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緒論:範圍
  2. 第二章 史前
    1. 第一節 概述
      1. 歐洲
    2. 第二節 兩個時期
      1. 一、舊石器
        1. 洞穴壁畫
      2. 二、中石器
    3. 第三節 結語
  3. 第三章 古代
    1. 第一節 古代
      1. 一、美索不達米亞
        1. (一)蘇美人
          1. 生硬、古拙
          2. 光頭長鬚大眼
          3. 直筒形的身體
        2. (二)巴比倫人
          1. 浮雕
      2. 二、希臘前身
        1. (一)米諾安
          1. 人像有動態
        2. (二)邁西尼
      3. 三、安納托利亞
        1. 西台人
        2. 雕像附屬於建築
      4. 四、亞述
        1. 好戰
          1. 陽剛美
      5. 五、新巴比倫
      6. 六、結語
    2. 第二節 埃及
      1. 一、簡史
      2. 二、特質
        1. 死後之生命
          1. 溝通
        2. 理性的、概念的、永恆的
      3. 三、雕像及壁畫
        1. 雕像
          1. 正面性法則
        2. 壁畫
          1. 側面臉、正面肩、側面腿
    3. 第三節 希臘
      1. 一、簡史
      2. 二、特質
      3. 三、概觀
        1. (一)水甕
        2. (二)雕刻
          1. 1.古拙時期
          2. 2.古典時期
          3. 3.希臘化時期
          4. 現實化、生活化
          5. 重死的高盧人、勞孔、米羅的維納斯
    4. 第四節 羅馬
      1. 一、特質
      2. 二、雕刻及繪畫
        1. (一)雕刻
          1. 美化建築
          2. 寫實
        2. (二)繪畫
  4. 第四章 中世紀
    1. 第一節 特質
    2. 第二節 基督教歐洲的野蠻藝術
    3. 第三節 早期基督教的美術
    4. 第四節 拜占庭
      1. 一、特色
        1. 榮耀基督
        2. 象徵主義
      2. 二、嵌瓷
      3. 三、浮雕
    5. 第五節 羅馬式
      1. 一、界說
      2. 二、雕刻與繪畫
    6. 第六節 哥德式
      1. 一、建築特色
        1. 尖的拱門、稜筋的穹隆、飛樑
      2. 二、高浮雕
  5. 第五章 文藝復興
    1. 第一節 背景與精神
      1. 懷念-古典藝術再生
      2. 中世紀反動
        1. 關注人類的存在及個體
    2. 第二節 濫觴
    3. 第三節 三個中心
      1. 一、早期-佛羅倫斯
        1. 馬薩齊奧
          1. 透視、明暗對照
          2. 納貢、逐出樂園
        2. 杜那鐵羅
          1. 大衛像
        3. 波蒂却利
          1. 春、維納斯的誕生
      2. 二、鼎盛-羅馬
        1. (一)達文西
          1. 空氣透視法
          2. 岩石間的聖母
          3. 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2. (二)米開蘭基羅
          1. 深刻、神秘、受苦、英雄式
          2. 最後的審判
        3. (三)拉飛爾
          1. 田園詩的寧靜、均衡
          2. 聖餐禮之爭、雅典學院
      3. 三、北部-威尼斯
        1. 法治、富裕
          1. 清澈、充滿色彩的光輝
          2. 樂觀主義
        2. 代表
          1. 貝利尼
          2. 提香
          3. 提香紅
          4. 希臘人-葛雷哥
          5. 托雷多景色
          6. 冷調,陰森
    4. 第四節 雕刻
    5. 第五節 衰退
      1. 一、義大利以外
        1. 受哥德式傳統影響
          1. 繁瑣細膩的寫實主義
        2. 生活困苦
          1. 生活周遭與自然
        3. 代表
          1. 梵艾克兄弟
          2. 布魯格爾
          3. 畫農民、社會批判
          4. 都勒
          5. 霍爾班
      2. 二、末期及矯揉主義
        1. 反動。人物扭曲、平面取代透視
        2. 廷多雷多
          1. 對角構圖、誇張透視,明暗對比
          2. 神秘幻想世界
  6. 第六章 巴洛克與洛可可
    1. 第一節 意義及背景
      1. 商業、政教權爭
    2. 第二節 特色
      1. 弧線、對角線
      2. 動勢和戲劇性的光影和色彩
    3. 第三節 代表藝術家
      1. 一、義大利
        1. (一)卡拉瓦吉歐
        2. (二)貝尼尼
          1. 「聖泰雷沙之幻覺」
      2. 二、法國
