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綱
    1. ·跨國公司投資架構之思維
    2. ▶設立非法人實體:發貨倉、辦事處、分支機構、營業代理商
    3. ▶設立法人實體: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公司、營運公司
    4. ▶租稅協定之應用(雙邊避免重複課稅)
    5. ·股權架構設計與股東協議書之擬定
    6. ▶投資架構設計(以美國投資為案例)
    7. ▶股東(合資)協議書擬定應注意的議題(股東保全措施與退場機制)
    8. ·台美快速雙重課稅減免法案(單邊避免雙重課稅)
    9. U.S.-Taiwan Expedited Double-Tax Relief Act (EDTRA)
    10. (預定2025 中美國參議院完成立法並待台灣政府提出互惠法案後才實施)
  2. ·跨國公司投資架構之思維
    1. 投資架構一定要先考慮是否有租稅協定才決定投資實體 ▶跨國公司投資架構之實體選擇(建議不要再使用境外公司進行投資) ▶設立非法人實體:發貨倉、辦事處、分支機構、營業代理商(合夥組織?) ▶設立法人實體: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公司、營運公司
    2. 租稅協定國家重複課稅風險較低可考慮選擇非法人實體
      1. 日本
      2. 韓國
      3. 荷蘭
      4. 德國
      5. 法國
      6. 英國
      7. 捷克
      8. 波蘭
      9. 加拿大
    3. 稅協定國家重複課稅風險高偏向選擇法人實體
      1. 美國
      2. 墨西哥
      3. 巴西
    4. 特定國家雖然和台灣有租稅協定但考慮當地國法規限制或稅局缺乏國際租稅法規概念者,則建議選擇法人實體,例如:越南、印尼、泰國等。
  3. 設立(非)法人實體的投資架構與投資類型
    1. ·非法人實體在租稅協定下的分類
      1. > 常設機構:發貨倉、採購功能辦事處、獨立營業代理商
      2. ▶ 非常設機構:固定營業場所、專案(工地)辦事處、非獨立營業代理商
    2. ·非法人實體的投資類型
      1. > 提供營運資金
      2. > 提供資產或服務協助
    3. ·法人實體在投資架構下的分類
      1. > 股份有限公司(C-Corp)
      2. > 有限責任公司(LLC)
      3. > 有限合夥組織(LLP)
    4. ·法人實體的投資類型
      1. > 資本(普通股與特別股):投資收益為“股利”
      2. > 融資(一般借款、可轉換公司債、背書保證):投資收益為“利息”
      3. > 授權(授權委託製造、授權委託研發、授權委託配銷: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投資收益為“權利金”
  4. 租稅協定 Article 5 常設機構:專案型與服務型常設機構
    1. 投資架構一定要先考慮是否有租稅協定才決定投資實體
    2. 租稅協定 Article 5 常設機構:專案型與服務型常設機構
    3. OECD & US Tax Treaty Article 5.3: (專案型常設機構)
      1. A building site or construction or installation project constitutes a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only if it lasts more than six months.
      2. (台灣與其他國家租稅協定採用6個月)
    4. UN Tax Treaty Article 5.3: (專案型與服務型常設機構)
      1. a) A building site, a construction, assembly or installation project or supervisory activities in connection therewith, but only if such site, project or activities last more than six months;
      2. b) The furnishing of services, including consultancy services, by an enterprise through employees or other personnel engaged by the enterprise for such purpose, but only if activities of that nature continue within a Contracting State for a period or periods aggregating more than 183 days in any 12-month period commencing or ending in the fiscal year concerned.
