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桌球技術匯總資料庫
  2. 桌球訓練順序
    1. 01
      1. 反手攻球
        1. 理論上對初學者比較簡單
    2. 02
      1. 正手攻球
    3. 03
      1. 正反手結合
        1. 重心轉換
        2. 步法移動
        3. 培養用重心擊球的感覺
    4. 04
      1. 正手兩點攻球
        1. 並步
        2. 先移動後擊球
        3. 禁止遇球先伸手,避免腳步更不上
        4. 專業與業餘最大的區別在腳上步法
    5. 05
      1. 正手拉加轉弧圈球
        1. 教練餵下旋
    6. 06
      1. 反手拉加轉弧圈球
    7. 07
      1. 正手拉前沖弧圈球
        1. 時機
          1. 針對不轉球或上旋球擊球
    8. 08
      1. 反手拉前沖弧圈球
    9. 09
      1. 正反手搓球
        1. 對戰中屬過度的控制手段
          1. 所以落點是重點
        2. 最後練搓球使初學者不會養成依賴搓球而不敢攻球的情況
    10. 10
      1. 發球
        1. 基本上至少學會學精一兩種發球
        2. 後續再建立發球套路
    11. 11
      1. 套路
  3. 桌球技術
    1. 名詞
      1. 擺短
      2. 防高吊弧圈
        1. 側擰
        2. 爆擰
        3. 全擰
        1. 快搓
        1. 劈長
        1. 快彈
        1. 快撕
        1. 反帶
        1. 挑打
        2. 翻挑
        1. 反震
    2. 攻球技術
      1. 攻球技術是所有桌球技術的基礎,打好穩定的動作框架後,學習其他技術就如魚得水。
      2. 類別
        1. 正手攻球
          1. 轉腰帶動前臂進行揮拍擊球的中上部,主要以借力使力為主,控制好球的弧線,加快速度則為正手快攻
        2. 反手撥球
          1. 撥球主要指的橫拍,肘關節支撐好,前臂轉動1/4個圓向前揮拍。加快速度則為快撥
          2. 橫拍
          3. 拨球是横板反手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它是你今后反手拉冲的基础
          4. 反手撥球是刀板反手重要基礎技術, 可說所有反手技術, 都必須先具備很好的反手撥球, 才能在此基礎之上加以發揮.
          5. 肘關節支撐好,前臂轉動1/4個圓向前揮拍
          6. 拍頭由左側轉為向前向上
          7. 基礎知識——橫板反手撥
          8. 3、擊球
          9. 當來球落台剛剛挑起時,腹部和前臂同時向外展開。此時要注意:前臂還是以肘部為軸順時針旋轉,並向前上方發力,前臂展開的幅度近似1/4個圓形,不必大幅度向右側完全展開;大臂保持穩定,大臂與身體之間的距離幾乎不變;擊球前,手腕內收,用球拍正面迎球;在來球的上升後期擊球,觸球時手腕有一個小幅度的外展,對初學者來說,開始練習階段可以先不使用手腕,保持手腕的穩定即可。
          10. 4、還原
          11. 擊球完畢後,要迅速降低身體重心,保持身體放鬆,還原至擊球前的準備姿勢。
          12. 反手快撕與反手撥球的區別
          13. 二者主要區別在於快撕時對球的摩擦多和對來球的旋轉的控制因素多,回球更加旋轉,而撥球是略帶彈擊的方式發力和有一定的借力因素,回球力量衰減快。使用時,較高的來球多使用撥球方式回擊,較低的來球可以多加摩擦快撕。
          14. 快撕指的反手主動進攻技術,相當於快撥中加入了摩擦
          15. 擰拉和快撕的區別
        3. 擺速
          1. 擺速是桌球訓練中的一個專有名詞,它是指以速度為特徵的技術練習,是相持技術在來回與速度方面的總稱。其內涵包括技術在快速狀況下的穩定性、準確性、協調性、連續性和威脅性。
          2. 擺速就是正反手快攻快撥的一種呈現形式,主要是在中近台進行連續的相持和進攻,在不斷的借力、加力中進行轉換,在比賽當中近台擺速是非常常見的。高水平運動員擺速的過程中不但有速度,還有旋轉,其中往往會伴有快撕、反撕、快帶的小動作
        4. 反手推擋
          1. 推擋主要是指直拍推擋,肘關節與身體貼合較近,並帶動前臂進行前後推送,手指手腕控制拍面角度。主動加力則為反手加力推,減力則為反手減力推,以及快推等
          2. 直拍
          3. 推挡要记住三个字:准,稳,变
          4. "准"主要指推挡的时间要准确,推挡主要是靠借力
          5. 推挡时只有来球的力量与推挡的力量形成最大合力才能推出速度和力量,给对方构成威胁
          6. “稳”。稳是指推挡无谓失误少
