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办
- 1. 增加出生地
- 2. 数量编号
-
一画(2)
-
【1】一枝黄花
30岁学中医
2022.4.14
-
别名
- 千根癀
- 百条根
- 百根草
-
生长
- 山野,路旁草丛,林缘,山坡草地
-
认识
- 菊科一枝黄花多年生草本
- 高:30-60cm
- 茎:直立,基部长带褐红色,无毛
- 叶:单叶互生,卵圆形
- 花:秋冬指梢开小头状
- 果:结瘦果,圆柱形
- 名:其茎直立,又无分桠,花黄聚于茎上部,故名“一枝黄花”
- 又名:其须根多吗,细长退癀效果好,故又名:千根癀
- 用:全草用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微苦,辛,性凉
- 入肝,脾,肺经
- 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活血止疼之功效
-
应用
-
肺痈
- 一枝黄花根15g,猪肺1个,水炖,服汤食肺
-
乳痈
- 鲜一枝黄花30g,水煎服,另取鲜一枝黄花适量,捣烂敷患处
-
腮腺炎
- 一枝黄花适量,捣烂敷患处
-
疔疮疖肿
- 一枝黄花适量,捣烂敷患处
-
脚癣xuan
- 鲜一枝黄花100g,煎汤侵洗患脚,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连用一周
-
咽喉肿痛
- 鲜一枝黄花30g,水煎服,或一枝黄花,一点红,蟛蜞菊各15g,水煎服
-
湿热黄疸
- 一枝黄花,地耳草,马蹄金各15g,水煎服
-
风热感冒
- 一枝黄花,野菊花,忍冬藤,各15g,水煎服
-
流行性感冒
- 一枝黄花,马鞭草,各30g,水煎服
-
多发性疖肿
- 一枝黄花30g,野菊花15g,水煎服
-
梅菌性阴道炎
- 鲜一枝黄花适量,水煎浓汤,熏洗患处,连用1周
-
附注
- 孕妇忌用
-
【2】一点红
30岁学中医
2022.4.10
-
别名
- 叶下红
- 红背草
-
生长
- 路旁,园边,田边,沟边,草丛中
-
认识
- 菊科一年生草本
- 茎:上部叶长三角形,基部报茎,下部叶琴状
- 叶:面绿色,背通常紫红色
- 头:花序紫红色
- 花:春至秋季开花。
- 果:瘦果,圆柱形。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淡,性凉
- 入心,肝,肺经
- 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散瘀消肿之功效
-
应用
-
肺炎
- 一点红30g,爵床,蟛蜞菊,蒲公英各15g,水煎服。
-
痢疾
- 一点红,铺地草,各30g,水煎服
-
乳腺炎
- 一点红,忍冬藤各30g,长萼e堇Jin菜15g,水煎服,另取鲜一点红适量,
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
麦粒肿
- 一点红,长萼e堇jin菜各15g,水煎服。
-
腮腺炎
- 一点红,千里光,各30g,水煎服
-
肺热咯血
- 一点红,白茅根各30g,水煎服。
-
咽喉肿痛
- 鲜一点红,鲜白茅根,鲜黄鹌an菜各30g,水煎服。
-
目赤肿痛
- 一点红30g,水煎服
-
肾盂肾炎
- 一点红30g,马兰,车前草,白茅根 各15g,水煎服。
-
尿路感染
- 一点红,车前草,海金沙,爵床各15g,水煎服。
-
带状疱疹
- 鲜一点红适量,捣烂敷患处。
-
二画(5)
-
【3】二叶红薯
30岁学中医
2022.4.11
-
别名
- 马鞍藤
- 鲎hou藤
-
生长
- 海边沙滩,或堤岸草丛中
-
认识
- 旋花科牵牛属多年生蔓生草本
- 生于海边沙滩或堤岸草丛中
- 茎叶:白色乳汁,光滑细瘦,茎叶紫色
- 节上生部定根,叶互生,近圆形
- 叶:厚形似马鞍
- 花:夏秋叶腋抽花梗,开红紫色花,似喇叭状
- 果:球形果
- 用;全草入药,全年可摘,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甘,微苦,性平
- 入肝,脾经
- 祛风除湿,消肿解毒之功效
-
应用
-
风湿关节痛
- 二叶红薯,土牛膝各30g,水煎服。
-
坐骨神经痛
- 二叶红薯,葨wei芝根各30g,水煎服。
-
风火牙疼
- 二叶红薯,栀子根各15g,水煎服。
-
妇女白带
- 二叶红薯30g,薏苡仁根15g,水煎服。
-
痔疮出血
- 二叶红薯根30g,猪大肠头100g,水炖服。
-
多发性浓重
- 二叶红薯根,杠板归各30g,猪瘦肉100g,水炖服。
-
疔疮疖jie肿
- 二叶红薯30g,水煎,加红糖少许冲服。
-
湿疹
- 二叶红薯根30g,水煎服;另取鲜二叶红薯叶适量,水煎,加红糖少许冲服
-
备注
- 孕妇忌用
-
丁香蓼
-
丁葵草
-
七叶一枝花
30岁学中医
2022.4.21
-
别名
- 蚤休
-
生长
- 深山林下,或山谷溪边阴湿处
-
认识
- 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
- 根状茎横卧,粗壮,结节状
- 茎:单一,直立。基部带紫红色
- 叶:叶轮生茎顶,通常为7片,亦有5/6片,或8/9片者,状如伞其上生花一朵
- 叶:片长长椭圆形,全缘
- 花:单生于顶端,黄绿色。
- 果:果实球形,紫色,种子鲜红色。
- 用:根状茎(块根)入药
- 收: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苦,辛,性寒有小毒
- 入心,肝,肺,胃,大肠经
- 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结,镇惊止疼之功效
- 名: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
-
应用
-
咽喉肿痛
- 七叶一枝花块根6g,牛蒡子,桔梗各9g,薄荷3g,水煎服
-
跌打损伤
- 七叶一枝花块根适量,用白酒磨汁,涂抹患处
-
静脉炎
- 七叶一枝花快根适量,用醋磨汁涂患处,每日3次
-
毒蜂叮伤
- 七叶一枝花快根适量,用米泔水磨汁,涂抹患处
-
蜈蚣咬伤
- 七叶一枝花快根适量,用白酒研磨浓汁,涂抹患处
-
毒蛇咬伤
- 七叶一枝花块根适量,用醋或酒磨汁,涂擦肿胀处;
- 或取:七叶一枝花块根6g,半枝莲,蒲公英,大蓟根,金银花,虎杖根15g,各15g,水煎服,每日一济
-
颈淋巴结核
- 七叶一枝花快根10g,夏枯草12g,水煎服
-
急性乳腺炎
- 七叶一枝花快根适量,用白酒磨汁,频频涂抹患处
-
流行性腮腺炎
- 七叶一枝花快根适量,研细末,以食醋调成稀糊状,敷患处,每日2-3次
-
附注
- 虚寒症,及孕妇忌服
-
九里香
30岁学中医
2022.4.6
-
别名
- 过山香
- 七里香
- 九里香
- 千里香
-
生长
- 山地疏林中,或人工栽培
-
认识
- 芸香科属常绿灌木
- 枝:茎直立,多分枝
- 花:夏秋季,开白色花,小叶3-9玫,互生
- 叶:卵形或椭圆形,叶面深绿色,有光泽,揉之有香气
- 果:近球形,成熟时朱红色,味微甜可食
- 用:根,茎,叶入药,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辛,微苦,性温
- 入心,肝,胃经
- 行气止痛,祛风除湿,解毒消肿
-
应用
-
胃痛
- 九里香根30g,水煎服。
-
湿疹
- 鲜九里香茎枝叶250g,水煎洗患处,每日2-3此。
-
痛风
- 鲜九里香根30g,酒水各半煎服。
-
风湿骨痛
- 鲜九里香根30g,瘦猪肉100g,酒水各半炖服。
-
跌打损伤
- 鲜九里香根30g,瘦猪肉100g,酒水各半炖服。
-
口腔溃疡
- 鲜九里香叶15g,煎水一碗,待凉后频频含服。
-
蜈蚣咬伤
- 鲜九里香叶,鲜辣椒叶各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
-
刀伤出血
- 九里香叶适量,晒干研细末,外撒患处。
-
急性睾丸炎
- 鲜九里香根30g,青壳鸭蛋1个,酒水各半炖服。
-
慢性腰腿疼
- 鲜九里香根30g,水煎服。
-
三画(18)
-
三苦叉
-
三叶鬼针草
30岁学中医
2022.4.7
-
别名
- 金丝苦令
- 赤查某
-
生长
- 荒地路旁,沟谷,杂草丛中
-
认识
- 高:植 30-50cm
- 长:随处可见
- 叶:对生,3裂 羽状3-5深裂
- 头:花序顶山,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
- 果:长线形,顶端有勾刺
- 用:全草入药
- 收:夏秋采收,鲜用或晾干
-
性味
- 味苦,性平
- 入肺,肝,脾,大肠经
- 清热解毒,消肿镇痛,活血散瘀
-
应用
-
痢疾
- 鲜三叶鬼针草60g,鲜爵床30g,水煎服
-
肠炎
- 鲜三叶鬼针草30g,飞扬草15g,水煎服
-
中暑
- 鲜三叶鬼针草60g,水煎服
-
糖尿病
- 鲜三叶鬼针草60g,水煎服
-
风热感冒
- 鲜三叶鬼针草,鲜鸭跎草各60g,水煎服
-
湿热黄疸
- 鲜三叶鬼针草,鲜连钱草各60g,水煎服
-
小儿疳积
- 鲜三叶鬼针草30g,冰糖少许,水煎服
-
水火烫伤
- 鲜三叶鬼针草适量,捣烂绞汁,涂抹患处
-
急性咽喉炎
- 鲜三爷鬼针草60g,水煎服
-
青竹蛇咬伤
- 鲜三叶鬼针草60g,鲜半边莲30g,水煎服,渣捣烂敷患处
-
急性阑尾炎
- 鲜三叶鬼针草60g,水煎服
-
三叶崖爬藤
-
三白草
30岁学中医
2022.4.15
-
别名
- 三叶白
- 水槟榔
-
生长
- 低湿沟边,浅水塘中,溪边,田边
-
认识
- 三白草科三白草属多年生草本
- 根茎:横走,白色,圆柱形,有明显的环状节
- 叶:单叶互生,有柄,叶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
- 茎顶:2-3片叶较小
- 花:开花期常变为白色 故名:三白草
- 花:花小,黄色
- 果:果实近球形
- 用:根茎及全草入药
- 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甘,辛,性寒
- 入肝,肾,膀胱经
- 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之功效
-
应用
-
痢疾
- 三白草,马齿苋各30g,水煎服
-
乳痈
- 鲜三白草根茎30-60g,水煎服,渣捣烂敷患处
-
尿血
- 三白草根茎,海金沙藤各30g.龙牙草15g,水煎服
-
高血压
- 三白草根茎30g,水煎服
-
乳汁不足
- 鲜三白草根茎30g,猪蹄一只,水炖服
-
湿热带下
- 鲜三白草根茎60g,猪瘦肉50g,水炖服
-
湿热黄疸
- 三白草根茎,绵茵陈各30g,水煎服
-
尿路感染
- 三白草根茎,鸭跖zhi草,白茅根,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
风湿关节痛
- 鲜白草根茎60g,酒水各半煎服
-
慢性前列腺炎
- 三白草根30g,白茅根,车前草,淡竹叶,生地,丹参各15g,甘草6g,水煎服
-
附注
- 孕妇慎服
-
三点金
-
土丁桂
-
土三七(可能见过)
-
备注
- 土三七
- 藤三七
- 田三七
- 景天三七
- 区别?
