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理论
-
联结主义
-
代表人物
-
桑代克
- 准备律
- 练习律
- 效果律
- 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或削弱的作用
- 主要缺陷
- 机械论和简单化
- 斯金纳
- 巴普洛夫
-
观点
- 强调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的过程,因此也常被称为“刺激——反应”理论。
-
认知主义
-
代表人物
-
格式塔
- 顿悟说
完形
知觉重组的过程
-
布鲁纳
- 一套类别及类别的编码系统
-
加涅
- 学习与信息加工模型
能够较好解释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
-
皮亚杰
- S-AT-R的学习观
- 缺陷:过于强调生物性,没有了解人的社会历史性
- 维果期基
-
观点
- 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
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 更关心人类的学习
重视人类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
注重理论在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生学会学习方面的实际应用
-
主要缺陷
- 其一,试图将复杂行为还原为一连串的简单行为;
- 其二,在说明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时,试图将人类思维还原为神经生理学”。
- 容易忽视学习发生的社会因素与活动情境影响
忽略学习过程中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主观差异。
-
当代建构主义
-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是学习者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者同他人的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间的会话与协商是产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
- 学习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不能离开实际生活而在头脑中抽象出虚无的、孤立的事实和理论。即人类的学习不能离开生活而存在。
- 学习的发生要借助先前的知识,在一定的资源和工具支持下进行。
-
其它
- 加涅的累积学习论
(Theory Of Accumulative Learning)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Social Learning Theory)
-
信息加工
-
信息输入
- 体验
- 观察
- 阅读
- 思考
- 记忆
-
概念
- 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
以及方法和策略
-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 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
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 应用
-
教学设计
-
不同年龄
阶段的学习
-
幼教早教
- 萧愚
-
儿童少年
- 孙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