          7. 稳也是建立在盯板、预判、还原、步伐调整等多方面基础上的
          8. 打球要养成盯球、盯对方板的习惯,只有盯住了对方的板,才能预判准确对方的回球线路、远近和轻重,为自己的下板球做好准备
          9. 手法是成功他爹,步伐是成功他妈,步伐在打球中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养成有节奏的小碎步、小垫步的习惯,脚下一直都在动,随时做好左右前后启动的准备
          10. “变”。变是推挡的较高境界。
          11. 力量
          12. 可以大力推,可以减力推,可以推挤
          13. 旋轉
          14. 可以推出下旋,主要是推球的一刹那向下用力,使回球增加变数,让对方去做第二判断,造成对方失误
          15. 落點
          16. 主要根据对方的站位来决定落点,对方的中路偏正手一点往往是他较难受的地方
        5. 正反手發力打
          1. 即正反手的主動發力,以主動加力為主,需要瞬間的爆發力非常好,擰腰帶動手臂進行瞬間制動,但是要注意重心調整,重心不易過高,否則難以連續發力
        6. 彈擊/彈打
          1. 主要是指的生膠或半長膠的反手彈擊技術,反膠也可以彈擊,但是風險相對較大。彈擊在球的上升後期或高點期,快速振動前臂提高撞擊力,彈擊對於手感要求非常高,一般弧線高點的球可以考慮,下旋不強的球也可以彈擊。
    3. 搓球技術
      1. 搓球是一項控球技術,主要處理台內球,通過手腕的細微調節控制球的弧線,搓球並不是一味求轉,而是追求弧線足夠低
        1. 搓球堤一项过渡性技术,用它来对付下旋来球比较稳健
        2. 90%的人都問我怎麼改進接發球,我都會回答他們:「你先回去好好練上半年的搓球,咱們再回來好好研究接發球!」
        3. 千萬別小瞧了正手搓球,這才是接發球第一神技
      2. 正手搓
        1. 相對而言正手搓球掌握起來要比反手搓球難度大,特別是橫板正手搓球,看見來球引拍的時候,球板和前臂是同向的,也就是手腕必須橫向打開的,這是有點難度的,因為橫板的力臂過長
        2. 練習方法
          1. 台內球正手搓
          2. 出台球可直接拉,所以先練台內球
          3. 1
          4. 定點搓
          5. 就是幾乎不用步法的,這主要是慢引拍(一定要引拍),在來球稍微回落時,揮拍迎前去搓,這是最基本的慢搓
          6. 橫板的正手搓主要靠手腕和食指的聯動
          7. 剛開始練的時候要吃住球,揮拍要慢,另外前臂要有跟、送的感覺
          8. 另外搓球引拍的時候,要有重心交換,你比如以右手為例,你引拍到位的時候,準備要揮拍去迎前擊球的那個時間點,那個時間重心是在右腳上的;搓球這個動作結束了,重心要交換到左腳上。搓球時,板形要後仰,觸球那個點要接近底部,大概是5點到5點半之間,差不多那麼個角度。
          9. 2
          10. 並步搓兩點
          11. 你站位稍偏反手位一點,見到來球,左腳向右邁,然後出右腳,這個時候你的手臂要相應地做引拍,右腳落地,引拍基本上也到位了,來球也剛好是該下手搓的時候,所以這個節奏一定要掌握,手腳是並用的。搓球出手以後,右腳還原,然後連接到左腳的還原,待重心再交換到右腳,引拍也就是到位了,來球也是該你下手去搓了,這是第二板。循環往復,這就手、腳、步法都練到了。
          12. 我為什麼說得這麼繁瑣,一個是為了你掌握起來容易一點,另外你日後練習挑打、擺短、劈長,甚至是擰拉,步法幾乎和這個是一樣的,只不過前後幅度、快慢、緊湊程度不同罷了,這就叫練得是基本功。
      3. 類別
        1. 慢搓
          1. 主要用於練習手感,比賽中運用很少,主要是削球手前期用來體會摩擦和控制弧線
        2. 快搓
          1. 擊球時機較早,前臂帶動手腕快速抖動摩擦,回球速度快
        3. 劈長
          1. 以撞擊為主,將球劈到對方白色端線,線路越長,速度越快,威脅越大。劈長和搓球動作差不多,但是前臂向前下方抖動砍劈的發力比較充分
        4. 擺短
          1. 是比賽中運用頻率最高的,在球的上升初期快速觸碰球,控制球的弧線,保證球過網後不出台,弧線越短越好。擺短几乎不主動進行摩擦,以借旋轉,調整拍面為主、下旋球,拍面平一點,向前託過去即可。上旋,拍面立點切過去。
        5. 削球
          1. 削球其實就是搓球的放大版,在中遠台削球步法的調整很重要,主要利用前後步法,左右步法調整身體位置,儘快把球的弧線削低,建議使用生膠或長膠削。削球的動作主要是依靠前臂帶動手腕削,轉腰帶動前臂畫半弧,根據來球旋轉和弧線調整拍面角度和用力方向。一般前衝過來的球,拍面立多一點,在上升期削,抖動前臂藉助對方衝擊力。加轉或高吊,如果用反膠削,則可在下降後期削,儘量等球下降低一點,如果用長膠生膠擊球時期可以提前。
      4. 其它
        1. 如果你真的有一手過硬的、高質量的搓球,那麼對付一般水平的對手及應付一般的業餘比賽都夠了。但現實情況是不少人連這一關就根本沒過!
