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朱敏
我觉得自己一直在与时间赛跑,被追得死去活来。
教育的根本其实只不过是“见多识广”。然后用5到10年的时间定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之奋斗,为之坚持,不知停歇地努力上10年20年。
人们倾向于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
俞敏洪
很多人都以为我雄才大略,胸有成竹,而实际上我常常捉襟见肘,十分狼狈。
新东方从过去走到现在,一直是顺其自然发展而已,我从来没有设计过她的未来,更加没有五年计划之类的东西。
商业世界瞬息万变,我觉得制定了计划也不一定管用。新东方只管风雨兼程,勇往直前。至于说最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已经不在我们应该担心的范围之内。
李笑来
人们无法做到管理时间
面对时间与未来,我们能管理与掌控的只有自己
所有人的困境
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却往往并不去问他人,因为他们最终能自己解决那些问题。
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是源自于所有人共同的特点:懒惰。
对于那些既勤奋又懒惰的人:时间不够!
时间恐慌的结果
既勤奋又懒惰
拖延、求助
既聪明又愚蠢
希望不费时间地完成事情。
既勇敢又懦弱
怕浪费时间
既满怀希望又时时面临绝望
怕时间不够
既从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自卑
怕时间不够
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
什么样的思考才是正确的思考?
心智的力量
了解心智的力量
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
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
交叉学科的特点
疑问
怎么的思维才是正确的?
学习就等于一定要做出某件具体的事情吗?
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特定的方法及知识吗?
学习计算机是不是就只能做计算机?
通常那些垃圾学生们口中的”学了有什么用,上大学有什么用“是指的什么意思?
上大学,学知识是为了赚大钱,但是有些人就没做到,所以学习知识以及上大学都是没有用的
这是一个需要花一定功夫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弄明白的。
至今还有许多垃圾的言论玷污着我的心智
少和哪些没素质的人交往
少和工具打交道
永久性远离那些喜欢抱怨的人
失败的人身上总是充满着失败的污毒!
多喝思想丰富,见多识广的人打交道。
对于一个大的命题应该缩小化,具体化。
学习一件事情不一定要立杆见影
拓展认知
具有某项特质
懂得某种方法
具有某种意义
心智力量的差异
上司真的很蠢?
永远不要和喜欢抱怨的人打交道
帮助上司解决问题或者选择离开
永远不要和别人一起抱怨才能保持自己的积极主动
不能离开, 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解决问题!
你真的那么优秀?
猎头往往只喜欢被低估的股票
猎头喜欢从二流人才里买入
真正的人才不需要猎头
虚妄的人才会被猎头带入另一个困境
兴趣真的那么重要?
大多数人都不会对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感兴趣。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选择自己能够比大多数人做得都好的事情
兴趣只是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完美后,是否愿意继续下去。
兴趣不能作为是否做一件事情的理由
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
能使自己一直坚持下去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盲打是否值得学会?
我是否具有学习精神,是否愿意接触新的事物?
疑问
我该如何做选择?
机遇?兴趣?优势岗位?良好环境?他人帮助?
最本质的是我能做好,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机遇由我掌握及创造
把一件事情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就能产生让人能产生巨大的兴趣
把事情做得比任何都好就对任何岗位能产生无限优势
把事情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就能获得他人的支持
开启自己的心智
何谓心智
心智定义
获得知识
应用知识
抽象推理
智商、智力、心智的差别
心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心智由不断地正确学习获得
起点
我们能用大脑控制大脑
反思能力
思维起点
有些事情/道理
实际上正确/实际上错误
我们认为正确/我们认为错误
我们认为的正确与实际不相符时就要通过自我反思来调节了
控制自己的大脑
拥有自己的大脑,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大脑做出积极正确的反应
通过控制大脑来获得心智的解放,格局的豁然开朗
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
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痛苦有亲身感受,而别人的痛苦我们又很难真正做到感通身受。所以,如果不努力分辨,我们当然会觉得我们自己最痛苦。
尝试着与一些人比较痛苦
林肯
孙中山
当我们运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
大脑会自动遗忘痛苦
让我们的记忆更加美好
怀旧是一种错觉,甚至它更可能只不过是幻觉
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原谅自己
要想记住某个知识,就不要觉得痛苦,一定要想办法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解决办法
定期记录自己遇到的痛苦与尴尬,再定期复习,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
在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我的痛苦。控制情绪,不要直接被大脑的反应所左右。
推迟满足感
人类天性
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是大多数人的天性
野心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
荒唐的欲望
不劳而获是每个人心中所拥有的诸多梦想之一,甚至可能还是其中最大的梦想。
如果不能做到不劳而获的话,那就最好尽量少劳但是一定要尽量多获,并且多多益善。
如果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的话,哪最好要马上有结果。
这些种种就导致了迷恋赌博,酗酒无度,嫖娼乐此不疲,玩电游没完没了,报培训班喜欢一招制敌!