-
大尾摇
-
大青
-
大蓟(ji)
30岁学中医
2022.4.8
-
别名
- 利叶刺
- 鸡角刺
- 六月霜
-
生长
- 荒野,山坡,路边,田边,林缘
-
认识
- 菊科蓟属多年生草本
- 叶:幼时密被柔毛,叶对生,剑形,边缘具有不整齐的浅裂
叶裂牙齿状,尖端硬化成针刺
- 叶面:深绿色,叶背白绿色,棉毛更多。
- 花:夏季开头状花,紫红色。
- 用:根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晾干。(干燥地上部分也可用)
-
性味
- 本品味甘,微苦,性凉。
- 入肺,肝,肾经
-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行淤消肿之功效
-
应用
-
咯血
- 鲜大蓟根,鲜白茅根 各30g水煎服。
-
吐血
- 鲜大蓟根,鲜白茅根 各30g水煎服。
-
衄血
- 鲜大蓟根,鲜白茅根 各30g水煎服。
-
尿血
- 大蓟根,龙芽草各30g,水煎服。
-
便血
- 大蓟根,龙芽草各30g,水煎服。
-
高血压
- 大蓟根30g,夏枯草,荠菜各15g,水煎服。
-
乳腺炎
- 鲜大蓟根60g,酒水各半煎服,另取鲜大蓟根适量,加酒糟捣烂敷患处。
-
鼻窦炎
- 鲜大蓟根90g,鸡蛋2个,同煮,吃蛋喝汤。
-
肺结核
- 大蓟根30g,夏枯草15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2-3个月
-
湿热黄疸
- 鲜大蓟根,鲜栀子根,鲜地耳草各30g,水煎服。
-
慢性肾炎
- 大蓟根30g,地胆草,积雪草,兖yan州卷柏,车前草,各15g,瘦猪肉100g,水炖,早晚分服。
-
风火牙疼
- 鲜大蓟根30g,水煎,待凉后频频含服。
-
外伤出血
- 大蓟根适量,研成极细末,外撒患处。
-
备注【重点】
- 虚寒出血,脾胃虚寒者忌服。
-
山芝麻
30岁学中医
2022.4.9
-
别名
- 山油麻
- 山麻黄
-
生长
- 矿地,荒野,草坡灌木丛中
-
认识
- 桐科山芝麻属小灌木
- 全株被绿色茸毛
- 叶:狭长圆形,互生,叶背粗糙
- 花:夏季开,花紫色
- 果:似芝麻果,故:山芝麻
- 收:夏秋采收,鲜用或晾干,全草入药
-
性味
- 味苦,性凉
- 入肺经,脾经
- 清热解表,消肿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
-
应用
-
风热感冒
- 山芝麻根,马鞭草,秤星树根15g,水煎服。
-
肺结核
- 山芝麻根30g,瘦猪肉60g,水炖服。
-
肾炎水肿
- 鲜山芝麻根30g,水煎,加红糖适量冲服。
-
颈淋巴结核
- 山芝麻根30g,瘦猪肉60g,水炖服。
-
痢疾
- 山芝麻根,马齿苋,马鞭草,各30g,水煎服。
-
肠炎
- 鲜山芝麻根30g,水煎服。
-
乳痈
- 鲜芝麻【根】30g,酒水各半煎服,另取鲜叶与饭粒适量,捣烂敷患处。
-
疔ding疮chuang疖jie肿
- 鲜山芝麻【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
山鸡椒
30岁学中医
2022.4.12
-
别名
- 山苍子
- 臭樟子
-
生长
- 山野路旁,灌木丛中
-
认识
- 樟科木姜子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 叶:单生或互生
- 嗅:有香气,披针形,页面绿色,叶背常待苍白色
- 花:先叶开放,淡黄色
- 果:近球形,幼时绿色,成熟时变黑色
- 用:果7-8月采,鲜用或榨油
- 用:全草入药,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叶多鲜用;
-
性味
- 味辛,苦,性温
- 入脾,胃,肾,膀胱经
- 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杀虫解毒之功效
-
应用
-
中暑
- 鲜山鸡椒叶适量,嚼服或开水送服
-
胃寒痛
- 鲜山鸡椒果实3g,调白糖少许,开水冲服,每日三次
-
风寒感冒
- 山鸡椒根15g,红糖少许,水煎服
-
毒蜂蛰伤
- 鲜山鸡椒嫩叶或果实适量,捣烂外擦患处
-
劳倦乏力
- 山鸡椒根30g,墨鱼干1只,酌加酒水炖服
-
铁钉刺伤
- 鲜山鸡椒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
外伤出血
- 鲜山鸡椒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
急性乳腺炎
- 鲜山鸡椒叶适量,加米泔水捣烂,外敷患处
-
风湿关节痛
- 鲜山鸡椒根30g,猪蹄一只,水炖服
-
预防蚊叮蛇咬
- 鲜山鸡椒叶或果实适量,揉烂涂皮肤暴露部分,或将果实蒸馏所得挥发油涂抹皮肤。
-
疔ding疮chuang疖jie肿
- 鲜山鸡椒叶适量,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
千里光
30岁学中医
2022.4.13
-
别名
- 九里明
- 山菊花
-
生长
- 路边,坡地,林缘灌木丛中
-
谚语
- 懂得千里光,一年四季不生疮
-
认识
- 菊科千里光属多年生草本
- 木质化,有明显纵纹
- 茎:叶有时近对生其余互生,长卵形,缘有不规则锯齿
- 花:夏秋开黄花,呈头状花序。
- 果:果实圆柱形。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苦,性凉
- 入肺,肝,大肠经
-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名目,之功效
-
应用
-
上呼吸道感染
- 千里光,爵床,鸭跖草各15g,水煎服
-
腮腺炎
- 千里光,一点红各 30g,水煎服
-
麦粒肿
- 千里光,一点红,马兰各15g,水煎服
-
湿疹
- 千里光,金银花,野菊花各15g,水煎服
-
皮肤瘙痒症
- 千里光100g煎汤洗患处
-
过敏性皮炎
- 千里光100g煎汤洗患处
-
外阴瘙痒症
- 千里光,苍耳草,杠板归各适量,煎汤熏洗座浴,每日一次
-
慢性下腿溃疡
- 鲜千里光适量,煎汤洗患处,另取鲜千里光叶适量,刺几个小洞后放入热米汤中泡软贴患处,每日2次
-
疔疮疖肿
- 鲜千里光,鲜木芙蓉叶,鲜葡伏堇jing各等量捣烂敷患处。
-
女贞
30岁学中医
2022.4.16
-
别名
- 女贞子
- 冬青子
-
生长
- 多栽培于人行道或庭院
-
认识
- 木樨科女贞属常绿乔木或大灌木
- 叶:单叶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全缘,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圆锥花序顶生
- 花:花冠钟状,白色
- 果:浆果状核果,肾形或近肾形,成熟时呈兰黑色
- 用:果实 及叶入药
- 收:全年可采多鲜用,果实:冬季成熟时采收,晒干
-
性味
- 叶微苦,性平
- 果实味苦,甘,性平,入肝,肾经
- 果实具有养阴益肾,强筋状腰,乌须明目之功效
- 叶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疼之功效
-
应用
-
上呼吸道感染
- 鲜女贞叶,鲜蒲公英各30g,水煎服
-
咽喉肿痛
- 女贞叶,一点红,黄鹌an菜各30g,水煎服
-
头晕目眩
- 女贞子,枸杞子各12g,鳢lu肠,桑葚各15g,水煎服
-
腰膝酸软
- 女贞子,枸杞子各12g,鳢lu肠,桑葚各15g,水煎服
-
阴虚骨蒸劳热
- 女贞子,鳢lü肠,白马骨各15g,地骨皮12g,水煎服
-
老年习惯性便秘
- 女贞子,桑葚,鳢lü肠各15g,水煎服
-
神经衰弱
- 女贞子,鳢lü肠,桑葚各15g,水煎服
-
口腔炎
- 女贞子,金银花,各15g,水煎服
-
脂溢性脱发
- 女贞子,何首乌,菟丝子,当归各12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2个月
-
臁lian疮
- 鲜女贞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
水火烫伤
- 女贞子60g,虎杖根120g,研细末,茶油敷患处。
-
疔疮疖肿
- 鲜女贞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2次。
-
马兰
-
马齿苋
30岁学中医
2022.4.17
-
别名
- 五行菜
- 猪母菜
- 猪母奶
-
生长
- 村旁,田野,路边湿地
-
认识
- 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草本
- 全株光滑无毛,根白色,茎分枝,圆柱形,贴地面匍匐生长,淡紫红色
- 叶: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肥厚,肉质呈瓜子形,顶端钝圆,边全缘叶面绿色,叶背淡绿或淡红色
- 花:夏日枝端开五瓣无梗小黄花
- 果:花后结硕果,从中部裂开,内部有大量的黑色种子
- 名:本品茎红,叶绿,花黄,根白,子黑,从头到脚无色俱全,故:五行菜。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开水泡软后晒干
-
性味
- 味酸,性寒,
- 入大肠,肝,脾经
-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凉血止痢之功效
- 现代药理证实;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过敏等功效 故:天然抗生素
-
应用
-
鼻衄
- 马齿苋50g,白茅根30g,水煎分3次服
-
糖尿病
- 鲜马齿苋120g,水煎服,长期服用有效
-
腮腺炎
- 鲜马齿苋适量,捣烂绞汁涂患处,每日2-3次
-
带状孢疹
- 鲜马齿苋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5-6次
-
咽喉肿痛
- 马齿苋100g,水煎10分钟,去渣浓缩,频频含服
-
水火烫伤
- 马齿苋80g,冰片10g,共研细末,加蜂蜜调成糊状,敷患处
-
湿疹/皮炎
- 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烂,水煎,待凉后湿敷患处,每日2次
-
痢疾/肠炎
- 鲜马齿苋60-90g,水煎服
-
急性乳腺炎
- 鲜马齿苋适量,捣烂敷患处
-
急性淋巴管炎
- 马齿苋100g,水煎服,另取马齿苋适量,捣烂外敷
-
小腿皮肤亏溃疡
- 鲜马齿苋适量,洗干净,放臼中捣烂装入纱布袋内,用手压均如饼状,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或马齿苋适量,水煎患处
-
马蹄金
-
马鞭草
-
四画(13)
- 井栏边草
- 天仙果
-
天胡荽(sui)
30岁学中医
2022.4.18
-
别名
- 遍地锦
- 满天星
-
生长
- 潮湿沟边,田边,草地,路旁,房前屋后
-
认识
- 属多年生匍匐草本
- 茎: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片
- 根:节上生根
- 叶:叶互生,圆形或近肾形,具:5-7浅裂
- 花:春季叶腋开数朵小花,花冠5枚,绿白色。
