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7/4/10
董事會
2小時
請辭
監察人
前勤業眾信資深合夥人
郭榮芳
2017/3月辭職
董事長
全聯總裁
徐重仁
2017/4/10辭職
員工反彈
21位員工連署
上呈董事會
共同創辦人
執行長
程開佑
吳佳駿
不信任案
關係
共同創辦人
吳佳駿
程開佑
徐安昇
(兒子)
獨立董事
徐重仁
(爸爸)
投資人
林敏雄
全聯董事長
怎麼了?
營運績效不如預期
虧損擴大
客戶流失
董事會
原本
一季開一次
演變
每月開
急迫感
徐重仁
當初想法
公司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跳進去
當董事長
公司能好好經營
相當有
發展前景
發現
公司營運
太鬆散
缺乏
經營成本概念
數據概念
經營報表
客戶數愈多
虧損就愈大
推廣創造新客戶
持續流失舊客戶
未經董事會許
大幅調薪
Performance 績效表現
不理想
真正涉入
公司有很多需要
調整的方向
徐安昇
認為
一開始
虧損沒關係
只要
往正向發展
有耐心去看
可是
邊際成本
沒有下降
發現
營運虧損
大於營收
資金
很快見底
持續收到
客訴
品質問題
發源地
麻膳堂
無法符合需求
評估其他解決方案
iCHEF團隊
「心有餘而力不足」
開太多戰場
工程資源有限
顧不了台灣市場
客服
出現狀況
經營團隊
資金的應用手法
無法接受
不能都用錢來解決問題
傳產與新創的經營衝突?
董事會
徐重仁
開藥方
建議
先打好基礎
再向外發展
要果斷
砍掉海外據點
重新專注
台灣市場
團隊應先
專注
既有商業模式
效益極大化
而不是
推出新商業模式
如電商等
營運費用支出
應有所節制
建立制度
超過一定金額的支出
必須經過核準
重新關注
客戶服務需求
可以克服
營運技術問題
經營策略方向偏
力量分散
感到失望
提出很直接要求
花很多心力
講解節省成本
經營事業
回應
程開佑和吳佳駿
不容易接受
董事會的意見
過去四個月
星期六、日
在家開會
討論
如何改造iCHEF
結果
經營團隊
衝突卻愈演愈烈
不惜說出重話
我對他們(指程開佑和吳佳駿)死心了
連iCHEF員工
開始感到不安和不滿
選擇連署上書給董事
表達對經營團隊
不信任
林敏雄的董事會代表
王勇智
吳佳駿
急著打斷
董事的發言
用一種要教育大家的口吻
徐安昇
反映的時候
感覺
我們是傳產
要把他們
導回傳產老路
企業經營的道理
網路業
傳統產業
除非
在玩Money game(金錢遊戲)
感慨
他們本質不錯
被整個市場氛圍
產生一個假象
迷失掉了
都一樣
既然無法改變,只能離開
10日的董事會上
徐重仁直接表態
要換掉!
吳佳駿
程開佑
主導人沒換
再怎麼弄都很難
就像幼稚園學生一直要他教大學課程
那不行
教不來
我們沒有辦法等
失去信任
經營團隊
強烈指正
他們不當的作法
最後我要負責任
承擔不起
無法對營運方向造成影響
沒必要繼續擔任董事長
商業模式是對的
搞到這樣真的是太可惜
程開佑
不願輕言離開
創始團隊
中華開發
AppWorks
董事代表
詹德弘
認為
新創發展本
遇到很多問題
每個新創管理者
都在學習
iCHEF面臨關卡
有要改善的地方
他們和ICHEF一起面對
徐安昇
心裡
五味雜陳
以他們的年紀
他們是優秀的
管理這個公司
有一些不成熟
是自然的事情
可惜
他們的心態
沒辦法攜手
希望事情
有轉圜餘地
程開佑:去年做了很多錯誤決策
激烈的家庭會議
錯誤決策
去年計畫
目標:3000家客戶
只達到七成
投入大量資源
沒有得到
相對應的報酬
開發的功能
不否認
過去三個月
出現比較大的現金流出
因行銷活動
造成短期現象
沒有現金危機
造成董事的擔憂
強調
珍惜他(指徐重仁)的建議
建議都會執行
重新回來看使用者需求
用服務創造口碑
撙節開支
專注在主要市場等
坦言溝通出問題,但會著手改善
溝通費力
監察人請辭
個人理由
董事長辭職
徐重仁
慰留
員工
連署上報到董事會
不夠專注在服務客戶
檢討
我太衝了
為團隊好
卻沒說清楚理由
同事會這樣
絕對是我的錯
外界觀感造成影響
影響到B輪募資
詹德弘直言
B輪募資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短期內還不會有資金問題
家庭風暴如何止血?
程開佑
再三保證
任內
不會有資金危機
不需募資
來補洞
狀況
去年
客戶愈多賠愈多
主因
後勤單位
固定成本拉高
擴大研發
今年
營收成長動能不減
不會擴大編制
砸錢去買客戶
暫緩海外擴張腳步
虧損規模可以縮小
但營收沒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