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月11-12日南山校区心理咨询师二三级 《变态心理学》
  2. 以上是3月11-12日的主要课程内容。本次课有很多考点,而且对大家日常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希望大家课后努力理解与记忆,融入到考试和生活中。
  3. 变态心理学概述
    1.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1. 1)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不全是异常
      2. 2)经过治疗,心理的异常能够改善或完全纠正; 放弃精神病一词,只保留精神病性:幻觉;妄想…
  4.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1. 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科学
  5.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1. 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
    2. 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分支
  6.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理论观点
    1. 两个基本命题(考题)
      1.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潜意识决定论)
      2. 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性决定论)
  7.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1. 1、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 2、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任何环境中能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能正常运行
    3. 3、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条件
  8.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1. 标准化区分
      1. 医学标准
      2. 统计学标准
      3. 内省经验标准
      4. 社会适应标准
  9. 神经症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 1、意识的心理冲突:典型的体验是,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病人对症状的事实方面有自知力
    2. 2、精神痛苦:神经症是一种痛苦的精神障碍,没有精神痛苦,就根本不是神经症
    3. 3、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
    4. 4、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5.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10. 应激相关障碍
    1. 应激相关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11. 人格障碍
    1. 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2. 心理生理障碍
    1. 定义: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
  13. 癔症
    1. 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14. 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1.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
        1. 体验标准
        2. 操作标准
        3. 发展标准
      2.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峰
        1. 心理活动强度
        2. 心理活动耐受力
        3. 周期节律性
        4. 意识水平
        5. 暗示性
        6. 康复能力
        7. 心理自控力
        8. 自信心
        9. 社会交往
        10. 环境适应能力
  15. 相关概念的区分与内涵
    1. 1.区分:“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病”或“没病”等问题的一对范畴。 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划分为“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三大类,并分别使用“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心理”这三个概念来表达。
    2. 2.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从动态角度把“健康心理活动”定义为: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3. 3.“不健康心理活动”的定义是: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16.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1. 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2. 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3. 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 题,(即可疑神经症)
  17. 健康心理学概述
    1. 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