        1. (一)樸桑
          1. 強光。色彩豐富。空氣氛圍
          2. 羅馬廢墟
        2. (二)克勞德羅蘭
          1. 抒情風景、霧氣陽光
      3. 三、西班牙
        1. (一)委拉斯貴茲
          1. 色彩豐富調和、皮膚布料質感
        2. (二)慕里羅
          1. 乞丐、流浪,溫和慈愛
      4. 四、佛蘭德斯
        1. (一)盧本斯
          1. 歡愉、享樂
          2. 官能美
          3. 雄壯華麗
          4. 「十字架升起」
        2. (二)梵戴克
      5. 五、荷蘭
        1. (一)林布蘭
          1. 人。戲劇強光
          2. 夜警圖
        2. (二)哈爾斯、維彌爾
          1. 哈爾斯
          2. 吵鬧、玩笑、愉快
          3. 維彌爾
          4. 寧靜祥和
          5. 秩序感
        3. (三)賀貝瑪
          1. 風景畫家
    4. 第四節 洛可可
      1. 一、晚期巴洛克
      2. 二、概說
        1. 室內裝飾藝術。優美小弧形
        2. 輕快、華麗。小雕像
        3. 小巧、精緻、甜美而優雅
        4. 巴洛克:權威主義。洛可可:實利主義
      3. 三、法國洛可可繪畫
        1. 華陀
        2. 布雪
        3. 佛雷哥納雷
      4. 四、十八世紀英國繪畫
        1. 霍加斯
          1. 「賣蝦女」
  7. 第七章 新古典與浪漫派
    1. 第一節 新古典
      1. 一、特質
        1. 完美、永恆
        2. 思考的秩序和明晰性,精神的尊嚴和寧靜,結構的單純及均衡,比例的勻稱
        3. 客觀、理性、節制
          1. 流於形式主義、保守主義
      2. 二、各時代
        1. (一)羅馬
        2. (二)查理曼帝國
        3. (三)文藝復興
        4. (四)本章
      3. 三、興衰
        1. 理性主義對享樂主義的反動
        2. 靜態、冷調
        3. 歷史
          1. 教訓
      4. 四、代表畫家
        1. (一)大衛
          1. 激發高尚志節,表達道德風範
          2. 霍拉蒂之誓
          3. 拿破崙加冕式
        2. (二)盎格爾
          1. 土耳其浴
    2. 第二節 浪漫派
      1. 一、浪漫派運動
        1. 不安的新時代
          1. 法國革命結束
          2. 產業革命進行中
        2. 回歸自然
      2. 二、特質
        1. 理性主義反動
          1. 高揚個人、情緒、奇幻、想像
          2. 重原始自然勝文明
        2. 孤寂、困擾、哀傷、悲觀
        3. 大膽自由,熱烈動盪。重視個人自由與原創力
          1. 更自由、筆法流暢,色彩明暗對比強烈
          2. 戲劇性
          3. 驚心動魄
          4. 戰爭、屠殺、海難
      3. 三、代表畫家
        1. (一)傑利戈
          1. 美迪沙之筏
        2. (二)德拉克洛瓦
          1. 強烈色彩、燃燒熱情。繪畫的自由與解放
        3. (三)哥雅
          1. 貴族浮華、膚淺、貪婪->尖刻、嘲弄、冷酷、陰森
        4. (四)多米埃
          1. 生活政治諷刺
    3. 第三節 浪漫派之前
      1. 一、拉菲爾前派
        1. 學拉菲爾以前之文藝復興的風格
      2. 二、哈德遜河畫派
        1. 風景
      3. 三、拿撒勒派
        1. 苦修僧
      4. 四、學院派
        1. 法蘭西美術學院
    4. 第四節 雕刻
      1. 伍洞
        1. 華盛頓像
  8. 第八章 浪漫時期的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
    1. 第一節 精神
      1. 重新返回實在
    2. 第二節 趨勢
      1. 一、寫實主義
        1. 辜爾貝
          1. 忠實記錄日常生活
      2. 二、自然主義
        1. 巴比崇派
          1. 捕捉自然瞬息變化的真實性
          2. 米勒
          3. 晚禱、拾穗
          4. 表現人的尊嚴
          5. 柯洛
          6. 微霧迷濛、銀般的綠色
      3. 三、以上二者折衷
        1. 馬奈
          1. 日常生活的瞬間視覺品質
          2. 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
      4. 四、十九世紀英國的風景畫
        1. 光與空氣
          1. 康斯塔布爾
          2. 分割法
          3. 乾曹堆的馬車
          4. 透納
          5. 戲劇性
          6. 落日餘暉、海上風暴