          1. 搓球中容易疏忽的三個要點
          2. 一、肘沉下去,保證前臂和檯面平行
          3. 把身體重心壓下來,身體前傾,讓肘沉下去,從而保證前臂和檯面平行
          4. 二、肘保持相對固定
          5. 有一次一個球友問我:我怎麼搓球總下網?
          6. 我告訴他:因為你發力不是向前,發力不集中,所以我只要發強下旋,你因為無法抵消我發球的旋轉,自然就下網了。
          7. 而之所以發力不集中,恰恰是因為肘不固定,搓球時肘部總是在那「晃」。
          8. 三、擊球點離身體近
          9. 如果搓球是擊球點離身體過遠,那麼會造成兩個問題:一是發力不集中,二是控球能力下降。
          10. 所以,要想搓球有質量,即搓出旋轉,而且搓出落點,那麼就把重心壓下來,腳步動起來。
      5. 搓球->劈長
        1. 劈長
    4. 發球
      1. 平野美宇勾式發球
        1. 發不轉
        2. 下旋
        3. 上旋
    5. 弧圈球技術
      1. 弧圈球技術是桌球最主要的技術之一,現在很多球都是以弧圈球技術為主,接發球第一板,機會不好的擺短几板,搓幾板,機會好的,直接上手擰了,擰完進入中近台相持,然後到中遠台相持。擰拉、起板、近台相持、中遠台對拉,全部用到的都是弧圈球技術
      2. 類別
        1. 加轉
          1. 你可以想像為正手攻球的放大版,在下降中後期,蹬轉頂右胯,髖關節擰腰發力同時帶動前臂快速向左上前方發力揮拍,並在觸球瞬間進行發力的快速制動,從而對球體邊緣進行快速打磨,製造切向力,從而對球體形成強烈的摩擦。
        2. 高吊
          1. 高吊其實並不是把球拉的很高弧線才叫高吊,其實高吊就是加轉,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我們喜歡把摩擦非常薄,非常轉的球稱為高吊弧圈。最具威脅的高吊弧圈球是半出台的,弧線非常低,非常轉的球,這種球直接反帶不好上手,出台了又不好拉。
        3. 前沖
          1. 前沖弧圈球是目前比賽當中使用最多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你拉的再轉,沒有速度,就沒有什麼殺傷力。但是前沖則是以撞擊為主的發力方式,通過斜撞擊力來製造旋轉提高上台率,所以拉過去的球速度快,弧線低。前沖弧圈球你可以想像為正手發力打的過程中加入了摩擦力,把純粹的撞擊,變為在球體邊緣製造一個切向力,從而撞擊保證了速度,切向力保證了弧線提高上台率。
        4. 快帶
          1. 正手的快帶有點類似於正手攻球,但是不用主動轉腰,來球上升期,前臂向上前方快收,同時身體重心壓低,借力發力,質量非常高
        5. 快撕
          1. 快撕指的反手主動進攻技術,相當於快撥中加入了摩擦,特別相持過程中,純粹快撥沒有什麼速度和質量,但是手腕內曲大一點,加力的時候,前臂帶動手腕進行快速發力,拍面適當向前壓拍進行打磨,那麼就可以製造出旋轉,同時速度也出來了,保證了過網的弧線。現在女子比賽中,反手相持的連續快撕用的非常多,速度極快。