- 果:果实呈心脏形,双悬果扁平。
- 名:因形态同胡荽(sui)相似,故称:天胡荽(sui)
- 名:多铺地生长,故有:“遍地锦”
- 用: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本品味苦,辛,性凉
- 入肝,肺经
- 具有清热利尿,祛痰止咳,消肿解毒之功效
-
应用
-
痢疾
- 天胡荽,蕺ji菜{折耳根},铁苋菜,各15g,水煎服
-
胆囊炎
- 天胡荽,马蹄金,积雪草,过路黄,各15g,水煎服
-
口腔炎
- 天胡荽30g,蟛蜞菊,金银花15g,水煎服
-
急性肾炎
- 鲜天胡荽,鲜积雪草各30g,水煎服
-
伤风感冒
- 天胡荽30-60g,水煎服
-
咽喉肿痛
- 天胡荽,筋骨草,各15g,水煎服
-
小儿夏季热
- 鲜天胡荽适量,捣烂绞汁半小碗,每次服3汤匙,每日5-6次
-
尿路结石
- 鲜天胡荽,鲜海金沙滕各30g,水煎服
-
小儿百日咳
- 鲜天胡荽30g,捣烂绞汁,调蜂蜜或冰糖炖,温服
-
急性黄疸型肝炎
- 天胡荽,地耳草,白英各15g,水煎,加冰糖少许调服
- 元宝草
- 木芙蓉
-
五月艾
30岁学中医
2022.4.19
-
别名
- 艾草
- 艾叶
-
生长
- 山野,路旁,草地
-
认识
- 菊科篙属多年生草本
- 高:60-100cm
- 茎:直立
- 毛:明显洗纵棱和灰白色棉毛
- 叶:互生,羽状分裂,正面有白色腺xian点,背面密生灰白色茸毛
- 花:淡黄色,顶生,头状花序。
- 果:果实为小瘦果
- 嗅:茎叶有芳香气味
- 用:全草入药
- 采:春夏之交,叶茂盛,花未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苦,辛,性温,有小毒【注:实无毒】。
- 入肝,脾,肾经
- 温经止血,散瘀止痛,祛湿止痒,安泰之功效
-
应用
-
子宫功能性出血
- 五月艾,龙芽草各15g,水煎服
-
风湿痛/感冒全身疼
- 鲜五月艾60-100g,煎汤趁热洗浴
-
慢性化浓性中耳炎
- 五月艾适量,研细末,取少量吹入耳中,每日2-3次
-
阴囊湿疹
- 鲜五月艾30g,水煎取药液,将小毛巾侵入热药液中,待温时趁热熏洗阴囊,再以热毛巾敷于阴囊上。
-
月经过多
- 五月艾15g,水煎,冲鸡蛋一个,一次服下。
-
胎动不安
- 五月艾,紫苏,各10g,水煎服
-
痛经(虚寒型)
- 五月艾,香附各10g,水煎,加红糖少许调服
-
皮肤湿疹
- 五月艾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
车前
30岁学中医
2022.4.20
-
别名
- 五根草
- 厚末癀
-
生长
- 田边,沟边,园边,草地,路旁
-
认识
- 车前科车属多年生草本
- 高:连花茎高可达50cm
- 根:茎段,其下生大量须根
- 叶:基生叶,具长柄通常有5-7条幅形脉
- 花:花梗从叶丛中抽出,花极小,白色花穗细长,
- 果:成熟时环状裂开
- 子:种子细小,黑褐色
- 用:全草及种子入药
- 收:全年可采,种子(车前子)秋季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甘,淡,性寒
- 入肺,肝,肾,大肠,小肠,膀胱
- 清热解毒,利水去湿,化痰止咳,平肝明目,之功效
-
应用
-
血尿
- 车前草,鳢li肠,白茅根各15g,水煎服
-
尿道炎
- 车前草20g,白花蛇舌草,积雪草各15g,水煎服
-
急性肾炎
- 车前草,大蓟ji根,积雪草,白茅根各15g,水煎服
-
湿热黄疸
- 车前草20g,地耳草,白英各15g,水煎服
-
暑湿泄泻
- 车前草,蕺ji菜各15g,水煎服
-
疔疮疖肿
- 鲜车前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
外伤出血
- 鲜车前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
急性支气管炎
- 车前草20g,海金沙藤,积雪草各15g,水煎服
- 毛大丁草
- 毛冬青
- 长蒴(shuo)母草
- 乌药
- 风仙花
- 六棱菊
-
五画(17)
- 玉叶金花
-
石仙桃
30岁学中医
2022.4.22
-
别名
- 石橄榄
- 石枣
-
生长
- 溪谷,林中树上,石壁上
-
认识
- 兰科石仙桃属多年生附生草本
- 根:根状茎横走
- 肉:假鳞茎肉质,呈卵圆形
- 叶:2片,生于假麟茎顶端
- 名:多生于石壁上,果实橄榄,故名:石橄榄
- 用: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甘,性凉
- 入肝,脾,肾经
- 祛风除湿,养阴降火,清肺止咳,镇痛初烦之功效
-
应用
-
咯血
- 石仙桃30g,鳢li肠,大蓟根各15g,水煎服
-
头晕头痛
- 鲜石仙桃30g,鸡蛋1个,水炖服
-
梦遗滑精
- 鲜石仙桃,鲜金丝草各30g,水煎服
-
虚火牙疼
- 鲜石仙桃30g,水煎服
-
咽喉肿痛
- 鲜石仙桃,鲜蟛蜞菊各30g,水煎服
-
肺热咳嗽
- 石仙桃30g,一枝黄花,杠板归各15g,煎服
-
尿路感染
- 石仙桃30g,大蓟根15g,水煎服
-
小儿疳积
- 石仙桃15g,独角金10g,水煎服
-
脑震荡后遗症
- 鲜石仙桃15g,鸡蛋1个,水炖服
-
神经衰弱失眠
- 石仙桃,夜交藤(何首乌)各30g,水煎服
- 龙芽草
-
叶下珠
30岁学中医
2022.4.23
-
别名
- 夜合草
- 老鸦珠
- 油柑癀
-
生长
- 田坎,路边,山坡,荒坪阴湿处
-
认识
- 大戟科叶下珠属一年生草本
- 茎:茎常带红色
- 叶:单叶互生,呈复瓦状排列,形成两行,似状复叶,叶片长圆形,全缘
- 花:夏秋沿茎叶下面开白色小花
- 果:花后结扁球形果,排列于叶下面,形如:小珠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微苦,甘,性凉
- 入肝,心,肺经
- 清热平肝,解毒消肿之功效
-
应用
-
夜盲症
- 鲜叶下珠30g,猪肝或猪瘦肉60g,水炖服
-
咽喉炎
- 鲜叶下珠30g,鲜筋骨草15g,水煎服
-
急性肾炎
- 叶下珠,益母草,车前草,白茅根,地胆草,各15g,水煎服
-
湿热黄疸
- 鲜叶下注,鲜马鞭草,鲜半边莲,鲜地耳草,各30g,水煎服
-
小儿疳积
- 鲜叶下珠,鲜白马骨根各15g,水煎服
-
风火赤眼
- 叶下珠,千里光,鲜截叶铁扫帚各30g,水煎服
-
痢疾/肠炎
- 叶下珠,铁苋菜,各30g,水煎服
-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炎
- 鲜叶下珠,鲜截叶铁扫帚各60g,猪肝或鸭肝适量,水炖服
-
凹叶景天
30岁学中医
2022.4.24
-
别名
- 石板菜
- 拍伓pi死
-
生长
- 阴湿土坡岩石上或溪谷林下
-
认识
- 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肉质草本
- 高:10-20cm
- 全株无毛,下部平卧,节处生须根,上部直立,淡紫色略呈四方形
- 叶:对生或互生,匙状倒卵形,先端圆,微凹,基部渐狭
- 花:春夏开花,顶生,花小,黄色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苦,酸,性凉
- 入心,肝,大肠经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
-
应用
-
颈淋巴结核
- 凹叶景天15g,夏枯草,玄参,浙贝母各10g,水煎服
-
吐血、咯血
- 鲜凹叶景天60g,瘦猪肉100g,炖服
-
便血
- 凹叶景天30g,地榆,槐huai花各15g,水煎服
-
湿热黄疸
- 鲜凹叶景天60g,绵菌陈,地耳草各15g,水煎服
-
跌打损伤
- 鲜凹叶景天适量,加黄酒捣烂敷患处
-
尿道炎
- 凹叶景天,白茅根,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
湿热白带
- 凹叶景天,鸡冠花各15g,水煎服
-
叮疮疖肿
- 鲜凹叶景天适量,捣烂敷患处
-
毒蛇咬伤
- 鲜凹叶景天30g,水煎服,另取鲜凹叶景天适量,捣烂外敷伤口周围肿胀处
-
白子菜
30岁学中医
2022.4.25
-
别名
- 片仔癀草
- 白番苋
-
生长
- 山野,疏林下,或人工栽培
-
认识
- 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草本
- 高:30-50cm
- 根:茎块状,坚实,具有大量的细长须根,茎圆柱形,常带紫红色
- 叶:单叶互生,多聚生于茎的下部,茎下部叶长圆状椭圆形,先端钝或短尖
- 花:头状花序,黄色
- 果:瘦果深褐色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甘,淡,性凉
- 入肝,脾经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之功效
-
应用
-
糖尿病
- 鲜白子菜60g,瘦猪肉60g,水炖服
-
高血压
- 鲜白子菜叶片10枚,水煎服
-
百日咳
- 白子菜15g,水煎,冲蜂蜜服
-
支气管炎
- 鲜白子菜30g,水煎服
-
目赤肿痛
- 鲜白子菜30g,捣烂搅汁,冲蜂蜜服
-
跌打损伤
- 鲜白子菜适量,捣烂敷患处
-
水火烫伤
- 鲜白子菜适量,捣烂后加白糖适量,搅拌成糊状敷患处
-
叮疮疖肿
- 鲜白子菜适量,加红糖15g,捣烂敷患处
-
外伤出血
- 白子菜叶适量,研细末,外敷患处
-
小儿高热
- 白子菜15g,冬瓜糖少许,水煎服
- 白马骨
-
白花败酱
30岁学中医
2022.4.26
-
别名
- 苦菜,苦抓
-
生长
- 田边,山边,水沟边,路旁
-
认识
- 败酱草科败酱草属多生生草本
- 高:30-80cm
- 嗅:有特殊臭味
- 根:茎横走,伏地生长
- 叶:基生叶丛生,叶片具2-3对羽状深裂,椭圆形。
- 花:夏秋梢开白色花
- 果:结瘦果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辛,苦,性微寒
- 入胃,大肠,肝经
-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之功效
-
应用
-
肺痈
- 白花败酱30g,蕺ji菜(折耳根)15g,桔梗10g,薏苡仁12g,水煎服
-
痢疾
- 白花败酱,龙芽草,铺地草,各15g.水煎服
-
便秘
- 白花败酱30g,水煎,加蜂蜜冲服
-
牙周炎
- 白花败酱30g,豆腐1块,水炖服
-
咽喉肿痛
- 白花败酱30g,水煎服
-
下肢溃疡
- 鲜白花败酱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
湿热黄疸
- 白花败酱,阴行草各30g,栀子根15g,水煎服
-
急性阑尾炎
- 白花败酱,三叶鬼针草,白花蛇舌草各30g,白芍,木香各10g,水煎服
-
流行性筛腺炎
- 白花败酱60g,水煎服
-
附注
- 孕妇忌服
- 白花蛇蛇草
-
白英
30岁学中医
2022.4.27
-
别名
- 白毛滕,葫芦草
-
生长
- 较阴湿的山坡灌丛,山谷草地,田边,路旁,墙边
-
认识
- 茄科茄属多年生草质藤本
- 茎:茎叶皆被白色柔毛
- 叶:互生,单叶,3裂或5裂基础圆形或心形。
- 花:夏秋开花,白色或紫色
- 果:球形,成熟时红色,最后变黑色。
