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種類
    1. 時間
      1. 穩定性噪音
        1. 不變或變化不大
        2. 測動性測定5~10sec
        3. TWA
      2. 變動性噪音
        1. 隨時間變化,如交通音量
        2. Leq(均能音量)
      3. 間歇性噪音
      4. 衝擊性噪音
        1. 達最大振幅0.035sec
        2. 減少3木dB只需0.5sec
        3. 二個最大值間隔1sec以上
        4. Lmax(最大音量),或累積分佈圖L50
        5. 沖床,沖壓機,裁斷機,槍擊
    2. 頻率
      1. 單一頻率之純音
      2. 數個純音之噪音
      3. 連續頻譜之噪音
    3. 頻率
      1. 超低頻音(infrasound) <20Hz
        1. 人耳無法聽到
        2. 20Hz=聽力閾值=人耳可聽見最微弱聲音
      2. 人耳可聽(20~20KHz)
        1. 20~75Hz可以刺激器官而造成共振
        2. 20~100(130dB)引共振及附加效應=人體內臟共振(嘔吐/眼花/頭暈/咳嗽)
      3. 超高頻率(ultrasound),>20kHz
        1. 人耳無法聽到
        2. 牙醫師鑽孔器,超音波清洗,空氣噴射器,噴射機,火箭引擎
        3. 嘔吐/頭疼/暈眩
    4. 產生源
      1. 交通噪音
      2. 工廠
      3. 營建
      4. 生活
  2. 基本公式
    1. 音速C(m/s)
      1. C=20.05*T^0.5=λf=λ/T
    2. 音壓P(N/m^2, Pa)
      1. 20μPa~100Pa
      2. 壓力來回變化
    3. 音壓級LP(dB)
      1. Lp=20Log(P/Po)
      2. Po=20μPa
      3. 200Pa人的耳朵會痛(140dB(A)
      4. 兩處音壓級平均
        1. LPT=10Log[10^(Lp1/10)+(Lp2/10)+...]-10LogN
      5. 扣除背景噪音
        1. LPT=10Log[10^(Lp1/10)-(Lp2/10)+...]
      6. 兩音源相加
        1. LPT=10Log[10^(Lp1/10)+(Lp2/10)+...]=10LogN+LP
      7. 距離衰減
        1. Lp2=Lp1-20Log(r1/r2)
    4. 功率W(J)
      1. 單位時間輸出的能量
    5. 音功率級Lw(dB)
      1. Lw=10Log(W/Wo)=LI+10LogS
      2. Wo:10^-12W
      3. 距離衰減
        1. Lw=LP1+10Log4πr^2=Lp2+10Log4πr^2
      4. 額外衰減
        1. 空氣
          1. Ae1=7.4*10^-8*f^2*r/φ
          2. φ:相對濕度(%)
        2. 雨/雪/霧/植物/大氣擾動/音屏
    6. 音強度I(W/m^2)
      1. I=P^2/ρc=W/A=W/4πr^2
      2. P:音壓
      3. ρ:介質密度 1atm15℃dry air=1.23kg/m^3
      4. c:音速m/s
      5. ρc=400Pa-s/m
      6. Wo=1m^2
    7. 音強度級LI(dB)
      1. LI=10Log(I/Io)≒Lp
      2. Io=10^-12W
    8. N音幅頻帶
      1. fo=(f1*f2)^0.5
      2. f2=2^(N/2)*f1
      3. f1=2^(-N/2)*f1
      4. B=f2-f1=β*fo
      5. β=0.707)N=1), β=0.231(N=1/3)
  3. 評估公式
    1. 暴露劑量D(%)
      1. D=100*(C1/T1+C2/T2+...)
      2. T:容許暴露時間=8/(2^(L-90)/5)(hr)
      3. 五分貝原理(90dB 8hr)
    2. 時量平均音量TWA
      1. TWA=16.61Log(D/12.5t)+90
      2. D:暴露劑量
      3. t:暴露時間(hr)