        6. 反撕
          1. 反撕類似於快撕,在來球的上升初期,拍面向前壓好,從左向右,放鬆快收揮動前臂,接球的速度和旋轉,反撕回去。
        7. 反振
          1. 這個技術其實用的非常少,除非對方拉的球質量比較低,弧線不高,那么正反手有點類似於彈擊、彈打的動作,快速抖動前臂,純粹撞擊回去,速度非常快。
        8. 反拉(相持對拉)
          1. 就是我們所說的中遠台相持對拉,其實和我們一般拉弧圈球動作差不多,就是要預判好球的落點和弧線高低,適應對拉的這種節奏和借力使力的感覺,提前預判完成引拍,才能更充分的進行發力。
      3. 建立正確的弧圈球觀念
        1. 理論
          1. 提高進台率
          2. 1
          3. 不拉弧圈,球速最快,弧線為零,進台率低,風險高
          4. 與來球是否夠高有關
          5. 高球,亦可直斜線進台
          6. 2
          7. 弧圈迷人之處, 就是利用弧線來結合 力量 與 旋轉 的威力, 而前衝就是球速與弧線並存的技術. 力量大 旋轉也強, 弧線仍然存在, 這就是 弧圈的奧妙
          8. 1
          9. 第一弧線
          10. 擊球後進台的弧線
          11. 球一開始受到往上摩擦的力量而往上飛高.然而在飛行中, 由於球的強烈旋轉 造成"伯努力"定律中的氣體力學效應,造成球體的上下壓差的不同 而把往上飛的球 硬是往下壓, 因此造成了漂亮的弧線軌跡, 所以稱之為弧圈. 普通的拉球, 隨然有高吊的弧線,但是往下吊的弧線,來自地心引力,並非是強烈上旋所產生的氣壓壓差所牽引. 這也是假弧圈. 假弧圈可以運用在 欺敵 的戰術
          12. 快攻就是力量大 速度快, 轉不轉 不是重點, 但是弧線太過低平,只能用於近台的機會高球. 退中遠台用抽打方式 力量減弱 又沒了旋轉, 殺傷力不強,弧線不好 發大力怕出界, 太小力怕掛網也怕殺傷力不足.
          13. 第二弧線
          14. 二跳的弧線
          15. 弧圈的特質,就是落台後彈起會有一個明顯的前衝力道, 也就是人們說的"尾勁
          16. 以二跳的弧線來定義,比較符合弧圈球的攻擊目的與對弧圈球的定義
          17. 加轉弧圈的第二弧線, 則是快速下墜
          18. 壓抑反擊的能力
          19. 不要因為, 拉一板球被對方擋回就覺得不夠爆, 然後拚命發力爆沖 打到後來變成快攻抽打
          20. 加轉打不出來的人, 打出的前衝根本沒殺傷力呢
          21. 不要老是想一板拉過去就拉死對方. 業餘球友有能力反拉弧圈的人很少, 有能力扣殺弧圈的人更少 (職業選手也不敢輕易扣殺弧圈球阿..)
          22. 反觀快攻抽打,大都是希望發大力一板打死對方,不過由於上旋不強,一但不小心被擋回,球速快 且 低平, 不像弧圈球被擋回那樣 球會冒高, 所以一板沒打死 被擋回之後常常措手不及.....
          23. 運用時機
          24. 有時, 近台高球用抽打快攻 效果比拉弧圈好, 這是 時機不同 應用的技術也不同, 並非每一顆都要拉弧圈.