- 名:因其蔓生,茎叶皆被白色细毛,故又名:"白毛藤"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肝,苦,性寒
- 入肝,胆,肾经
-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抗癌止痛之功效
-
应用
-
肺癌
- 白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羊乳根,折耳根各20g,水煎服
-
中耳炎
- 鲜白英叶适量,捣烂绞汁滴患耳,每次2-3滴。每日3次
-
胆囊炎
- 白英,马蹄金,过路黄各15g,水煎服
-
湿热黄疸
- 白英,地耳草,栀子根各15g,水煎服
-
肾炎水肿
- 鲜白英全草,30g,鲜肾茶15g,水煎服
-
湿热白带
- 白英30g,蒲公英,三白草,各15g,水煎服
-
皮肤瘙痒症
- 白英,苦楝lian树,千里光各适量,水煎,外洗患处
-
流行性感冒、治感冒
- 白英,野菊花,金银花滕,鸭跖草 各15g,水煎服
-
白茅
30岁学中医
2022.4.28
-
别名
- 白茅根
- 茅草根
-
生长
- 路旁,山坡,草地
-
认识
- 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
- 春生苗
- 茎丛生,直立
- 叶:扁平,条形
- 花:夏开白花,细软如毛
- 根:茎白,横地而生,有节,干后变黄色
- 味:甜
- 名:叶子形状如长矛,花和根是白色的故:“白茅根”
- 用:根,茎及花入药
- 收:根茎秋季采挖为佳,花盛开前采收,晒干
-
性味
- 本品味甘,性凉。
- 入心,肺,胃,膀胱经
- 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生津止渴之功效
-
应用
-
尿血
- 鲜白茅根60g,鲜大蓟根30g,鲜车前草15g,水煎服。
-
鼻衄nu
- 白茅花15g,猪鼻1只,水炖饭后服
-
湿热黄疸
- 白茅根,地耳草,各30g,水煎服
-
肺热咯血
- 白茅根30g,鳢li肠,龙牙草各15g,水煎服
-
咽喉肿痛
- 白茅根,野菊花,各30g,水煎服
-
热病烦渴
- 白茅根30g.淡竹叶15g,石斛12g,生甘草6g,水煎服
-
尿路感染
- 白茅根30g,积雪草,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
急性肾炎
- 鲜白茅根60g,鲜车前草30g,水煎服
-
刀伤出血
- 鲜白茅花适量,外敷伤口,轻轻加压后包扎伤口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鲜白茅根60g,鲜鳢li肠30g,鲜大蓟根15g,红枣10个,水煎服
-
麻疹透疹后身热不退
- 鲜白茅根60g,水煎服当茶饮
- 白背叶
- 白绒草
- 白鹤林芝
-
半边莲
-
半枝莲
-
母草
-
六画(11)
- 地耳草
-
地胆草
30岁学中医
2022.4.29
-
别名
- 牛托鼻
- 地琵琶
- 丁枷夫
-
生长
- 路旁,田埂,山坡,草地
-
认识
- 菊科地胆草属多年生草本
- 全珠被白色粗硬毛
- 叶:多根生,匙形或长圆壮倒披针形
- 花:夏秋顶生头状花序,有小花四朵,淡紫色
- 果:瘦果有棱,顶端有4-6枚长而硬的刺毛
- 用:全操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微苦,性凉
- 入肺,肝肾经
- 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之功效
-
应用
-
痢疾
- 地胆草,一点红各30g,水煎服
-
口腔炎
- 地胆草30g,水煎服
-
急性肾炎
- 地胆草,大蓟根,兖Yǎn 州卷柏,积雪草,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
慢性肾炎
- 鲜地胆草30-60g,鸡蛋2个,水炖,吃蛋喝汤
-
湿热黄疸
- 地胆草,虎杖根各30g,水煎,加白糖少许冲服
-
咽喉肿痛
- 地胆草,一点红,山芝麻,称星树各15g,水煎服
-
妇女白带
- 地胆草,火炭母,三白草根,各15g,水煎服
-
蜈蚣咬伤
- 鲜地胆草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
肝硬化腹水
- 鲜地胆草60g,瘦猪肉120g,水炖服
-
附注
- 孕妇忌用
- 地稔
-
白合
30岁学中医
2022.4.30
-
别名
- 百合蒜
- 白花百合
-
生长
- 山坡,草丛,石缝中,或人工栽培
-
认识
- 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
- 高:70-150cm
- 茎:鳞茎球形,如莲座状,有香味
- 花:白色,暖状匙形,肉质
- 茎:直立,不分枝,光滑无毛,常带紫色条纹
- 叶:互生,到批针形
- 花:1-4朵生于顶颈,喇叭装有香味,花白色背面带紫褐色。
- 果:硕果长圆形
- 名:其鳞茎由鳞瓣数十片相合而成,故名:百合
- 用:鳞茎及花入药,鲜鳞茎秋季采挖,剥去鳞片,置沸水中略烫或蒸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黏液,晒干备用,花夏秋采,多鲜用
-
性味
- 味甘,微苦,性微寒
- 入心,肺,大肠,小肠经
- 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
应用
-
肺痈
- 鲜百合60g,水煎,加蜂蜜少许调服
-
肺热咳嗽
- 百合,蕺 jí (鱼腥草)菜各15g,水煎服
-
肺热咯血
- 百合,大蓟根各15g,百部10g,水煎服
-
神经衰弱
- 百合,酸枣仁各15g,水煎服
-
胃脘胀痛
- 百合30g,乌药10g,水煎服
-
产后腹痛
- 百合花15g,红糖10g,水煎服
-
咳嗽音哑
- 鲜百合60g,蜂蜜20毫升,猪肺适量,水炖服
-
习惯性便秘
- 百合,桑葚,草决明各15g,桑叶,荷叶各10g,水煎服
-
热病后心烦不安
- 百合20g,知母,生地各10g,水煎服
- 附注:风寒咳嗽,及二便滑泄者忌用
- 过江藤
- 过路黄
-
二面针
30岁学中医
2022.5.1
-
别名
- 猫公刺
- 光叶花椒
-
生长
- 山坡,低海拔平地灌丛,荒山草坡灌丛中
-
认识
- 为芸香科花椒属多年生木质藤本
- 高:1-2米(实际不止,更大更长)
- 全株有钩状锐刺
- 根:主根粗壮,外皮土黄色,内皮淡黄色,味甚苦而麻舌。
- 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3-11片,小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
- 名:叶面和叶背的中脉通常有尖锐针刺,故名:二面针
- 花:3-5月间开花,花小,淡黄绿色,排成圆锥花絮生于叶腋。
- 果:果实近球形,成熟时紫色或红褐色
- 用:根,根皮,枝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者晒干
-
性味
- 味辛,苦,性温,有小毒
- 入肺,脾经
- 祛风除湿,活血祛瘀,消肿解毒,散结止疼之功效
-
应用
-
蛀牙痛
- 二面针根皮适量,研细末塞蛀洞
-
胃脘痛
- 二面针根15g,楤song木根20g,水煎服
-
风寒牙痛
- 二面针根15g,水煎服
-
跌打损伤
- 二面针根枝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
水火烫伤
- 二面针根适量,研细末,外敷患处
-
毒蛇咬伤
- 二面针根15g,水煎服,另取鲜二面针根适量,用白酒磨汁,涂抹伤口周围
-
风湿关节痛
- 二面针根15g,肖梵天花根30g猪瘦肉120g,水炖服
-
附注
- 孕妇忌服,用量过大会出现头晕腹痛呕吐等反应,需注意掌握用量
- 多花勾儿茶
- 羊耳菊
-
羊角藤
- 见过没有留意过
- 羊乳
-
七画(10)
-
杠板归
30岁学中医
2022.5.2
-
别名
- 三角鳖
- 有刺犁头草
- 虎鞭刺
-
生长
- 村旁,沟旁,远离边
-
认识
- 蓼属多年生蔓性草本
- 茎:有倒钩刺
- 叶:近三角形,茎枝串其中心
- 叶柄,叶脉疏生钩刺,叶柄盾状着生
- 花:夏季开白花,短穗状花序。
- 果:瘦果球形,熟时蓝黑色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者晒干
-
性味
- 味苦,酸,性凉
- 入肝,肺经
- 清热解毒,收敛止痒,消肿止痛之功效
-
应用
-
上呼吸道感染
- 杠板归,一枝黄花,大蓟根,火炭母,各20g,水煎服
-
百日咳
- 杠板归15g,水煎,调蜂蜜服
-
小儿急性肾炎
- 杠板归15g,积雪草,车前草各10g,水煎服
-
乳腺炎
- 杠板归30g,蒲公英15g,水煎服
-
湿疹
- 杠板归,茅梅,忍冬藤各100g,水煎,外洗患处
-
带状疱疹
- 杠板归适量,捣烂绞汁,调雄黄末少许外搽cha。
-
过敏性皮炎
- 杠板归,千里光,盐服木叶各60g,煎汤洗患处
-
毒蛇咬伤
- 鲜杠板归100克酌加冷开水擂烂搅汁,加甜酒少许调服,另取鲜杠板归适量捣烂,酌加红糖捣匀,敷伤口周围肿胀处
-
痔疮等
- 杠板归30g,猪大肠60g,水炖服
-
附注
- 杠板归与廊茵为同科植物,形态极为相似,其区别点入下:杠板归叶色蓝绿,叶柄丛叶片中生出,廊茵叶色翠绿,叶柄从茎边缘生出
- 杜虹花
- 花叶开唇兰
- 杏香兔儿风
- 连钱草
-
肖梵天花
30岁学中医
2022.5.3
-
别名
- 八卦拦路虎
- 山加簸Ji
- 天下捶、八卦拦路虎、假桃花、粘油子、八卦草、迷马桩、野挑花、梵尚花、羊带归、虱麻头、奇马桩、红孩儿、石松毛、牛毛七、半边月、拔脓膏、大梅花树、野茄子、山茄簸、油玲花、土杜仲、野桐乔、山棋菜、刀伤药、肖梵天花、三角风、桃子草、刺头婆、千下锤、大迷马桩棵、土黄芪、巴巴叶、窝吼、地马格。
-
生长
- 原野,路旁,村旁山坡
-
认识
- 锦葵天花属亚灌木状草本
- 全株被星状茸毛
- 茎:直立,分枝
- 叶:卵圆形
- 花:初夏开花,腋生,淡红色,形如桃花。
- 果:扁球形
- 用:全草入药,秋季采挖,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甘,辛,性平
- 入肺,肝,脾肾经
- 祛风利湿,行气活血,消肿解毒功效
-
应用
-
风湿关节痛
- 肖梵天花根60g,猪蹄一只,酒水各半炖服
-
肾炎水肿
- 肖梵天花根60g,水煎服
-
劳倦乏力
- 肖梵天花根30g,酒水各半煎服
-
痢疾
- 肖梵天花根30g,火炭母,井栏边草各15g,水煎服
-
跌打损伤
- 肖梵天花根60g,酒,水各半煎服
-
痛经
- 肖梵天花根30g,益母草15g,水煎服
-
妇女白带
- 肖梵天花根,白马骨各30g,水煎服
-
产后伤风
- 肖梵天花30g,蓝花参15g,水煎服
-
急性乳腺炎
- 肖梵天花根50g,酒,水各半煎服
-
何首乌
30岁学中医
2022.5.4
-
别名
- 夜交滕
-
生长
- 山谷,溪边,荒山,罐丛,石缝,墙角
-
认识
- 蓼科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
- 块根薯状,表面黑褐色,断面棕褐色
- 茎:细长,中空,无毛
- 叶:互生,单叶,叶片卵形
