. 身體各肢段運動能量 ( 力量 ) 有順序性的轉換疊加
      2. 棒球投手經由下肢開始做能量傳遞至軀幹,最後到上肢投球手將球投出
      3. 近端到遠端序列原則 ( PDS )
  9. 2
    1. 運動學序列 KS
      1. 定義
        1. 描述身體各肢段間位置與角速度之順序性變化
      2. 方法
        1. 透過身體各肢段角速度在時間上疊加機制可了解動作序列變化
  10. 3
    1. 報告顯示
      1. 骨盆延遲轉動將會提高肩肘關節受傷機率風險
        1. 骨盆轉動帶動軀幹旋轉
      2. 高中投手在軀幹旋轉時,未依照運動學序列會與肩關節力量增加有相關
      3. 了解運動學序列模式將有助於棒球投手提高運動表現以及降低受傷風險
  11. 4
    1. 投擲動作分期
      1. 準備期 ( windup ) 、跨步期 ( stride ) 、 擺臂期 ( arm cocking ) 、加速期 ( acceleration ) 、 減速期 ( deceleration )、跟隨期 ( follow-through )
  12. 5
    1. PDS 與 KS 關係
      1. 教練經常使用 PDS 原則來建立年輕投手的投擲階段
      2. 透過有效的 PDS 原則以及 KS 運動模式提高球速,可以減少肌肉骨骼損傷之可能性
      3. 當投手投擲技巧所投出的快速球能與力學研究之 KS 運動模式保持一致時,通常該投手皆已具有有豐富的經驗
        1. 儘管運動醫學界承認 PDS 原則,以及 KS 運動模式的重要性,但卻沒有出版刊物上記錄棒球投手中 KS 運動模式相關資訊
  13. 6
    1. 目 的
      1. 實施快速球程序時,調查 KS 在五個肢段的角速度最大值
  14. 7
    1. 假 設
      1. KS 模式之角速度最大值的流程從近心端到遠心端 : ( 1.骨盆, 2軀幹, 3.上臂, 4.前臂, 5.手掌 )
      2. 運用 KS 模式在投擲快速球之內在變異程度,高中職投手會比大學、專業投手還要高
  15. ◆◇◆◇◆◇◆◇◆◇◆◇◆◇ 方 法 ◆◇◆◇◆◇◆◇◆◇◆◇◆◇
  16. 1
    1. 實驗參與者
      1. 回顧 30 名棒球投手的數據資料做 3D 生物力學研究分析
        1. 至少六個月以上無受傷紀錄
        2. 填寫同意書
        3. 經過研究倫理協會審核與通過
  17. 2
    1. 流程
      1. 受試者在資料蒐集前進行專項運動暖身
        1. 投手丘與目標區相距18.44 公尺
        2. 目標區 : 好球帶之範圍
      2. 每人投擲 10 顆快速球,在目標區內完成至少 8 顆以上快速球
      3. 22名投手
        1. 5 名高中職投手
        2. 11 名大專院校投手
        3. 6 名職業投手
        4. 208顆
        5. 5 名投手 - 8 球
        6. 2 名投手 - 9 球
        7. 15 名投手 - 10 球
  18. 3
    1. 資料蒐集
      1. 62顆14 mm 的反光球貼於受試者身體15個肢段
      2. 1台 Vicon MX™ 3D motion capture system
      3. 20台 T-series 攝影機 (collecting at 360 Hz)
      4. 1 台 Stalker ATS 5.0 測速槍
  19. 4
    1. 數據分析
      1. 輸入至 Visual3D™ 軟體做分析
      2. 力學計算使用的模型 Model ( 15-segment, 6-degree-of-freedom )
        1. 骨盆 Pelvis
        2. 軀幹 Trunk
        3. 上臂 Arm
        4. 前臂 Forearm
        5. 手掌 Hand
  20. 5
    1. 統計分析
      1. one-way ANOVA
        1. 身高 , 體重 , 球速 , 步長
        2. 層級水平 LOP
      2. MANOVA
        1. 各肢段角速度最大值 ( 5 個肢段 )
        2. 層級水平 LOP
  21. 結果顯示運動學序列型態
  22. 1 骨盆 >> 2 軀幹 >> 3 上臂 >> 5 手掌 >> 4 前臂
  23. 14 種 KS 運動序列模式
  24. 1
    1. 運動學序列之角速度最大值 ( PDS原則 )
  25. 2
    1. 投手內部變異程度運動序列之分析
  26. 3
    1. 各肢段時機點與角速度之變異
  27. 4
    1. 投擲動作分期與各肢段角速度最大值之關係
  28. ◆◇◆◇◆◇◆◇◆◇◆◇◆◇ 結 果 ◆◇◆◇◆◇◆◇◆◇◆◇◆◇
  29. ◆◇◆◇◆◇◆◇◆◇◆◇◆◇ 限制 / 期許 / 心得 ◆◇◆◇◆◇◆◇◆◇◆◇◆◇
  30. 1
    1. 力學研究之設備器材能再精進,有助於 KS 模式的研究結果更加清楚
      1. PS : 與其他相關力學期刊相比,以使用最先進的設備
  31. 2
    1. 受試者屬於回顧性數據資料,因此無法無法準確判斷其他球種的 KS 運動模式
      1. PS : 受試者皆投擲快速直球
  32. 1
    1. 了解投手 KS 運動模式之變化有助於教練在賽季中可評估選手的疲勞程度以及傷害警告的訊號
  33. 2
    1. 透過 KS 之投手內部變異程度分析研究,有助於醫師了解棒球投手上肢與關節的健康狀況
  34. 1
    1. 主題對我來說收穫良多,用另外一種角度看待投球時各肢段狀態
  35. ◆◇◆◇◆◇◆◇◆◇◆◇◆◇ 討論與影響 ◆◇◆◇◆◇◆◇◆◇◆◇◆◇
  36. 1
    1. 這目前是第一篇調查棒球投手 KS 運動模式與 LOP 的關聯性,且成功獲得快速球數據之14種 KS 模式
  37. 2
    1. 假設一
    2. 不成立
  38. 為何 KS 模式序列為 12354
  39. 2
    1. 肘關節之煞車作用
    2. 神經肌肉的限制
    3. 適時造成手掌肢段速度的減少,前臂肢段獲得速度轉換的增加
    4. 手臂加減速階段交接
  40. 了解 KS 模式中 "1,2" 與 "2,1"
  41. 2
    1. 會給予上肢造成更大的扭轉壓力,拉傷扭傷風險提高
  42. 3
    1. 假設二
    2. 不成立
  43. 各肢段時機點與角速度之變異
  44. 3
    1. 各肢段運動學序列時間差可推論出肢段間所承受的負荷程度
      1. 提高運動表現 / 減少動作風險
    2. LOP 跟 KS模式 沒有直接的影響關聯
  45. 從統計資料中無法證實
  46. 報告到此結束 !
  47. P.1
  48. P.4
  49. P.2
  50. P.3
  51. 自由主題
  52. 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