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层
- 定义: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
了解用户需求、对网站的期望目标(如商业目标)。“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 确定什么人是用户。
- 用户细分。不同用户群有不同需求。
- 可行性和用户研究
- 创建人物角色(用户模型、用户简介)
- 品牌识别:概念系统或情绪反应。品牌时刻被用户注意。在用户与产品交互的同时,品牌形象就在用户脑海中形成。
- 确定成功标准:可以明确地与用户行为绑定的标准,而这些行为可以通过设计来影响。之后用这些标准来评判是否满足了自己的目标和用户需求。
-
范围层
- 定义:产品的功能和特性。(功能型产品:创建功能规格。信息型产品:内容需求。)
- 方法:各种角色头脑风暴、模拟用户场景、竞品分析
-
文档(功能规格说明)
- 具体: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状况。
- 乐观:描述这个系统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意外发生,而不是描述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 优先级考虑:是否满足战略目标?实现可能性多大?资源、时间是否充足?
-
结构层
- 定义: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界面,特性和功能的最佳组合方式。(功能型产品:交互设计,系统如何响应用户需求。信息型产品:信息架构,设计分类和导航的结构,让用户高效、有效使用产品。)
-
重点: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
- 交互设计: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相应这些行为”。
- 信息架构:关注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具有意义。(组织原则:最高层级应与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紧密相关。)
-
框架层
- 定义:按钮、空间、图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最大效果和效率。
-
信息设计
-
功能型产品:界面设计
- 让界面与用户养成的习惯保持一致,更与产品自身保持一致。
- 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成功的界面设计是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
-
信息型产品:导航设计
- 提供给用户在页面间跳转的方法。
- 导航元素和他们所包含的内容相关。
- 传达出导航内容和当前浏览页面的关系。
- 指示标识:指示用户“他们在哪”以及“他们能去哪”。
-
表现层
- 定义:用户看到的界面,由图片和文字组成。为最终的产品创建感知体验。
-
成功的视觉设计
- 用户的视线遵循一条流畅的路径。
- 能为用户提供有效引导
-
配色、排版、字体
- 对比:突出需要被用户注意的元素
- 一致性:保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