- 用:块根,藤茎及叶入药,跟块(何首乌),藤茎(夜交藤)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生何首乌
- 味苦,甘,涩,性微温
- 入肝,肾经,
- 润肠通便,解毒消痈之功效
-
制何首乌
- 味苦,甘,涩,性微温
-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
-
夜交藤
- 味甘,性平
- 入心,肝经
-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之功效
-
应用
-
肝肾亏虚,头晕眼花
- 制何首乌15g,枸杞子,菟丝子各12g,水煎服
-
脂溢性脱发
- 制何首乌,当归,女贞子,鱼腥草,菟丝子各15g,水煎服
-
腰膝酸痛
- 制何首乌15g,盐肤木根30g,猪尾骨适量,水炖服
-
神经衰弱失眠
- 夜交藤,酢浆草,各30g,水煎服
-
遗精
- 制何首乌,金樱子各15g,乌豆60g,水煎服
-
血虚便秘
- 生何首乌,桑葚各15g,或生何首乌黑芝麻各10g,水煎服
-
血虚白发
- 制何首乌,熟地黄各15g,水煎代茶常饮
-
高胆固醇血症
- 制何首乌15g,水煎当茶饮
-
痈肿疮疡
- 鲜何首乌叶,鲜鸡屎藤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
灵芝
30岁学中医
2022.5.5
-
别名
- 仙草
- 瑞草
-
生长
- 阔叶林下阴湿处,枯树基部或人工栽培
-
认识
- 多孔菌科灵芝属赤芝和紫芝的子实体
- 菌盖(子实体)伞状,木栓质,有柄,半圆形或肾形,菌盖及柄的皮壳呈黑色,俺紫色,或赤褐色,坚硬,光泽似漆,表面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较薄,全缘或波状,通常稍内卷
- 菌盖下面有很多的细孔,呈白色或淡褐色
- 菌柄长圆柱形而稍弯,附于菌盖的侧方
- 用:全株用药,夏秋采收,采后去表表面的泥沙及灰尘,自然凉干或烘干
- 储:密封袋子包装,放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
性味
- 味甘,微苦,性平
- 入心,肺,肝,肾经、
- 补气养血,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
- 现代药理研究:抗肿瘤,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压,保肝护肝,抗衰老,抗炎镇痛,保护心脏,附注肿瘤放化疗及抗凝血等作用
-
应用
-
肺癌
- 灵芝12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羊乳根各15g,薏苡仁30g,水煎服
-
食道癌
- 灵芝12g,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猕猴桃根)各15g,薏苡仁30g,水煎服
-
糖尿病
- 灵芝12g,绞股蓝15g,山药30g,水煎服
-
高血压
- 灵芝,夏枯草各12g,水煎服,或灵芝,车前草,荠ji菜,各15g,水煎服
-
冠心病
- 灵芝,丹参各12g,水煎服
-
慢性支气管炎
- 灵芝12g,紫金牛15g,水煎服
-
白细胞减少
- 灵芝12g,红枣10个,水煎服
-
高脂血症
- 灵芝12g,绞股蓝15g,水煎服
-
神经衰弱失眠
- 灵芝,酸枣仁各12g,水煎服,或灵芝适量,研细末,每次3g,沸水侵泡片刻,加蜂蜜调服
-
慢性病毒性肝炎
- 灵芝12g,地耳草,绵菌陈各15g,水煎服
-
附注
- 因灵芝具有抗凝血作用,以下几种情况不要服用
- 1.病人手术前,后一周内
- 2.正在大出血的病人
- 3.妇女行经期间
- 陆英
-
鸡矢藤
30岁学中医
2022.5.6
-
别名
- 臭屁藤
- 清风藤
-
生长
- 林边,河边,沟边,灌木丛中
-
认识
- 茜草科鸡矢藤属多年生草纸藤本
- 叶:对生,具叶柄,椭圆形
- 花:夏日叶液或枝梢着生穗状花絮,花冠筒状,外面灰白色,内面赤紫色。
- 果:圆形,成熟时淡黄色
- 名:全珠揉碎后有浓烈的屎臭味,故“鸡屎藤”
- 又名:善治风湿痹痛又称:“清风藤”
- 用:全操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辛,微苦,性微温
- 入肝,肺,脾经
- 行气止痛,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之功效
-
应用
-
跌打损伤
- 鸡屎藤根30g,酒水各半煎服
-
带状疱疹
- 鲜鸡屎藤嫩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
食积腹泻
- 鸡屎藤30g.水煎服
-
小儿疳积
- 鸡屎藤,截叶铁扫帚,白马骨各10g,水煎服
-
妇女白带
- 鸡屎藤根,白背叶根各30g,水煎服
-
神经性皮炎
- 鲜鸡屎藤叶适量,揉烂敷患处
-
多发性脓肿
- 鸡屎藤根30g,水煎服
-
风湿关节痛
- 鸡屎藤根,盐肤木根30g,水煎服
-
八画(16)
-
苦蘵 zhī
-
别名
- 敢、黄蒢、小苦耽、灯笼草、鬼灯笼、天泡草、爆竹草、劈拍草、响铃草、响泡子、绿灯、野绿灯
- 茅莓
-
虎耳草
- 见过,但是未收录
-
虎杖
30岁学中医
2022.5.7
-
别名
- 血三七
- 黄三七
- 土大黄
-
生长
- 山沟,溪边,林下阴湿地
-
认识
- 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
- 茎:春季自根部丑呀,茎通常粗大,空心,具紫红色斑点
- 叶:有柄,互生,阔卵形,先端尖
- 花:夏季枝端及叶液开白色小花
- 果:瘦果有三棱
- 用:嫩茎形似芦笋,味酸可食,已根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苦,酸,性微寒
- 入肝,胆,肺经
- 清热利湿,散瘀解毒之功效
-
应用
-
黄疸
- 虎杖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地耳草各15g,水煎服
-
胆囊结石
- 虎杖根30g,过路黄,茅莓根,蒲公英,马蹄金,各15g,水煎服
-
水火烫伤
- 虎杖根适量,研细末,外撒或调茶油外敷患处
-
外伤出血
- 虎杖根适量,研细末,外撒患处
-
无名肿痛
- 虎杖根30g,水煎服,另取鲜虎杖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
尿路感染
- 虎杖根,车前草,扁蓄各15g,水煎服
-
痔疮出血
- 虎杖根15g,槐花,地榆各10g,水煎服
-
风湿性关节炎
- 虎杖根250g,切碎放入750毫升白酒中侵泡半个月,每日2次,每次内服15毫升
- 肾茶
-
肾蕨
30岁学中医
2022.5.7
-
别名
- 凤凰卵
- 金鸡卵
- 天鹅抱卵
-
生长
- 溪边林下,树干上或石缝中
-
认识
- 肾蕨科肾蕨属多年生草本
- 高:30-60cm
- 块茎卵圆形,半透明
- 叶:为羽状复叶,蔟生,披针形,有小叶片数十对。
- 孢子:囊群肾形,生长在小叶背面的边缘上
- 用:块茎及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甘,淡,微涩,性凉
- 入肝,肾,胃,小肠经
- 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之功效
-
应用
-
肠炎
- 肾蕨块茎15g,水煎服
-
腹泻
- 肾蕨块茎15g,水煎服
-
睾丸炎
- 肾蕨块茎,薜荔果,各15g,水煎服
-
中耳炎
- 鲜肾蕨块茎适量,捣烂绞汁,滴耳内,每日2-3次
-
尿道炎
- 肾蕨块茎,井栏边草,白茅根各15g,水煎服
-
感冒发热
- 肾蕨块茎15g,水煎服
-
肺热咳嗽
- 肾蕨块茎,井栏边草各15g,水煎服
-
湿热黄疸
- 肾蕨全草,白茅根,井栏边草各30g,水煎服
-
淋巴结炎
- 肾蕨块茎适量,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
罗勒
30岁学中医
2022.5.8
-
别名
- 七层塔
- 九层塔
-
生长
- 多为人工栽培
-
认识
- 唇形科罗勒属一年生草本
- 味:全株芳香
- 茎:直立,四菱形,多分枝,被柔毛
- 叶:对生,卵形,边缘有疏齿,叶背有腺点
- 花:夏季开淡紫色或白色小花
- 果:小坚果卵圆形
- 名:因其轮伞花序,花果层层而上,故有:“七层塔”“九层塔”之名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阴干
-
性味
- 味辛,甘,性温
- 入肺,脾,肝,大肠经
- 祛风健胃,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
-
应用
-
痢疾
- 罗勒20g,水煎服
-
背痈
- 罗勒20g,水煎服,另取鲜叶调冷饭适量,捣烂敷患处
-
风寒感冒
- 罗勒10g,生姜6g,水煎,红糖适量冲服
-
夏季伤暑
- 罗勒10g,滑石15g,甘草3g,水煎服
-
胃痛胃胀
- 罗勒10g,廷胡,香附,各9g,生姜6g,水煎服
-
月经不调
- 罗勒,丹参各15g,水煎服
-
湿疹,皮炎
- 鲜罗勒适量,煎汤熏洗患处
-
风湿关节痛
- 鲜罗勒根30g,酒水各半炖服
-
关节扭伤肿痛
- 鲜罗勒适量,捣烂敷患处
- 金毛耳草
-
金毛狗
30岁学中医
2022.5.9
-
别名
- 金毛狗脊
- 金狗脊
-
生长
- 山脚溪边,丛林阴湿处,或石缝中
-
认识
- 根茎横卧,粗壮,密被金黄色,有光泽度长茸毛,形入金毛狗狗头
- 叶:阔卵状三角形,三回羽状分裂,裂片狭近镰刀形,边缘有浅齿。
- 孢子:囊群长圆形,生于边缘的侧脉顶端
- 囊群:盖俩瓣,形如蚌bang壳,4-8月生孢子
- 用:根茎入药,秋冬采挖,晒干
-
性味
- 本品味苦,甘,性温
- 入肝,肾经
- 祛风除湿,补肝益肾,强腰壮骨之功效
-
应用
-
风湿关节痛
- 鲜金毛狗根茎60g,水煎服
-
腰腿疼
- 金毛狗根茎,土牛膝根,多花勾儿茶根各15g 水煎服
-
坐骨神经痛
- 金毛狗根茎,土牛膝根各15g,杜仲,桑寄生 各10g,水煎服
-
老年肾虚多尿
- 金毛狗根茎,金樱子根各15g,瘦猪肉120g,水炖服
-
溃疡久不收口
- 鲜金毛狗根茎适量,加白糖适量,捣烂敷患处
-
外伤出血
- 鲜金毛狗根茎上的黄毛适量,压敷伤口
-
遗尿
- 金毛狗根茎15g,蔓性千金拔根30g,猪瘦肉100g,水炖服
- 金丝草
-
金银花
30岁学中医
2022.5.10
-
别名
- 白色: 银花
- 黄色:金花
- 银花、忍冬藤、两宝花、
-
生长
- 山野、或人工摘培
-
认识
- 忍冬藤科忍冬属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
- 幼枝赤褐色,密被毛,老枝灰褐色,无毛。
- 叶:对生,卵圆形,全缘。
- 花:初夏开花,刚开放时为白色,2-3日后变成金黄色,黄色花和白色花并存。
- 果:酱果球形,成熟时蓝黑色
- 用:以茎(忍冬藤),叶、花(金银花)入药
- 收:茎叶全年可采,花于初夏含苞待放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甘,性寒
- 入肺,胃,心,脾经