          25. 小弟近台遇到有機會球,也是二話不說 快攻抽打阿! 然而遇到 太低 or 太沉 or 中遠台的球,還是拉弧圈比較穩定
          26. 擊球原理
          27. 弧圈,就是力量集中 發力摩擦球. 除了摩擦還是摩擦! 初學者不要迷於 先打後磨, 打磨比例 的理論, 而走了歪路. 什麼是打 什麼是磨 ? 中文字的解釋太過複雜, 容易誤解. 摩擦只有厚薄, 打磨沒有先後
          28. 如果把 先打後磨的 打,解釋成 前迎的發力, 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就怕不知道的人 誤認為是要先撞擊 後摩擦,那練的出來 才有鬼
          29. 打磨同時發生就是 厚摩擦
          30. 擊球時機
          31. 上升期拉弧圈
          32. 是很高的技術...由於球剛彈起時衝力大 容易被球頂住不好發力, 要咬球摩擦難度也非常高, 拉的不好 沒有強烈旋轉 殺傷力不足 容易被擋回 , 也沒有弧線不容易過網 反而不穩定
          33. 高點期
          34. 拉前衝為了往前摩擦多些 要在來球的高點末期或者高點,出手要早一些(所以步伐到位要求更高)
          35. 下降期
          36. 拉加轉, 為了往上充分摩擦, 要在來球的下降期(或者下降前期)擊球
        2. 區別
          1. 抽打
          2. 名符其實的先打後磨 打磨結合. 以打為主, 磨擦為輔. 往前撞擊分力較多 往上磨擦力量較小. 嚴格來說, 這不是拉球 更不是弧圈
          3. 加轉
          4. 磨擦發力向上為主, 磨擦較薄 ,附帶撞擊較少 . (誰說這不是打磨結合 ? 一樣有撞擊 只是比例小, 一樣可以解釋成先打後磨)
          5. 前衝
          6. 除了向上發力摩擦 還要往前發力 (這是很多職業教練標準說法) . 板型不要前傾過多, 往前發力摩擦(不是往前撞擊多) , 自然就會摩擦的厚, 當然附帶的撞擊就多. 前衝一樣要打出旋轉,落台後 才有尾勁 , 所以這絕對跟 先打後磨的 抽打 完全不同阿 ! 用先打後磨 打磨結合的說法 容易練成抽打.
          7. 爆沖
          8. 就是用較厚的磨擦, 用更爆的發力, 用瞬間爆發的力量強行做出厚磨擦, 來兼顧旋轉跟速度. 磨擦時間雖然更短, 但是摩擦的厚 磨擦的爆 一樣可以兼顧旋轉. 要打出真正的爆沖, 單靠手臂力量很難達成. 從引拍到迎前的力量傳遞 必須盡量傳遞到小臂, 小臂才做出磨擦. 這是瞬間發生的事情, 除了身體力量要爆, 手感也是關鍵. 光靠 先打後磨 打磨結合的理論 很難體會到這個境界
          9. 內弧
          10. 內弧, 就是大家在談的 包球 打法. 內弧沒練好的人, 拉球很容易拉空 拉漏. 要練的好 所需要的 條件更高. 內弧打出來的弧線 也比較低. 內弧可以運用在近台短球 或者 半出檯球
          11. 外弧
          12. 外弧: 咬球後繼續往上磨擦 內弧:咬球後,有包球磨擦的動作(先往上再往前)
          13. 外弧是舔式,内弧是裹式
          14. 外弧,其实就是咬球式的厚磨擦弧圈。先迎前把球撞进海绵:咬球、吃球,然后顶着球“拉”着往前上走。
          15. 優點
          16. 一是加大了对球的撞击成份,可以使球的速度更快,特别是改为大球后,加大撞击很有必要
          17. 二是不容易漏球,特别是来球比较轻、短、软时。即使是最优秀的运动员,在拉弧圈时,遇到难度大的来球,照样发生过拉漏球的情况
    6. 擰拉技術
      1. 擰拉以前單指反手寧技術,但是現在許昕的直拍正手擰拉也多次使用,效果還不錯。擰拉主要處理台內球,主動製造上旋的一項技術,可以理解為是台內拉球,肘關節作為支撐,利用手腕進行主動發力。
      2. 類別
        1. 反手側擰
          1. 手腕內曲引拍,引拍幅度不易過大,拍面側著垂下來,摩擦球的左側部,可以很好的降低吃旋轉的風險,上台率高,側擰過去的球側拐曲度大。
        2. 反手全擰
          1. 手腕內曲向身體內引拍且幅度較大,拍面壓低,在來球的下降前期,摩擦球的後側中下部,可以最大程度的主動製造摩擦,摩擦旋轉強,主動製造上旋,但是上台率低,非常容易漏球。
        3. 反手爆擰
          1. 手腕內曲幅度較大,手腕快速轉動,發力充分,如果是上旋球,則加大撞擊程度,下旋球則加大摩擦的同時向前發力。爆擰對於擊球時機要求非常高,錯過高點期爆擰的風險極大。一般選擇弧線較高且旋轉不強的球爆擰。
        4. 正手擰拉
          1. 目前這項技術只有許昕用過,橫拍目前還沒有人這樣使用,肘關節架高,手腕逆時針轉動摩擦球的右側部,主動摩擦,直拍正手擰拉的手腕需要十分靈活,拍面也是比較側的去摩擦球,主要是增加突然性。
    7. 挑打技術
