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緒~宣統年間
  2.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1. 背景
      1. 義和團
        1. 仇洋反教的排外氣氛
        2. 起於山東,以"扶清滅洋"為口號
    2. 開頭
      1. 光緒26年(西元1900年,庚子年)慈禧太后信任義和團且主動向各國宣戰
    3. 經過
      1. 俄、德、法、美、日、奧、義、英等八國組成聯軍,攻陷北京
      2. 慈禧太后帶者光緒逃往西安
      3. 東南各省因與各國商議"東南互保"而免於戰火的波及
    4. 結果
      1. 光緒27年簽訂辛丑和約
        1. 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史上最多)
        2. 拆除北京至出海口的砲台
        3. 允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使館等地區
    5. 影響
      1. 北京門戶洞開
      2. 慈禧推行庚子後新政
  3. 庚子後新政與立憲運動
    1. 庚子後新政
      1. 背景
        1. 八國聯軍後,慈禧太后為挽回人心,開始推動改革
      2. 內容
        1. 多與戊戌變法相同
          1. 廢除八股文
          2. 光緒31年(西元1905年)廢除實行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
    2. 立憲運動
      1. 背景
        1. 日俄戰爭影響
          1. 起因
          2. 日、俄兩國為爭奪中國東北的權益
          3. 結果
          4. 日本戰勝俄國,其勢力進入東北
          5. 引響
          6. 清廷仿日本進行立憲
      2. 經過
        1. 光緒32年下詔準備立憲
        2. 宣統3年成立「責任內閣」(被批評為「皇族內閣」)
      3. 結果
        1. 立憲派人士大為失望,轉而支持革命
  4. 革命運動的興起
    1. 背景
      1. 清末,知識份子面臨內憂外患,紛紛尋找救國途徑
        1. 立憲派
          1. 主張實施君主立憲制
        2. 革命派
          1. 主張推翻君主體制,建立民主共和國
    2. 最早主張革命的領導人物
      1. 孫中山
    3. 發展
      1. 興中會的成立
        1. 光緒20年(西元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
        2. 受到甲午戰爭戰敗的刺激
      2. 同盟會的成立
        1. 全名「中國革命同盟會」
        2. 光緒31年(西元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
        3. 組織
          1. 興中會結合其他革命團體
        4. 綱領
          1. 驅除韃虜
          2. 恢復中華
          3. 創立民國
          4. 平均地權
        5. 最壯烈的革命行動
          1. 宣統3月3月29日(西元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之役」
  5. 武昌起義
    1. 武昌起義
      1. 背景
        1. 宣統3年(西元1911年,辛亥年),清廷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引發保路運動(以四川省的抗爭最為激烈)
      2. 經過
        1. 清廷調動湖北的軍隊進入四川鎮壓,革命黨趁機在8月19日(陽曆10月10日)發動「武昌起義」
      3. 結果
        1. 一舉成功,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
    2. 中華民國的成立
      1. 背景
        1. 武昌起義成功
      2. 時間
        1. 民國元年(西元1912年)元旦
      3. 經過
        1. 各省代表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2. 由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