- 花叶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 藤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
-
应用
-
风热感冒
- 金银花12g,桑叶10g,薄荷6g,水煎服
-
急慢性咽炎
- 金银花,野菊花各15g,桔梗,麦冬各10g,水煎服
-
腮腺炎
- 金银花,蒲公英各15g,生甘草5g,水煎服
-
肺热咳嗽
- 金银花,蕺jí菜(鱼腥草),桑白皮各15g,水煎服
-
胆囊炎
- 金银花,过路黄,马蹄金,蒲公英各15g水煎服
-
痢疾
- 鲜金银花,鲜一点红,鲜乌蕨各30g,水煎服
-
深部脓肿
- 金银花,野菊花,马兰,海金沙藤,长萼e堇菜(紫花地丁)各15g,水煎服
-
热淋
- 金银花,海金沙藤,白茅根,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
疔疮疖肿
-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各15g,水煎服
-
预防中暑
- 金银花30g,绿豆100g,水煎服
-
预防流感
- 金银花,紫苏,马兰各10g,水煎,加红糖冲服
- 金锦香
- 金樱子
-
狗肝菜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兖yan州卷柏
-
卷柏
30岁学中医
2022.5.11
-
别名
- 海魂草
-
生长
- 向阳店山地石壁或岩石上
-
认识
- 高:植高5-15cm,常贴地面生
- 茎:主茎短粗,直立,下生很多须根,多数分枝,丛生
- 全珠呈莲座状,干后向内蜷曲如拳,一旦遇雨枝叶很快复苏又展开
- 叶:小异型,交互排列,侧叶披针状钻形
- 孢子:囊穗生于枝的顶端,四棱形。
- 用:全草入药,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者晒干。
-
性味
- 味辛,性平
- 入肝,心经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散结之功效
-
应用
-
鼻衄
- 鲜卷柏,白茅根,各30g,水煎,冲蜂蜜服
-
结核咯血
- 卷柏,龙芽草各15g,水煎服
-
跌打吐血
- 鲜卷柏30g,红糖30g,水炖服
-
血尿
- 卷柏,白茅根,大蓟根各15g,水煎服
-
便血
- 卷柏15g,地榆,槐花各10g,水煎服
-
血崩
- 卷柏(炒炭)30g,水煎服
-
脱肛
- 卷柏(炒炭)30g,水煎服,另取卷柏100g,煎汤熏洗患处
-
水火烫伤
- 鲜卷柏适量,捣烂敷患处
-
附注
- 孕妇忌用
-
九画(8)
-
栌lu兰
30岁学中医
2022.5.12
-
别名
- 土人参
- 煮饭花
-
生长
- 旷野,老房子屋顶上或人工摘培
-
认识
- 马齿苋科土人参属一年生草本
- 高:达60cm
- 茎:直立,有分枝,圆柱形,绿色
- 叶:互生,肉质,倒卵形
- 花:夏季开小花,花后结硕果
- 用:根叶入药,根秋季挖,刮去表皮,蒸熟晒干,叶夏采收,多鲜用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入肝,脾,肾经
- 补中益气,润肺生津,止咳,调经之功效
-
应用
-
劳倦乏力
- 栌lu兰根30g,羊乳根20g,墨鱼干1只,酒水各半炖服。
-
盗汗,自汗
- 栌lu兰根60g,猪肚一个,水炖服
-
脾虚泄泻
- 栌lu兰根60g,大枣10个,水炖服
-
多尿症
- 栌lu兰根,金樱子根各60g,水煎服
-
月经不调
- 栌lu兰根30g,益母草20g,水煎服
-
遗精
- 栌lu兰根,金樱子根各30g,水煎服
-
身体虚弱
- 栌lu兰根30g,瘦猪肉60g,水炖服
-
疔疮疖肿
- 鲜栌lu兰适量,捣烂敷患处
-
外伤出血
- 栌lu兰根适量,研细末,外撒患处
-
栀子
30岁学中医
2022.5.13
-
别名
- 黄栀子
- 山栀子
-
生长
- 山坡灌木从中
-
认识
- 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
- 茎:多分枝
- 叶:互生,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圆或钝,具锯齿
- 花:单生枝顶,花冠高脚蝶状,白色,后变乳黄色
- 果:深黄色
- 用:果实及根入药,根全年可采,果实(栀子)秋季成熟后采摘,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苦,性寒
- 入肺,心经
- 清热利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
-
应用
-
痢疾
- 栀子根30g,冰糖15g,水炖服
-
流鼻血
- 栀子根30g,白鸡冠花15g,瘦猪肉60g,水炖服
-
跌打肿痛
- 栀子适量,研细末,加面粉,鸡蛋清,黄酒各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
水火烫伤
- 栀子适量,研细末,调茶油涂患处
-
风火牙疼
- 栀子根,大青根各30g,水煎服
-
急性黄疸型肝炎
- 鲜栀子根60g,鲜地耳草30g,猪瘦肉60g,水炖服
-
草珊瑚
30岁学中医
2022.5.14
-
别名
- 九节茶
- 肿节风
- 半天癀
-
生长
- 溪谷林缘,山坡疏林阴湿处
-
认识
- 金栗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亚灌木
- 高:80-150cm
- 根:粗大,须根多
- 茎:直立,绿色,无毛,节膨大
- 叶:对生,具柄,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尖或楔xie形,边缘有粗锯齿
- 叶面:深绿色,光滑,叶背绿色
- 花:淡黄绿色,顶生穗状花序
- 果: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
- 用:根,茎,叶,入药
- 采:根茎叶全年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根:味苦,性味寒
- 茎叶:味辛,微苦,性平
- 入心,肺,大肠经
- 根具有: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之功效
- 茎叶: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疼之功效
-
应用
- 风寒感冒
- 风湿关节痛
- 跌打损伤
- 肝炎
- 扭挫伤
- 痛经
- 产后淤血腹痛
- 外伤出血
- 荠菜
- 待宵草
- 独脚金
-
穿心莲
30岁学中医
2022.5.15
-
别名
- 一见喜
- 苦赛黄连
- 榄核莲
-
生长
- 多为人工摘培
-
认识
- 爵床科穿心莲属一年生草本
- 茎:直立,四方形,节处稍膨大
- 叶:对生,长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浅波齿,二面均无毛
- 花:总状花序顶生或液生,花淡紫色
- 果:结果偏扁,似橄榄小核,故名:橄榄核
- 名:又其味特苦只要放一小叶在口中,就你能感觉道苦味,像是直入人心,故称:“穿心莲”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苦,性寒
- 入心,肺,大肠,膀胱经
- 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燥湿止痒之功效
-
应用
-
高血压
- 鲜穿心莲叶5片,开水泡服
-
中耳炎
- 鲜穿心莲叶适量,捣烂绞汁滴耳,每日2-3次
-
肺热咳嗽
- 穿心莲叶,阔叶十大功劳叶各12g,水煎服
-
咽喉肿痛
- 鲜穿心莲叶10片,泡开始频服
-
胃火牙疼
- 鲜穿心莲叶12g,水煎服
-
目赤肿痛
- 穿心莲叶适量,开水泡取浓液,待冷,用棉花簪药液外敷患眼
-
带状疱疹
- 鲜穿心莲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
疔疮疖肿
- 鲜穿心莲叶适量,鲜木芙蓉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
水火烫伤
- 穿心莲叶适量,研细末,调茶油涂患处
-
肛门瘙痒
- 穿心莲适量,煎汤熏洗患处
-
急性肾盂肾炎
- 鲜穿心莲叶5片,水煎服,每日3次
-
附注
- 少数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领床上需注意观察
- 绞股蓝
-
十画(12)
- 桃金娘
- 盐肌木
-
鸭趾zhi草
30岁学中医
2022.5.16
-
别名
- 竹仔草
- 水竹草
-
生长
- 田埂,路边,山沟,湿地
-
认识
- 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草本
- 高:30-60cm
- 茎:多分枝,几无毛,下部匍匐状,节上生根,上部直立,节梢膨大
- 叶:互生,叶片披针形,叶鞘qiao桶状,抱茎
- 花:夏季开蓝色花
- 果:硕果椭圆形
- 用:全操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味甘,淡,性寒
- 入心,肺,肾经
-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
-
应用
-
肺炎
- 鸭跖草,戢ji菜,半枝莲各30g,虎杖根15g,水煎服
-
流感高热
- 鲜鸭跖草120g,加冷开水捣烂绞汁服,或水煎服亦可
-
支气管炎
- 鸭跖草,地胆草,忍冬藤,野菊花各15g,水煎服
-
喉咙肿痛
- 鲜鸭跖草60g,水煎,加蜂蜜冲服
-
肾炎水肿
- 鸭跖草,地胆草,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
肾盂肾炎
- 鸭跖草30g,白花蛇色草,车前草15g,水煎服
-
妇女白带
- 鸭跖草30g,三白草,戢ji菜,各20g,水煎服
-
小儿夏季热
- 鲜鸭跖草30-60g,水煎服
-
流行性腮腺炎
- 鲜鸭跖草60g,板蓝根15g,水煎服,另取鲜鸭跖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 铁包金
-
铁苋菜
30岁学中医
2022.5.17
-
别名
- 野麻草
- 玉碗捧珍珠
-
生长
- 旷野,荒地,
-
认识
- 大戢Ji科铁苋菜属一年生草本
- 茎:直立,多分枝
- 叶:互生,有柄,卵状披针形,先端尖,边有浅锯齿
- 叶面:皱纹粗糙如麻
- 花:夏秋叶腋开淡褐色花,苞大,呈卵圆形,如斗笠
- 果:结硕果
- 用: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性味
- 微苦,涩,性平
- 入心,肝,肺,大肠经
-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血之功效
-
应用
-
细菌性痢疾,
- 铁苋菜,龙牙草,马齿苋各30g,水煎加白糖冲服
-
急性肠炎
- 贴苋菜,井栏边草,铺地草各30g,水煎服
-
阿米巴痢疾
- 鲜铁苋菜60g,水煎服
-
吐血,便血
- 铁苋菜,鳢肠各30g,水煎服