      1. 挑打主要指正手挑打技術,直拍相對運用起來更加自如,橫拍相對來說難控制點,所以現在很多正手位的小路球,也會選擇用反手去擰拉,就是為了提高上台率。但是挑打的突然性強,如果有機會的球直接挑打,也更加利於還原。
      2. 類別
        1. 翻挑
          1. 翻挑顧名思義,拍型先後仰,後前傾,主要是處理一些旋轉不太強的下旋球。翻挑注意觸球瞬間這個往前翻手腕的動作,要快速,慢了就成往前翻腕蓋過去了。
        2. 挑拉
          1. 挑拉相當於台內的正手拉球,一般是處理下旋比較強的台內球,主要利用手腕進行轉動摩擦,如果手腕爆發力不好,那麼很難摩擦上台。
        3. 爆挑
          1. 爆挑一般只有當球的弧線比較高的時候才會考慮爆挑,而且還要自己的身體能夠最大程度的進入台內,爆挑的時候,身體最大程度的向上提高重心,很多時候,甚至整個人會騰空,人的重心會伴隨爆挑發力向前撲出去,所以爆挑不建議橫拍運動員頻繁使用,直拍機會好的時候可以考慮。
        4. 晃挑晃撇
          1. 主要是起到突然改變線路的作用,一個挑打的動作去迎球,但是觸球瞬間突然手腕往外側撇,把球撇到相反方向。這種晃挑撇的技術,需要手感控制極其細膩,否則沒把對手騙到,先把自己晃暈了。反手也可以使用晃挑技術,也可以叫晃撇,突然改變線路,平野美宇就經常用。
    8. 其它技術
      1. 放高球
      2. 殺高球
      3. 側切
      4. 推擠
  4. 其它
    1. 判断有两种,一种叫预判,一种叫盯球。盯球在第一位,预判在第二位
      1. 预判=套路
        1. 是根据自己打出的球,在落点和线路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根据对手乒乓球击球的习惯做出的判断
        2. 下一板是在你脑海呈现的,那么就是预判正确
        3. 打的準,才有所謂的預判
          1. 有质量保证的球打得多才能進行預判,有預判就会形成自己的技战术套路,甚至自己的技战术风格
      2. 盯球
        1. 盯球就是盯对方乒乓球击球,盯球触板的一瞬间
          1. 主要还是盯对方乒乓球击球出手的一瞬,盯对方对球摩擦的方向、旋转和快慢
        2. 目標
          1. 01
          2. 盯他球拍触球的这一下
          3. 02
          4. 盯对方乒乓球击球时球拍的板形
          5. 03
          6. 盯对方用力的方向
          7. 04
          8. 盯球速
          9. 05
          10. 盯球出不出台
        3. 盯球的两个要点
          1. 盯球是动眼不动头
          2. 靠头部的转动是无法追上飞速而来的乒乓球的,头部只需要随着转腰引拍的过程自然转动就行。
          3. 盯球的时间段
          4. 1
          5. 对方击球的瞬间要盯球
          6. 2
          7. 来球落台后又弹起的这个时间段
        4. 击球前盯球的三个细节
          1. 1
          2. 要张弛有度,能紧能松
          3. 盯球是跳跃性的。对方击球的瞬间要盯,这时候眼睛是紧的,聚焦了;来球飞过网时不必盯,眼睛是放松的;自己击球前要盯,眼睛是紧张的;回球飞向对方台面时,放松了眼睛不必再盯——这样有紧有松,才能张弛有度
          4. 2
          5. 随即关注对方的动态
          6. 3
          7. 不要老想着盯球的概念
    2. 控制落点
      1. 1
        1. 先要做好衔接
          1. 衔接会影响每板球的回球质量和速度
          2. 銜接
          3. 就是一板球與下一板球之間的關係,它可能是同性球的連接,也可能是不同球的連接
          4. 節奏有銜接,力量也有銜接
          5. 頭一板我方發力打得很重,第二板對方回球很快,如果我仍然傾盡全力去打,球的組合可能就不太合理,不如用一板中等力量,只要出手集中,回球的效果也很好,銜接也很成功,或者頭一板重,再用輕力量拉一板加轉的球,也叫銜接。
  5. 初學基本功練習順序
    1. 1
      1. 反手攻球
    2. 2
      1. 正手攻球
    3. 3
      1. 正反手結合
    4. 4
      1. 正手兩點攻
    5. 5
      1. 正手拉加轉弧圈
    6. 6
      1. 反手拉加轉弧圈
    7. 7
      1. 正手拉前沖弧圈
    8. 8
      1. 反手拉前沖弧圈
    9. 9
      1. 正反手搓球
    10. 10
      1. 發球
  6. 桌球接發球教學
    1. 6種基本旋轉的基本回接方法,逆接法和順接法
      1. 逆接法