    3. 均能音量Leq
      1. Leq=10Log[F*10^(Lp/10)+F*10^(Lp/10)+...]
      2. F=暴露時間/總暴露時間
    4. 日夜音量Ldn
      1. Ldn=10Log[0.625*10^(Ld/10)+0.325*10^(Ln+10)/10]
      2. Ld:日間均能音量 07:00~22:00
      3. Ln:夜間均能音量 22:00~07:00
    5. 響度級(唪)
      1. 人聽力感覺聲音的大小
      2. 1000Hz純音比較感覺聲音大小相同的LP值
      3. L=Lmax*(1-F)+F*ΣL
      4. L響度(Sone)=2^(LL-40)/10
      5. F:頻帶校正係數
      6. LL:響度級(唪)
    6. 感覺噪音級PNL(dB)
      1. PN=Nmax*(1-F)+F*ΣN
      2. PN:感覺喧鬧度(noy)=2^(PNL-40)/10
      3. PNL=33.3Log(PN)+40
      4. F:頻帶校正係數(八頻帶=0.3, 1/3頻帶=0.15)
    7. 噪音定規曲線(NC)
  4. 危害
    1. 聽力損失(主要)
      1. 因素
        1. 個人差異
          1. 男>女
        2. 頻率
          1. 頻帶集中>不集中
          2. 高>低
        3. 暴露時間
          1. 長>短
          2. 連續性>間斷性
          3. TTS與時間對數值成線性關係
        4. 音壓級
          1. TTS與LP(80~130dB)成線性關係
          2. 100&110dB v.s.110&120dB造成的聽力損失差異相同
      2. 分類
        1. 復元情形
          1. 結論
          2. TTS會造成等量NITPS
          3. 暫時性TTS
          4. 又稱聽力疲勞
          5. TTS40或50dB=臨界TTS,超過會造成NIPTS
          6. 可聽見聲音最低極限值之敏感度減低經過一段時間而消失
          7. 永久性NIPTS
          8. 可聽見聲音最低極限值之敏感度減低終生無法消失
        2. 造成的原因
          1. 感音性聽力損失
          2. 過度噪音造成聽力之損失
          3. 傳音性聽力損失
          4. 疾病或外傷中耳或外耳受傷
          5. 老年性失聰
          6. 又稱重聽
          7. 生理自然老化
      3. 基底膜內的柯氏器受損
        1. 聽力外傷
          1. 響度極大的衝擊性噪音導制柯氏器嚴重振動,部份被撕開造成結構性損害
        2. 柯氏器傷害
          1. 長期LP導致毛細胞與柯氏器附屬結構的退化
    2. 心理上
      1. 煩噪,懼怕,影響心理平衡
    3. 生理上
      1. 驚恐,壓力感,失眠,加速脈搏跳動,血壓與肌肉緊張
    4. 遮蔽效應
      1. 小聲音被大聲音所遮蔽
      2. 頻率愈近似,效應愈明顯
  5. 防護
    1. 行政管理
      1. 安排勞工暴露時間表
      2. 安排機械運轉時間表
      3. 輪班
    2. 工程控制
      1. 音源控制
        1. 減少機械振動
          1. 用混凝土穩固馬達基礎
          2. 鬆動或損壞之零件更換
        2. 減少衝擊
          1. 木梭織布機換為無梭織布機
          2. 平板金屬片以鐵鎚敲彎改用鉗子
        3. 減少摩擦
          1. 加潤滑油
          2. 更換低摩擦材質
        4. 減少共振體
          1. 工程減振
      2. 傳播途徑控制
        1. 吸音材料
          1. 吸音材
          2. 吸音係數
          3. α吸收係數=ΣAT/ΣAo=(Ia+It)/Ii
          4. ΣAT:總吸收音=S1*α1+S2*α2+....(沙賓)
          5. 開放窗戶α=1
          6. S1:材料面積(m^2)
          7. Ia:吸收音強度(W/m^2)
          8. It:透過音強度(W/m^2)
          9. Ii:入射音強度(W/m^2)
          10. 噪音減少係數NRC
          11. 250,500,1000,2000 α的算術平均值,為0.05倍數
          12. 機制
          13. 內部摩擦損失
          14. 黏滯流動損失
          15. 評估
          16. △Lp=10Log(AT2/AT1)
          17. 消音器
          18. 只用於減少空氣的傳送音(固體不適用)
          19. 種類
          20. 散失型
          21. 襯裡
          22. 反應型
          23. 膨脹室,管道邊共鳴腔,多孔管,干涉管,彎管
          24. 已商業化(噴射氣流)
          25. 擴散式
          26. 膨脹式
          27. 多噴口擴散式
          28. 限制流動式
          29. 內襯吸音覆蓋物
          30. 空氣覆蓋
          31. 遮音材