        2. 克羅姆
          1. 英國鄉村景色和綠色
  9. 第九章 印象派
    1. 第一節 背景及成立
      1. 莫內。日出印象
    2. 第二節 繪畫觀念
      1. 光線在物體上的變化,陰影底下的微妙色彩
      2. 光譜上色。補色並至。棄黑色褐色。不用線條勾輪廓,陰影是有顏色的
    3. 第三節 代表性畫家
      1. 莫內
        1. 不同時間
          1. 盧昂教堂
      2. 雷諾爾
        1. 夏本蒂埃夫人及千金
      3. 畢沙羅
      4. 西斯勒
      5. 竇加
      6. 莫莉索
      7. 卡莎特
        1. 浮世繪
    4. 第四節 新印象派理論及畫家
      1. 更科學,體系機械化
        1. 堅實構圖、裝飾風
          1. 秀拉
          2. 午後的德嘉島
          3. 席涅克
    5. 第五節 後期印象派
      1. 反光、色,回到實在性
        1. (一)高更
          1. 平面化、簡化
          2. 大溪地
          3. 二團體
          4. 斷橋派:平塗、勾輪廓、裝飾。
          5. 貝納爾
          6. 那比斯(先知派):平塗、勾輪廓、放棄實體感、宗教氣息裝飾
          7. 德尼
          8. 維依雅
        2. (二)梵谷
          1. 印象派反動
          2. 顫動的色光
          3. 激烈、不安
        3. (三)塞尚
          1. 表現自然物的結構和量感
    6. 第六節 雕刻
      1. 羅丹
        1. 表現表面活力
        2. 小面,光反射
    7. 第七節 最後的畫家
      1. 波納爾
        1. 親情主義
    8. 第八節 象徵主義
      1. 高更的綜合主義。詩之象徵派運動
      2. 反具體。要表現理念情緒
        1. 幻想
      3. 色彩鮮明、黑色輪廓裝飾(先知派)
      4. 魯頓、摩羅、夏梵納
  10. 第十章 印象派後的新藝術運動
    1. 第一節 二十世紀初概況
      1. 終點:抽象繪畫
    2. 第二節 野獸派
      1. 一、由來
        1. 明亮強烈的純粹色,少陰影
      2. 二、理論
        1. 明亮。陰影是對比色
      3. 三、畫家
        1. (ㄧ)馬蒂斯
        2. (二)特朗
        3. (三)勃拉克曼
        4. (四)杜飛
        5. (五)魯奧
    3. 第三節 立體派
      1. 一、興起
        1. 非洲雕刻
        2. 亞維儂的姑娘
      2. 二、觀念及演變
        1. 理智主義
          1. 禁慾的、腦力的、知性的、造型的繪畫
        2. 初期(多點),分析(平面化),綜合(黏貼法)
      3. 三、畫家
        1. (ㄧ)布拉克
        2. (二)畢卡索
          1. 充滿生命力
        3. (三)雷捷
        4. (四)德羅涅
          1. 奧菲斯派
          2. 色彩、炫渦(動力)律動。接近未來主義
      4. 四、對雕刻的影響
        1. 造型簡化成面和形式
        2. 黏貼法
          1. 構成派
          2. 現成物
          3. 萊布希茲
          4. 虛空實體組織
          5. 布朗庫希
          6. 造型極度單純化
    4. 第四節 義大利的未來派
      1. 一、成立
        1. 速度、進行、動盪
          1. 重複重疊,模仿影片表現運動中
          2. 瑪利涅蒂
          3. 巴拉
      2. 二、批判
        1. 視網膜殘象
        2. 說明
    5. 第五節 結構主義
      1. 一、成立
        1. 俄.馬勒維基
          1. 幾何形
          2. 絕對主義
      2. 二、雕刻
        1. 幾何數理化
          1. 鞏查勒
          2. 嘎波
          3. 佩孚斯那
    6. 第六節 新造型主義
      1. 一、成立
      2. 二、觀念
        1. 蒙德里安
          1. 藝術和自然形象分離
          2. 秩序(單純造型色彩)
    7. 第七節 日耳曼的表現主義
      1. 一、興起
        1. 歇斯底里、非洲黑人藝術風格
          1. 基路飛那
          2. 生命熱情
          3. 明亮黑暗對比、粗線條筆觸、誇張扭曲造型
          4. 青騎士
          5. 康丁斯基
          6. 克利
      2. 二、評價
        1. 歪曲,個人破碎化。孤寂、禁忌、悲觀、病態的狂熱
          1. 孟克
      3. 三、新即物主義
        1. 表現主義、抽象繪畫的反動
        2. 客觀細膩寫實、社會諷刺批判
    8. 第八節 巴黎派
      1. 莫迪里阿尼
      2. 夏嘎爾
        1. 詩的幻想、夢般天真