-
流鼻血
- 铁苋菜30g,龙牙草15g,水煎服
-
尿血
- 铁苋菜30g,白茅根15g,水煎服
-
小儿疳积
- 鲜铁苋菜15g,猪肝适量,水炖,吃猪肝喝汤
-
外伤出血
- 鲜铁苋菜适量,捣烂敷患处
-
瘘管
- 鲜铁苋菜60g,羊肉120g,水炖服
-
称星树
30岁学中医
2022.5.18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积雪草
- 倒地铃
-
臭牡丹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凉粉草
-
益母草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海金沙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十一画(12)
-
菝葜 ba qia
- 之前没留意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黄花远志
- 黄鹌an菜
- 排钱草
- 蛇婆子
- 野牡丹
- 野荞麦
-
野菊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假马鞭
- 猫尾射
-
淡竹叶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绶shou草
-
十二画(9)
-
酢cu浆草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韩信草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葫芦茶
-
紫苏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紫茉莉
- 黑面神
- 筋骨草
-
阔叶十大功劳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蔬花卫矛
-
十三画(6)
- 兰花参
- 蒲公英
- 锦地罗
- 鼠曲草
- 福建胡颓tui子
- 裸花水竹叶
-
十四画(6)
-
墙草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蔓性千金拨
- 蘡ying薁yu
- 蔊菜
- 截叶铁扫帚
- 算盘子
-
十五画以上(6)
-
蕺菜(折耳根)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箭叶淫羊藿(三枝九叶草)
-
薜bi荔li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爵床
- 檵木
-
蟛peng蜞qi菊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
- 鳢li肠
-
其他
- 天门冬
- 穿山龙
-
佩合【待整理】
-
积雪草
-
别名
- 破铜钱草
- 雷公根
-
连钱草
-
别名
- 活血丹
- 金钱草
- 落地金钱
- 过路黄
- 镜面草
- 翠屏草
- 荷苞草
- 肉馄饨草
- 金锁匙
- 连钱草
- 对座草
- 叶金钱草
- 钱叶草
- 钱芊金
-
爵床
-
别名
-
1、淋巴结核
- 组成:爵床11.3克,夏枯草18.8克,半枝莲30.0克,蛇莓30.0克,白英11.3克
- 用法:水6碗煎2碗,早晚饭后各服1次。
-
2、急性肾盂肾炎
- 组成:爵床11.3克,珍冬毛仔18.8克,凤尾草15.0克,车前草18.8克,石韦15.0克,忍冬花7.5克
- 用法: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
3、小孩急性肾炎
- 组成:鲜爵床22.5克,白茅根18.8克,车前草15.0克,益母草18.8克,扶芳藤15.0克
- 用法:水4碗煎1碗,第二次以水3碗半煎8分,两次煎汤合并,分次服之。
-
4、口腔发炎、口舌糜烂、肝火上炎
- 组成:爵床30.0克,灯心草11.3克,鲜淡竹叶18.8克,车前草15.0克,甘草3.8克,牙漏草11.3克
- 用法:水5碗煎2碗,早晚饭后各服1次。服用5日。
-
5、风热感冒、咳嗽、喉咙痛
- 组成:爵床30.0克,蒲公英18.8克,水蜈蚣30.0克,大青叶18.8克,桑叶11.3克
- 用法:水6碗煎2碗,早晚饭后各服1次。
-
6、外感发热、咳嗽,咽痛
- 组成:爵床30.0克,野菊花15.0克,白英15.0克,蒲公英18.8克,去毛枇杷叶7.5克
- 用法:水5碗煎2碗,早晚饭后各服1次。
-
7、酒毒大便出血
- 组成:爵床22.5克,生地榆11.3克,葛根30.0克,忍冬花7.5克
- 用法:水5碗,煎2碗,早晚各服1次。
-
8、急性结膜炎
- 组成:爵床26.3克,白豆腐2块
- 用法:将鼠尾癀洗净,加水3碗煎1碗,第二次用水2碗半煎1碗,两次煎汤合并后,加白豆腐2块煮熟,早晚各服1次。
-
飞扬草
-
别名
- 大飞羊
- 飞扬
- 节节花
- 白乳草
-
鸭跎草
-
别名
- 竹鸡草
- 地地藕
- 鸭食草
- 竹叶菜
- 鸭脚草
- 鹅儿菜
-
半边莲
-
别名
- 瓜仁草
- 急解索
- 细米草
-
白茅根
-
别名
- 丝茅草
- 茅草
- 白茅草
-
夏枯草
-
别名
- 麦穗夏枯草
- 铁线夏枯草(云南丛书)
- 麦夏枯
- 铁线夏枯(滇南本草)
- 夕句
- 乃东(本经)
-
地耳草
-
别名
- 田基黄
- 香草
- 雀舌草
-
地胆草
-
别名
- 草鞋底
- 苦地胆
- 土蒲公英
- 地胆头
- 磨地胆
- 鹿耳草
-
兖yan州卷柏
-
别名
- 金不换
- 金扁柏
- 金扁桃
- 石养草
- 茯苓蕨
- 金花草
- 凤凰尾
- 地侧柏
- 虎毛草
- 松柏草
-
山麻仔根【无法查看】
-
别名
- 醋栗
- 红醋栗
- 狗葡萄
- 山樱桃
- 东北茶藨
-
鸭脚树
-
别名
- 鹅掌柴
- 手树
- 鸭脚木
-
红花痴头婆根
-
别名
- 红花地桃花
- 肖梵天花
- 野棉花
- 狗脚迹
- 大梅花树
- 刺头婆
- 痴头婆
- 天下捶
- 八卦拦路虎
- 野茄子
- 小朝阳
- 假桃花
- 野梅花
- 粘油子
- 羊带归
- 虱麻头
- 八卦草
- 红孩儿
- 石松毛
- 毛桐子
- 牛毛七
- 三角风
- 桃子草
- 迷马桩
- 野桃花
- 土口芪
- 刀伤药
- 大迷马桩棵
- 油玲花
- 土杜仲
- 野桐乔
- 山棋菜
- 千下捶
- 野挑花
- 梵尚花
- 奇马桩
- 半边月
- 拔脓膏
- 山茄簸
- 千下锤
- 土黄芪
- 巴巴叶
- 窝吼
- 地马格
-
绵毛旋覆花根
-
别名
- 金佛草花
- 旋福花
- 复花
-
肺形草
-
别名
- 簇花双蝴蝶
- 斑叶蔓龙胆
- 白鹿衔
- 金丝蝴蝶
- 石板肯
- 铁交杯
- 铜交杯
- 金交杯
- 大叶竹叶青
- 四脚喜
- 铁板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胡地莲(江西《草药手册》)。
-
马鞭草
-
别名
- 马鞭梢
- 铁马鞭
- 白马鞭
- 疟马鞭
- 凤颈草
- 紫顶龙芽草
- 野荆芥
-
爵床
-
别名
- 鼠尾癀
- 小本鼠尾癀
- 六角英
- 疳积草
-
忍冬藤
-
别名
- 金银藤
- 金银花藤
- 右旋藤
- 千金藤
- 老翁须
- 金钗股
- 大薜荔
- 鹭鸶藤
- 水杨藤
- 鸳鸯草
- 忍冬草
- 左缠藤
- 忍寒草
- 通灵草
- 蜜桶藤
- 金银花藤
- 金银藤
- 金银花杆
- 甜藤
- 右篆藤
- 二花秧
- 银花秧
- 净制忍冬藤
- 忍冬草
- 银花秧
- 二花藤
-
马兰
-
别名
- 紫菊
- 马兰菊
- 路边菊
-
铺地草
-
别名
- 小号乳仔草
- 红乳草
- 小飞扬
- 地锦草
-
长萼e堇Jin菜
- 别名
-
黄鹌an菜
-
别名
- 毛连连
- 野芥菜福建
- 黄花枝香草
- 野青菜
- 还阳草
-
蒲公英
-
别名
- 黄花地丁
- 婆婆丁
- 华花郎
-
葨wei芝根
-
别名
- 构棘
- 山荔芝
- 穿破石
-
灯心草
-
别名
- 虎须草
- 赤须
- 秧草
- 水灯心
- 野席
-
白毛藤
-
别名
- 蜀羊泉
- 谷菜鬼
- 目草
- 白草
- 天灯笼
- 排风藤
- 土防风
- 葫芦草
- 毛风藤
- 红麦禾
-
狗肝菜
-
别名
- 路边青
- 青蛇仔
- 鲜木芙蓉叶
- 鲜葡伏堇
- 爵床,
- 鸭跖草
- 龙牙草
- 鸭跖zhi草
- 绵茵陈
- 龙牙草
- 生地,丹参
- 黄鹌an菜
- 当归
-
地耳草
- 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肝炎、跌打损伤以及疮毒
-
白英
- 药用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黄疸、水肿、淋病、胆囊炎、胆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 抗癌
- 筋骨草
- 龙芽草
- 白花蛇草
- 大蓟
- 半枝莲
- 独角金
- 截叶铁扫帚
- 白马骨根
- 马鞭草
- 半边莲
- 地榆
- 槐花
- 玄参
- 浙贝母
- 鸡冠花
-
阴行草
- 金疮药
- 铺地草
- 白芍
- 木香
- 苦楝lian树
-
火炭母
- 兖Yǎn 州卷柏
- 草决明
- 乌药
- 酸枣仁
- 知母
- 生地
- 楤song木根
- 盐服木叶
-
三叶青
- 【重点学习,赵师兄推荐】
- 蓝花参
- 井栏边草
- 盐肤木根
- 金樱子
- 乌豆
- 熟地黄
- 丹参
- 绞股蓝
-
地耳草
-
别名
- 田基黄、香草、雀舌草
- 绵菌陈
- 荠ji菜
- 山药
- 酸枣仁
- 白花蛇舌草
- 半枝莲
- 马蹄金
- 廷胡
- 香附
- 薜荔果
-
已熟
-
栀子根
-
别名
- 黄栀子根
- 山枝子根
-
车前草
-
别名
- 蛤蟆草
- 生舌草
- 车轮草
- 驴耳朵菜
- 地胆头
- 饭匙草
- 灰盆草
-
秤星树(根)
-
别名
- 假青梅
- 灯花树
- 梅叶冬青
- 岗梅
- 苦梅根
- 假秤星
- 秤星木
-
海金沙
-
别名
- 金沙藤
- 左转藤
- 蛤蟆藤
- 罗网藤
- 铁线藤
- 吐丝草
- 鼎擦藤
- 猛古藤
-
蟛蜞菊
-
别名
- 路边菊
- 马兰草
- 蟛蜞花
- 水兰
- 卤地菊
- 黄花龙舌草
- 黄花曲草
- 鹿舌草
- 黄花墨菜
- 龙舌草
-
薏苡仁
-
别名
- 薏仁
- 苡米
- 苡仁
- 土玉米
- 薏米
- 起实
- 薏珠子
- 草珠珠
- 回回米
- 米仁
- 六谷子
-
杠板归
-
别名
- 河白草
- 犁尖草
- 五毒草
- 三角藤
- 蛇倒退
- 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
- 雷公藤《救生苦海》
- 烙铁草
- 倒金钩《纲目拾遗》
- 刺犁头
- 蛇又过
- 急改索
- 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考》
- 刺酸酸《贵州民间方药集》
- 鸡眼睛草(福建)
- 地葡萄(贵州)
- 猫公刺(湖南)
-
土牛膝
-
别名
- 斑骨相思
- 土牛膝
- 多须公
- 六月霜
- 白须公
- 牛舌大黄
- 小罗伞
- 飞机草
- 石辣
- 白花姜
- 蟛蜞菊
- 桑葚
- 蕺ji菜/折耳根
- 铁苋菜
- 过路黄
- 鳢li肠