          32. 材質
          33. 鋼鐵
          34. 木心板
          35. 石膏板
          36. 玻璃
          37. 混凝土
          38. 聚氯乙烯塑膠
          39. 種類
          40. 單牆
          41. 密封及雙牆
          42. 雙牆
          43. 防音牆
          44. 參數
          45. 音傳送等級STC
          46. 評定隔板的音傳損失,以500Hz之傳送損失值表示
          47. 衝擊絕緣等級IIC
          48. IIC=INR+51
          49. 樓板以一個標準衝擊機械衝擊,聲音絕緣大小以500Hz值表示
          50. 衝擊性噪音評價INR
          51. INR=10表示提供令人滿意還要好10dB
          52. 振動絕緣
          53. 減少振動力傳送至結構物
          54. 振動源
          55. 衝擊力
          56. 使用緩衝材料,如軟金屬,橡膠,塑膠)
          57. 不平衡的旋轉或往復運動
          58. 非持續不斷的摩擦
          59. 潤滑油
          60. 交界面物質改良
          61. 不穩定流體流動(擾動,渦流)
          62. 改變流體方向
          63. 改變流體結構形狀
          64. 磁力作用(馬達,變壓器)
          65. 無法改變
          66. 機械相互作用(軸承,齒輪)
          67. 用較細或短齒輪
          68. 潤滑
          69. 減少方法
          70. 在連接部減少振動結構體振動
          71. 插入振動絕緣器
          72. 增加被保護物件之剛性
          73. 增加被保護物件之質量(加慣性塊)
          74. 使用二段的振動絕緣
          75. 阻尼器
          76. 減小共振的振幅或接觸點之振動
        2. 遙控室操作
        3. 設置隔音屏
          1. 參數
          2. TL傳遞損失=LP1-LP2=10Log(1+πmf/ρc)^2]
          3. m:屏蔽材單位面積重量
      3. 接收者控制
        1. 聽力防護具
          1. 教育使用
          2. 種類
          3. 棉花
          4. 玻璃棉
          5. 耳塞
          6. 永久性耳塞
          7. 半插入式耳塞
          8. 耳罩
          9. 特殊型式
          10. 振幅靈敏式
          11. 頭盔
  6. 標準
    1. 工作場所機械<90dB
    2. D<100%
    3. 85dB 要特殊健檢
  7. 儀器
    1. 測定LP
    2. 組成
      1. 微音器
        1. 將音波為電波
      2. 放大器
      3. 權衡電網
        1. F:精密噪音
        2. A:最接近人耳
        3. B:極少用
        4. C:測機器或產品
        5. D:測飛機
      4. 衰減器
      5. RMS
      6. 指示系統
        1. 衝擊回應:0.035sec
        2. 快速動回應:1/8sec
        3. 慢速動回應:1sec
    3. 種類
      1. 一般
        1. type1:精密
        2. type2:一般
        3. type3:調查用
        4. type:特殊目的用
      2. 積分式儀器
        1. 劑量計
        2. 監測器(Leq, Ldn)
      3. 頻譜分析儀
  8. 測定方法
    1. 儀器的選擇
    2. 微音器位置(考慮方向性)
    3. 音源反射
    4. 室外環境(最小音源為最大邊4倍=遠音源)(距離平方反比)
    5. 作業環境測定(站姿1.5m,坐姿1.1m)
  9. 控制技術
    1. 噪音源測定
      1. 確定音源及音量
      2. 頻譜分析
    2. 建立減少噪音目標值
      1. 符合勞安法令
      2. 符合環保法令
      3. 符合相關利害者之要求
      4. 同業競爭
    3. 決定減少噪音目標值
    4. 選用控制技術
      1. 遙控操作
      2. 使用防音牆
      3. 音源部分或完全密封
      4. 減少噪音溢漏途徑
      5. 使用振動阻尼器
      6. 使用振動絕緣器
      7. 使用慣性塊
      8. 在音源及支持結構體插入可繞性連接器(導管/電力管線)
      9. 密閉導管內聖舖吸音材
      10. 管線或導管外包吸音材
      11. 消除空氣流動產生的噪音
      12. 使用消音器減少氣流音
      13. 消除不必要的空氣及蒸汽洩漏
      14. 減少大的幅射面積
      15. 減少共振效應
      16. 衝擊時間與表面之修正
      17. 衝擊區使用彈性體
      18. 皮帶或滾筒傳動代替齒輪傳動
      19. 相同功能下,使用噪音較小的機械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