      3. (台灣與其他國家租稅協定採用 UN Model)
  5. 租稅協定 Article 5 常設機構:固定營業場所(排除項目)
    1. 租稅協定 Article 5 常設機構:固定營業場所(排除項目)
    2. Article 5.4:
    3. Notwithstanding the preceding provisions of this Article, the term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shall be deemed not to include:
    4. a) the use of facilities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storage, display or delivery of goods or merchandise belonging to the enterprise;
    5. b) the maintenance of a stock of goods or merchandise belonging to the enterprise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storage, display or delivery;
    6. c) the maintenance of a stock of goods or merchandise belonging to the enterprise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processing by another enterprise;
    7. d) the maintenance of a fixed place of business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purchasing goods or merchandise or of collecting information, for the enterprise;
    8. e) the maintenance of a fixed place of business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on, for the enterprise, any other activity;
    9. f) the maintenance of a fixed place of business solely for any combination of activities mentioned in subparagraphs a) to e),
    10. provided that such activity or, in the case of subparagraph f), the overall activity of the fixed place of business, is of a preparatory or auxiliary character.
  6. 主要主題 7
    1. 租稅協定 Article 5 常設機構:非獨立營業代理人
    2. Article 5.5:
    3. Notwithstanding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s 1 and 2 but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6, where a person is acting in a Contracting State on behalf of an enterprise and, in doing so, habitually concludes contracts, or habitually plays the principal role lea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contracts that are routinely concluded without material modification by the enterprise, and these contracts are
    4. a) in the name of the enterprise, or
    5. b) for the transfer of the ownership of, or for the granting of the right to use, property owned by that enterprise or that the enterprise has the right to use, or
    6. c) for the provision of services by that enterprise,
    7. that enterprise shall be deemed to have a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in that State in respect of any activities which that person undertakes for the enterprise, unless the activities of such person are limited to those mentioned in paragraph 4 which, if exercised through a fixed place of business (other than a fixed place of business to which paragraph 4.1 would apply), would not make this fixed place of business a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that paragraph.
  7. 設立(非)法人實體的投資架構與投資類型
    1. ·非法人實體在租稅協定下的分類
      1. > 常設機構:發貨倉、採購功能辦事處、獨立營業代理商
      2. ▶ 非常設機構:固定營業場所、專案(工地)辦事處、非獨立營業代理商
    2. ·非法人實體的投資類型
      1. > 提供營運資金
      2. > 提供資產或服務協助
    3. ·法人實體在投資架構下的分類
      1. > 股份有限公司(C-Corp)
      2. > 有限責任公司(LLC)