- 金银花
- 虎杖根
-
金丝草
-
菟丝子
-
别名
- 无根草
-
紫金牛
- 功能主治
- 紫金牛(图2)
- 紫金牛(图2)
- 止咳化痰,祛风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儿肺炎,肺结核,肝炎,痢疾,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通经,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外用治皮肤搔痒,漆疮。 [6-7]
- ①《李氏草秘》:治偏坠疝气,捣汁冲酒服半碗。
-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肿毒,血痢,解蛇毒,救中暑。
- ③《草木便方》:治风湿顽痹,肺痿久嗽。涂寒毒肿痛。
- ④《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咳嗽,气痛。
- ⑤《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剂,有止血作用。治肺结核咳嗽吐血;酒服,治跌打损伤,睾丸肿痛。
- 紫金牛
- 紫金牛
- ⑥《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止痛,利尿,健胃,止血。治湿热黄疸,肝炎,急性肾炎,膀胱炎,肺结核盗汗、咯血,脱力劳伤,筋骨酸痛,月经不调,副鼻窦炎。
- ⑦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通经活血,凉血解毒。治肺痨咳血,刀伤出血,无名肿毒,月经不调,小儿疳积,痢疾,脱肛,习惯性流产,少乳,慢性肾炎,高血压。 [3]
- 藤梨根{猕猴桃}
- 截叶铁扫帚
- 白马骨
- 茅莓根
-
马齿苋
-
别名
- 马苋
- 灰苋
- 酸苋
- 五行草
- 长命菜
- 五方草
- 瓜子菜
- 麻绳菜
- 马齿菜
- 蚂蚱菜
- 马齿龙芽
- 酱瓣豆草
- 马踏草
- 安乐菜
- 耐旱菜
-
车前草
-
别名
- 包包包包
- 马
- 车前
- 当道
- 墓前
- 牛舌草
- 虾蟆衣
- 牛遗
- 胜中
- 轮菜
- 胜罗卜
- 蛤蚂蚱草
- 胜罗盘
- 虾草
- 金银花
- 牛头草
- 野甜菜
- 地胆头
- 白贯草
- 耳草
- 饭匙草
- 七星草
- 五根草
- 黄鼠尾草
- 蟾蜍草
- 猪肚子
- 灰盆草
- 打官司草
- 车横草
- 金串草
- 牛甜菜
- 黄鼠耳草
- 牛耳草
- 牛耳草
-
金银花
- 忍冬藤
- 益母草
- 野菊花
-
半熟
- 绵菌陈
- 白背叶根
- 盐肤木根
- 槐花
- 地榆
- 扁蓄
-
未熟
- 井栏边草
- 土牛膝
- 多花勾儿茶
-
杜仲
-
丸药
- 桑寄生
- 金樱子
- 马兰
-
长萼e堇菜
-
别名
- 犁头草、紫金锁、紫花地丁、小甜水茄、瘩背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地丁草、紫地丁
- 乌蕨
- 羊乳根
- 白鸡冠花
- 蜂疗 【需学习】
- 医学百科
-
中医五味
-
辛
- 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 例如薄荷等
- “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
甘
- 止痛、补益、调和药性的作用
-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 例如熟地等
- 【能补、能缓能和】
-
酸
- 收敛、固涩、生津的作用
- 例如乌梅等
- 【发散解表,还能行气活血】
-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
苦
- 苦有通泄、燥湿的作用
- “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
- 例如杏仁等
- 【能泻能燥,像清热的、降痢的、通便的、还要燥湿】
- “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
-
能泻
-
清泄
- 清热
-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
降泄
- 咳嗽:肺气上逆
- 呕吐:胃气上逆
-
通泄
- 通泄大便
-
能澡
- 澡湿
-
坚阴
- 使阴坚固
-
咸
- 咸有泻下的作用
- 例如芒硝等。
- 【能软、能泻能,补肾,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 “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
备注
- 鲜味
-
淡味
- 利水作用(利小便)
-
涩味
- 收敛作用
-
简单
- 辛味:能散能行
- 酸味:能收能涩
- 甘味:能补能缓
- 苦味:能泄能澡
- 咸味:软坚润下
- 五味滋五脏,化生精血
-
生物分类学
-
界
-
▪ 两界
-
植物界
- 细菌类
- 藻类
- 真菌类
- 归植物界
-
动物界
- 原生动物
- 归动物界
- 瑞典生物学家 林奈(1707~1778)提出
- 沿用至20世纪50年代
-
▪ 三界
- 动物
- 植物
-
原生生物界
- 细菌
- 藻类
- 真菌
- 原生动物
- 19世纪60年代提议
- 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
- 时间
-
▪ 四界
- 真菌界
- 植物界
- 动物界
- 原生生物界
- 1959年魏泰克 提出
- 新增
-
▪ 五界
- 原核生物界
-
原生生物界
- 植物界【生产】
- 菌物界【还原】
- 动物界【消费】
- 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1924—1980)1969年提出
- 真核的多细胞
- 原核的单细胞
- 真核的单细胞
-
▪ 两总界五界
-
原核总界
- 细菌界
- 蓝藻界
-
真核总界
- 植物界
- 真菌界
- 动物界
- 中国学者陈世骧等认为
-
▪ 六界
- 古细菌界
- 真细菌界
- 原生生物界
- 植物界
- 真菌界
- 动物界
-
九界
- 类病毒界
- 病毒界
- 古细菌界
- 细菌界
- 蓝藻界
- 原生生物界
- 真菌界
- 植物界
- 动物界
-
门
- 具有最基本最显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为若干群
- 每一群叫一门
-
纲
- 总纲
- 亚纲
-
目
- 总目
- 亚目
-
科
- 人科
- 十字花科
- 猴科
-
属
- 属隶于科,其用途是将该“目”内的生物再详细分类
-
种
- 又称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后一级,在属之下
-
发展
-
《尔雅》
-
动物
- 虫
- 大部分无脊椎动物
- 鱼
-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低级脊椎动物
- 鲸
- 虾
- 蟹
- 贝类
- 鸟
- 哺乳动物
- 兽
-
林奈《自然系统》
-
动物纲
- 哺乳类
- 鸟类
- 两栖类
- 鱼类
- 昆虫
- 蠕虫
-
总分类
- 种、属、科、目、纲、门、界
-
纲
- 总纲(超纲)
- 亚纲
- 次纲
-
目
- 总目(超目)
- 亚目
- 次目
-
科
- 总科(超科)
- 亚科
-
界
-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 种
-
-
中药之最
- 麻黄:发汗
- 石膏:清热
- 黄连:泻火
- 犀角:凉血
- 麝香:开窍
- 人参:补气
- 鹿茸:补阳
- 附子:温里
- 茵陈:退黄
- 神曲:消食
- 沉香:降气
- 枳实:理气
- 郁金:疏肝
- 丹参:活血
- 当归:补血
- 山药:补脾
- 贝母:清痰
- 独活:祛风
- 杏仁:止咳
- 三七:止血
- 大黄:泻下
- 酸枣:仁安神
- 使君子:驱虫
- 女贞子:补阴
- 藿香:芳香化湿
- 茯苓:利水渗湿
- 朱砂:重镇安神
-
中药歌诀
- 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
- 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
- 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 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 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 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 不怕全身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 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 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 诸花皆升 旋覆独降 ,诸子皆降 苍耳独升。
-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 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 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 若要睡眠好,常服灵芝草。
- 经常吃山楂,降脂减肥又降压。
- 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 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
趣味药名
- 以十二生肖命名——如鼠粘子、牛膝、虎耳草(金丝荷叶)、兔子草、龙胆草、蛇舌草、马鞭草、羊蹄根、猴头藤、鸡血藤、狗耳朵草、猪沙沙草(马齿苋)等。
- 以天地人、日月星辰命名——如天南星、地骨皮、人见愁(又名血见愁)、千日红、六月雪、满天星等。药名道出特征,贴切传神。
- 以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命名——如春辛草、夏枯草、秋白菊、冬葵子、东阳草、西赤芍、南茨实、北鹤虱等。名中含有时令和方经,教人适时采收。
- 以长幼辈份称呼及神仙玉佛命名——如蒲公英、雷公藤、益母草、婆婆针(盲肠草)、妹妹草(水草头)、灰神、仙鹤草、玉米须、佛手瓜等。
- 以颜色命名——如红花、黄皮叶、板蓝根、白茅根、黑芝麻、青枯叶、紫苏叶等。
- 以数字命名——如半枝莲、一见喜、二色花藤(金银花)、三七草、四叶参、五茄皮、六月雪、七叶一枝花、八宝、九龙根(虎杖)、十大功劳叶、百合、千斤草(牛筋草)、万年青等。
- 别名
- 生长
- 认识
- 性味
-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