        1. 就是逆著桌球旋向的回接方法
          1. 來球為下旋球,回接時,搓就是逆接法
        2. 逆接法特點
          1. 1.逆接法是回接旋向與來球旋向互逆
          2. 2. 易借力打力
          3. 強調易在上升期借力回接
          4. 3. 持球時間長
          5. 逆接法相應板型,恰好可以吃住來球
          6. 4. 回接穩定性高
          7. 持球時間長,相應就可以提高回接穩定性
          8. 5. 避免吃旋轉
          9. 逆接法的合理板型,可以比較容易化解相應的旋轉
          10. 6. 兩個變0拐點
          11. 桌球角速度變0後逆著原來的旋轉方向而旋轉;線速度變0後基本反向運行。
      2. 順接法
        1. 就是順著桌球旋向的回接方法
          1. 來球為下旋球,回接時,提拉就是順接法
          2. 一般而言,順接法比逆接法難度大
          3. 1.順接法是回接旋向與來球旋向相同
          4. 2. 難借力
          5. 通常在下降期主動發力回接
          6. 3. 持球時間短
          7. 順接法相應板型,不易吃住來球
          8. 4. 回接穩定性低
          9. 持球時間短,相應就降低了回接穩定性。
          10. 5. 容易吃旋轉
          11. 順接法,對人的爆發力要求更高,否則很容易吃旋轉
          12. 6. 只有一個變0拐點
          13. 桌球角速度順著原來的旋轉方向而旋轉;線速度也是變0後基本反向運行。
  7. 基础乒乓球训练十二式
    1. 乒乓球的五大要素
      1. 乒乓球的每个技术动作都离不开五大要素,每个动作都是以五大要素为基础的
      2. 五大要素
        1. 力量
          1. 指的是爆發力,瞬間釋放身體的力量
          2. 合理的传递和释放,这就是我们乒乓球爱好者需要掌握的要点
          3. 調整力量大小的方式
          4. 调整腿部蹬地的力量,调整腰部转动的速度,调整前臂收缩的速度,通过调整各个“发力零件”来改变力量的大小
        2. 速度
          1. 在乒乓球运动中,我们强调相对速度,也就是每板球之间的速度变化
          2. 透過改變撞擊球點的部位達到速度的變化
        3. 旋轉
          1. 旋转的作用是给对方制造困难,使对方回球失误
        4. 弧線
          1. 很多资深教练认为弧线是乒乓球技术中的精髓
          2. 弧线通过摩擦产生,通过力量、摩擦力度、发力方向和击球部位,可以制造出不同的弧线。我们强调“制造弧线”的概念
        5. 落點
          1. 落点是战术意识的体现
      3. 腿、腰、手协调统一
        1. 身体的协调性在于腿、腰、手的统一
      4. 訓練
        1. 正手攻球
          1. 握拍
          2. 横板选手的握拍相对简单,将拇指扣住拍柄斜面处,食指置于球拍背面拍肩处,其余三指自然握住拍柄
          3. 目前优秀的横板选手在正反手击球时,拍形十分固定,球拍在手中没有换握的过程,这样可以使球拍更加稳定,并且可以使正反手转换过程更加流畅。
          4. 站位
          5. 身体距球台端线约为一尺左右,两脚置于肩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中,左脚比右脚向前10公分左右。如果两脚的前后间距过大,会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定,还会影响移动时的起动速度。准备动作时,右肩略低于左肩,两腿弯曲,上身向前稍倾,腹部内收,用两脚的前脚掌支撑身体重心
          6. 引拍
          7. 击球前的引拍过程非常重要。很多业余爱好者习惯用手臂打 球,而忽视了身体的协调用力。正确的击球方法应该为:以腰带手,完成引拍。即腰部顺时针小幅度转动,通过腰部带动整个手臂向后引拍,将身体重心压向右腿。引拍时,前臂以肘部为轴,顺时针向外侧展开,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腋下部位应保证大概6、7公分的距离,避免手手臂夹得过紧,导致肌肉僵硬
          8. 击球
          9. 当来球落台刚刚跳起时,逆时针向回转腰,同时收缩前臂击球。击球时,球拍与球台的夹角稍大,只要略微压住即可,然后向前上方发力,这样可以更好地撞击来球。击球时需要注意:右腿蹬地,同时转腰、收腹,将身体重心转移至两腿间;用球拍正面迎球,接触球体中部偏上的部位;尽量在来球的最高点触球;腹部转至与球台端线平行;前臂收缩至身体中轴线附近