      3. > 有限合夥組織(LLP)
    4. ·法人實體的投資類型
      1. > 資本(普通股與特別股):投資收益為“股利”
      2. > 融資(一般借款、可轉換公司債、背書保證):投資收益為“利息”
      3. > 授權(授權委託製造、授權委託研發、授權委託配銷: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投資收益為“權利金”
  8. 主要主題 9
    1. 美國人喜歡LLC=> 個人稅負容易
    2. C-corp==> 兩稅合一 對公司簡單
  9. 台美雙邊投資有效稅率計算與比較
    1. 台美快速雙重課稅減免法案生效前
      1. > 台灣母公司投資美國子公司之有效稅率44.7%(未考慮美國州稅) 美國課徵稅額=100×21%+ (100-21) x 30% = 44.7% 台灣課徵稅額=(100-21)×20%(100-21)×30%<0台灣無額外應付稅額
      2. 美國母公司投資台灣子公司之有效稅率3 台灣課徵稅額=100×20%+(100-20) x 21% = 36.8% (美國內地稅法提供台灣股利免稅,若屬CFC所得則採用間接稅額扣抵法,因此美國不會加徵額外稅負)
    2. 台美快速雙重課稅減免法案生效後(台灣沒有提供間接稅額扣抵,台灣投資美國有效稅率高於美國投資台灣,產生差別待遇)
      1. 台灣母公司投資美國子公司之有效稅率36.8%(未考慮美國州稅) 美國課徵稅額=100×21%+(100-21) x 10% = 28.9% 台灣課徵稅額=(100-21)×20%(100-21)×10%=7.9%(合併總稅負:
      2. 美國母公司投資台灣子公司之有效稅率28% 美國課徵稅額=100×20%+ (10020) x 10% = 28% (美國內地稅法提供台灣股利免稅,若屬CFC所得則採用間接稅額扣抵法,因此美國不會加徵額外稅負)
    3. 台美快速雙重課稅減免法案生效後(台灣提供間接稅額扣抵,台灣投資美國有效稅率接近美國投資台灣,產生公平待遇)
      1. 台灣母公司投資美國子公司之有效稅率28.9%(未考慮美國州稅) 美國課徵稅額=100×21%+(100-21) x 10% = 28.9% 台灣課徵稅額=(100-21)×20%-28.9%<0(合併總稅負28.9%)
      2. 美國母公司投資台灣子公司之有效稅率28% 美國課徵稅額=100×20%+(100-20) x 10% = 28% (美國內地稅法提供台灣股利免稅,若屬CFC所得則採用間接稅額扣抵法,因此美國不會加徵額外稅負)
  10. 股東協議書內容 與 應注意事項
    1. 股東(合資)協議書內容與應注意事項(1)
      1. 股東(合資)協議書內容與應注意事項(1)
        1. (因應不同行業,協議書內容會有不同的設定與調整)
      2. (1)出資方式與金額:
        1. 約定各股東的出資金額,設定登記資本額與實收資本額的時間表。
        2. 約定各股東的出資方式,以非現金出資(技術、勞務、智慧財產)設定評價或驗證其金額的方式(技術股?)。
        3. 非現金出資取得的股份轉讓或退出時產生的稅負應由公司或股東個人負擔之責任條款設定。
        4. 採用股東借款的狀況(公司臨時資金調度或短期虧損)、償還借款程序、將股東借款轉換為股本的方式。
      3. (2)股權類型:
        1. 定義每位股東的股權種類,比例和相對應的股份數量,包括普通股與特別股(可轉換公司債)。
        2. 詳細記載特殊表決權的約定(例如特別股具有多表決權或無表決權)。
        3. 詳細記載減資、股份轉讓或特別股與公司債轉換為普通股時的條件與計價方式(例如公司淨值法或市價法)。
        4. 國外都用普通股|反而沒有特別股 Common Share-A Class Common Share-B Class ...... 要注意表決權的約定 市場價格法|評價公司價值
      4. (3)盈餘分配與員工獎酬:
        1. 記載普通股盈餘的計算方法、股利分配的時間點、以及是否允許期中分配當期盈餘、減資彌補虧損等
        2. 記載特別股或可轉換公司債的股息或利息支付方法,例如固定孳息或參與利潤分配。
        3. 提列一部分盈餘作為員工獎酬機制,或設計員工選擇權計畫(ESOP)。
      5. (4)業務範圍:
        1. ● 定義合資事業以及轉投資事業的經營目標與範圍,可包括投資區域限制,例如大陸、美國、歐盟等。
        2. 規範業務範圍與執行人(執行長、總經理或執行董事),確定的職份權責範圍、簽約權限、資金使用額度等。
        3. 規範收購與處分業務單位(員工與資產)的方式與限制。
        4. Special Purpose Viehel SPV
        5. 約定哪國家可以進入&權利範疇
    2. 股東(合資)協議書內容與應注意事項(2)
      1. 股東(合資)協議書內容與應注意事項(2)
      2. (5)設立公司:
        1. 若為現有公司,應將新舊股東的責任與股權正確劃分,包括發行新股或購買舊股,是否更改公司型態。
        2. 若為新設公司,應確定公司型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合夥組織等)並約定公司登記事項。
        3. 無論採用現有公司或新設公司,公司章程均必須依據股東協議書內容進行修改或擬定。
        4. 美國有S-Corp. 只有美國人可以設立| 一但跟非美國人合資,就要改成C-corp. 美國人的租稅優惠會減少,這樣會爭執!
      3. (6)公司治理:
        1. 董事會與各種委員會之設立(審計委員會、獎酬委員會等),以及召開董事會的時間表。
        2. 選任董事長與獨立董事成員的方法,以及董事成員涉及公司經營管理的限制。
        3. 定義重大議案並設定通過重大議案的比例(例如三分之二以上或全數董事通過)。
        4. 要有監察人設置在董事會中, 才能平衡董事會萬一有問題的監理、備援、等等 新創公司,可以邀請獨立董事(技術、社會地位、學術、律師、會計師等等)|得獨董得董事會 何謂重大議案? 也需要列出放在股東協議書的附錄中
      4. (7)審計查核:
        1. 約定股東對公司財務報表的查核的頻率和程序(可參照公司法及相關規定)與公司適用的會計準則。
        2. 約定選擇審計會計師的條件,並確保查核條款包括股東權利和責任的細節。
        3. 約定特殊目的查核與進行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程序的執行。
        4. 不同會計準則,會計結算會不同:IFRS,....