  11. 第十一章 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
    1. 第一節 新起點
    2. 第二節 達達主義
      1. 一、簡史
      2. 二、 興起
        1. 瑞士
        2. 一戰
          1. 反戰、反現代生活、反藝術
      3. 三、觀念及其影響
        1. 憤怒厭煩,侮辱滑稽
      4. 四、代表
        1. (ㄧ)杜象
          1. 物體藝術
          2. 下樓梯的女郎、泉
        2. (二)畢卡比亞
        3. (三)阿爾普
          1. 創造的抽象
    3. 第三節 超現實主義
      1. 一、興起
        1. 佛洛伊德潛意識說
        2. 達達延生
          1. 反既定的藝術概念
          2. 但,也反對達達的不孕症
      2. 二、觀念及技法
        1. 1.自動性記述法
        2. 2.現成物體
        3. 3.黏貼法
        4. 4.磨擦法
        5. 5.謄印法
      3. 三、代表
        1. (ㄧ)愛倫斯特
        2. (二)坦基
        3. (三)米羅
        4. (四)基里哥
          1. 形而上的繪畫
          2. 極端安靜,不合理透視,呈現不安的感傷性
        5. (五)瑪格利特
        6. (六)達利
          1. 偏執 狂的批評法
      4. 四、結束及影響
        1. 刺激美國抽象的表現主義
    4. 第四節 抽象繪畫
      1. 一、形成
      2. 二、發展
        1. 蒙德里安和康丁斯基式平行發展
      3. 三、觀念
        1. 形、色綜合組織的自律性
        2. 不必藉文學、說明、象徵、意義的他律性
      4. 四、批判
    5. 第五節 包浩斯
      1. 把美帶進生活,使生活更愉快
    6. 第六節 美國的現代藝術
      1. 一、早期
      2. 二、成為新的世界藝術中心
      3. 三、武庫展覽
      4. 四、抽表
        1. 德枯寧
        2. 波洛克
        3. 哥爾基
        4. 克萊因
      5. 五、雕刻
        1. 卡爾德
    7. 第七節 傳統雕刻家
      1. 傑克梅第
        1. 傳統、超現實
      2. 傳統與半抽象
  12. 第十二章 最近的現代
    1. 第一節 表現得與呈現的藝術
    2. 第二節 二戰後的特質
      1. 一、技術延伸
      2. 二、素材擴大
      3. 三、界域模糊
      4. 四、本質改變
      5. 五、形態俗化
      6. 六、邁向國際性
    3. 第三節 抽表後的各種
      1. 一、硬邊
        1. 幾何造型、邊線明銳、色彩平塗的抽象畫
        2. 阿爾伯斯、畢爾、洛斯
      2. 二、後期色彩的抽象
        1. 更抒情、流暢、清新透明
        2. 法蘭根泰勒、路易士
      3. 三、極限
        1. 造型更單純、色彩飽和、畫面純淨無比
        2. 史提拉、諾蘭、凱利/摩里斯、賈德
      4. 四、 集合
        1. 達達觀念
          1. 黏貼及物體藝術的擴張
          2. 刺激環境藝術
      5. 五、環境
        1. 達達觀念
          1. 藝術品各方面包圍觀賞者
      6. 六、偶發
        1. 活動的。事件。
          1. 克萊茵的繪畫儀式
          2. 吉姆迪恩的撞車事件
      7. 七、歐普
        1. 視覺的藝術
          1. 瓦沙利
        2. 加上光線電磁水利機械=動力藝術
          1. 里萊
          2. 佛路特朗克
          3. 阿紐茲基維基
      8. 八、普普
        1. 英國
        2. 抽表的反動。達達家超現實的變調
        3. 今日精神
          1. 廣告招牌、標誌、照片、漫畫
        4. 藝術家
          1. 狄恩(偶發)
          2. 奧登堡(軟性雕塑)
          3. 羅生葵斯特(不相干拼組)
          4. 李奇登斯坦(連環圖照抄放大)
          5. 渥霍
          6. 衛賽爾曼(美國裸女)
          7. 西格爾(真人翻模)
          8. 瓊斯(平面繪畫,美國國旗)
      9. 九、純粹寫實
        1. 照相式
          1. 照片化。完全照片化。照片個性化
          2. 電視電影,人工的自然
          3. 存在性
        2. 泊爾斯坦,柯洛斯,艾斯特
      10. 十、地景
        1. 使作品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2. 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反抗、孜然環境汙染、達達更樸素的表現
        3. 海查、歐本漢
    4. 第四節 回顧與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