          10. 还原
          11. 击球完毕后,要迅速降低身体重心,将右肩稍下沉,便身体与球台保持一定的夹角,手臂自然放松,身体重心转移至右腿,保持身体放松。
        2. 步法移动
          1. 跨步
          2. 并步
        3. 学习反手近台攻球技术
  8. 乒乓球友经验:34句话 解决你所有技术难题
    1. 1
      1. 你能发出多转的球,你就能接住对方多转的球。想处理好接发球,从发球开始
    2. 2
      1. 你能拉出多转的弧圈球,就能防住对方多转的弧圈球。
    3. 3
      1. 乒乓球步法中:左脚管左右移动,右脚管前后移动。如果你左右移动不好就多从左脚找原因,如果前后移动不好,就多从右脚找原因。而乒乓球步法中,最难的是前后移动,特别是削球打法。
    4. 4
      1. 打球时,不管脚下怎么动,上半身的“架”不能散。
      2. 评:下盘要稳,上身才能不乱,马步一定要扎好
    5. 5
      1. 球拍时刻在反手处于防守状态,但时刻准备打正手。因为一般来说,由反手到正手容易,但由正手回反手困难
    6. 6
      1. 站位:无论有多困难也要坚持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且右腿始终是虚的
    7. 7
      1. 横拍的握法是,二指捏着,三指护着;用力的要求是:松而不晃,紧而不僵
    8. 8
      1. 叨着点、软着点、搂着点、窝着点,这是持拍的要求
    9. 9
      1. 反手拨球动作要点:右肩下沉,右胯内收;引拍时右肘收回(不能架着);窝腕。
    10. 10
      1. 反手拨球时,引拍是从肚脐上部,即“胃”的位置出手,太偏左或太偏右都不对
    11. 11
      1. 反手拨球时,如果小臂最上侧的那条肌肉感觉到吃劲,那整个动作就对了
    12. 12
      1. 反手拉球:动作再大点,左肘向后一顶
    13. 13
      1. 正手攻球动作是否正确:面对镜子做正手攻球动作,如果挥拍结束后(拍挥到前额时),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小臂完全挡住了大臂,就说明你的挥拍动作是对的。如果镜子中的小臂在大臂的左面,说明挥拍向前的幅度小(可能导致抬肘、翻腕等毛病);如果镜子中的小臂在大臂的右面,说明你挥不到位(可能是转腰、迎前不足等)。
    14. 14
      1. 左手在打球时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地说,就是左手与右手同时做对称运动
    15. 15
      1. 反手拉球就象是拉弓射箭
    16. 16
      1. 反手拔球时,肘部要随引拍动作向肋部收回,同时沉右肩,重心向左、虚右腿。
    17. 17
      1. 击球结束挥到额间/头顶时,身体重心已经下来了,而不能还随手停在那里“造形”
    18. 18
      1. 在弧圈球一统天下的今天,削是能挡住真正高手弧圈冲击的主要长胶技术,磕、挡等技术由于速度慢,是无法和其抗衡的。
    19. 19
      1. 专业运动员敢站在反手位大角接发球,是因为他有扑正手这一下。
    20. 20
      1. 扑正手的关键是腾空击球。
    21. 21
      1. 高抛发球难点在抛得高且稳,左手抛球时向上送一下,就会抛得高且稳
    22. 22
      1. 如果正手总练不好,可以从肩找找原因
    23. 23
      1. 搓球一定要让拍子超过球,才会搓得更转
    24. 24
      1. 空手挥拍练习不是要把动作做得多么标准,关键是体会腰控制手臂的感觉。
    25. 25
      1. 多球练习用腰的感觉时,最好从借力防守开始。
    26. 26
      1. 关键要练好正手攻、反手拔,再会发球和搓球就能应付一阵子了,业余比赛用不上那么多的复杂技术,无非是左来左打,右来右打。
    27. 27
      1. 侧身和扑正手是“一对”技术,学会这两手才能象柳承敏那样满场飞。
    28. 28
      1. 侧身拉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两步侧身,先动左脚。二是球从对方案子反手位“边线”出台。
    29. 29
      1. 业余横拍选手要从反手开始。
    30. 30
      1. 打个比方:直拍是兵器中的宝剑,横拍是长枪(不是大刀)。
    31. 31
      1. 练基本功、感觉比姿势重要
    32. 32
      1. 基本功练的是快速对攻、而不是连续对攻。
    33. 33
      1. 击球时引拍不引肘
    34. 34
      1. 打球的关键:一是判断,二是手感,这才是高手“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