      5. (8)退場機制:
        1. 制定退場機制由其他股東得以帳面價值或市場價值優先承購;
        2. 或由公司購回時則要建立『庫藏股』機制;
        3. 若其他股東放棄優先承購權,將股權轉讓給第三方需符合一定的條件,例如獲得其他所有股東的同意。
        4. 設定達特定條件後所有股東均退場(例如公司虧損達到實收資本額之五倍),啟動解散清算程序。
        5. 設定彈性的退場機制, 優先承購、 公司收回、 轉讓第三方、 股東全部退出、 啟動解散機制 避免最後亂成一團|有人要硬凹|有人一直想要撐下去
    3. 股東(合資)協議書內容與應注意事項(3)
      1. 股東(合資)協議書內容與應注意事項(3)
      2. (9)智慧財產:
        1. 制定公司智慧財產的法定所有權申請與設定範圍,以及授權使用的限制與收取權利金的計價方式。
        2. ● 制定公司使用他人智慧財產的授權使用範圍,以及轉授權使用的限制與支付權利金的計價方式。
        3. ● 制定產品與智慧財產的『出口管制』程序、雲端傳輸與個人資料保護等風險管理機制
        4. 訂出原則|另行約定之| 放到哪個子公司?| 如何授權、如何歸屬專利| 最後可能有賠償問題
      3. (10)競業禁止:(股東保全措施)
        1. ● 在協議中加入競業禁止條款,防止股東在協議期間或退場後利用公司資訊從事其他競爭性業務。
        2. 明確約定競業禁止的範圍、時限性和地域限制。
        3. 確定構成競業行為時,應約定懲罰方式與賠償金額,達到一定嚴重程度者強制退場或撤銷股權。
        4. 特別約定哪些國家、業務機密範圍不能使用 萬一有股東違反,可設立強制退出股權;
      4. (11)違約處理:(股東保全措施)
        1. 在協議中設計違約條款,避免股東實質上違反股東協議相關約定,嚴重影響到其他股東權利。
        2. ●確定構成違約行為時,應設定違約金計算方式,達到一定嚴重程度者強制退場或撤銷股權。
        3. 明確約定違約時調查、通知、陳述、補正、認定等程序,並考量是否設計懲罰性違約金等處罰。
        4. 約定萬一違反公司執行、犯法、執行原則 的違約處理條款 股東保全問題,在川普上任供應鏈斷鏈等等越來越嚴重
      5. (12)爭端訴訟程序:
        1. 設定股東協議書的管轄地相關法律,以及採用仲裁機制或法院裁決。
        2. ● 明確約定採用爭端解決的仲裁機構或指定提交訴訟的法院名稱。
  11. Key Note
    1. 國外設立公司|要找律師、不是找會計師
      1. 股東協議書
      2. 公司章程
      3. 分支主題 3
      4. 公司的真正核心
    2. 國外沒有技術股
      1. 直接用技術出資人&資金出資人,在股東協議書寫明就好
    3. 國外沒有『股東往來』的垃圾會計科目
      1. 一切都是有借錢、有股份、有協議、有償還條款的標準程序
    4. 國外都用普通股|反而沒有特別股
      1. Common Share-A Class
      2. Common Share-B Class
      3. ......
    5. 要注意表決權的約定
    6. 市場價格法|評價公司價值
    7. 美國CEO很重要
    8. 歐洲Managing Director 才是重要
      1. 董事會中代表公司
      2. 也肩負公司業務代表人
      3. 最好一個「執行董事」|超過一個執行董事、要約定執行權限、業務管理範圍、等等
      4. =日本的『取締代表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