控制天性
我们往往被满足感控制而不自知
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仔细审视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这种天性尤为强烈?拿出纸笔罗列,经过长期观察,学会控制其中最重要的两项。
为了能在这些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时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纵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于方法技巧
寻找这个技巧已经花费了太多时间
这个技巧可能有后遗症,只不过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
每个人都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非常从容
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
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
我从不为自己太瘦而烦恼,因为,在那些因为无奈而抱怨的人面临绝望的时候,你早已经持续锻炼了许多年。
通过管理自己与时间做朋友
精确感知时间
奇特的一生
学会感知并记录每一件事情所用的时间
最好的工具:纸笔
我们一生最大的敌人是懒惰,我们要学会控制它。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是纸和笔
将最近重要的事情贴在身边,防止遗忘
学会reset
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
快乐是一种本事
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正常人都是有私心的,高尚一点的人只是能够控制它,不把它转换成行动而已。
生气是浪费时间。
任何时候都要尽量鼓励他人。
开始记录时间的开销
第一组练习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昨天你都做了什么。逐条记录下来,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出做那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前天你都做了什么。同样逐条记录下来。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大前天你都做了什么。同样逐条记录下来。
第二组练习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周你都做了什么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个月你都做了什么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个季度你都做了什么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过去的一年里你都做了什么
第三组练习
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晚上回忆一下并记录当天你都做了什么
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随时记录你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
制作时间预算
罗列任务,予以时间预算
任务分析:在任务过多时,用于排除
打分:1-5分
2
重要/不重要
真的/显得
3
要做的事情
有用/无用
有趣/无趣
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有必要制作列表
一个人不能过分苛求自己——尽管同时也不应该过分放纵自己。
最好的列表记录工具是纸和笔
列表没必要工整
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十万火急的事情只会出现在故事里
我们只需要判断出真正重要的事情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新鲜注意会妨碍计划的完成
下一阶段列表用于存放新鲜计划
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核对列表用来避免因遗漏而浪费时间。
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最常见的放弃理由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
如何这个方向是模糊或者不存在的,那么就真正导致了我们的一事无成
经常换方向是无法从南极走到北极的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字典里说,所谓的成功就是达成预期目标
这是我认为对“成功”最简洁、最清楚、最无副作用的定义。
警惕别人的盲目鼓励
只有0.01的人才能做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
判定自我目标可行
已经有人做到了
我与那人没太大差距
时间浪费
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不可行;
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学习得的能力
一个人能做多长的计划是需要通过不断锻炼来提升的
生活本身充满了意外,并且意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有一些时候计划是没有必要的
作为新手,我们需要通过“试错”来获得经验后,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开拓我们的心智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体验
试错
观察
阅读
摆脱经验的局限
正确地思考
猴子的故事
经验主义害人
只看结果,不究原因,或者乱解释原因
经验主义的局限
首先,个体经验有限。
亚里士多德强光喷嚏
道尔顿色盲
同性恋感受
其次,群体的经验有限
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于恐惧。
最后,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来类比未知
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论”
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甄别信息的可靠新
分类整理
灵活调用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学会使用图书馆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专递信息
积累经验
共享知识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将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记录在纸上
避免选择性输入的危害
了解学习的进程
正确对待老师
首先,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
我能看出来有些学生兵不是在向老师求助,而是竟然希望老师是童话故事里的神仙,或者武侠小说里的旷世奇人,希望能给他灵丹妙药,让他焕然一新
原因:内心脆弱,无法接受现实却又急于摆脱尴尬的同时竟然不愿意付出代价。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
见识越少的人越喜欢用自己所有的见识作为判断依据,并且完全不顾自己见识的局限,也不知道自己的见识有局限
最后,用自己的学习结果衡量老师往往并不正确
很多的时候,不明真相,是所有扭曲心理产生的最终根源
如果我是一只有潜力的小猴子
如果有猴子在折磨你,实际上真的不是故意的。
猴子无法阻碍你的进化,除非你愿意被他们阻拦,最终变得跟他们一样。
你这一生无论在哪里、哪个层面上,都必然会遇到无数的猴子
遇到猴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憎恨或者厌恶,放弃自我进化的权利和意愿。
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
考试
非正式考试可以智取
正式考试主要靠硬本事
考试心得
要热爱考试,因为你喜欢通行证。
分辨考试的重要性
提前很久开始准备重要的考试
做题时最好的准备方法
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
全面补习难点重点,并且经常重新审视。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耐心培养记忆力
记笔记的好处
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
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记笔记的图样
小心所谓“成功学”
人人都能成功,你是否相信
人们相信荒谬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无论多么荒谬的事情,不仅总是有人相信,而且还总是有很多人相信,
资源分配不均是一种事实,不要通过幻想来逃避
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仅有限,并且各不相同,甚至大打不同,所以成功还是服从正太分布
成功的定义——“成功学”的核心缺陷
所有的幸福快乐都来自于获取不能拥有的及比较
学会分辨哪些幸福是需要比较的,哪些幸福是不需要比较的
标记并优先实施哪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欢乐与幸福的行动方案。
个案分析——“成功学”的方法缺陷
把成功者得成功因素单一化,几乎完全忽略了其成功的背景,与特殊情况
模仿成功者
成功者很少,身边几乎难以遇见。
失败者很多,很容易保证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成功学的诸多逻辑错误
结论貌似正确,但是原因与过程完全让人无法用逻辑解释
是谁在创造成功学?
陈安之?
高中毕业
没有任何成功实践经验
安东尼罗宾
靠外在荣誉来存托自己
喜欢冠名名人,大事与自己的联系
没有任何演讲以外的事迹来存托自己
与科学研究没有任何关系
喜欢用一些所谓神奇的力量
现在成功江湖里的到底是什么?
貌似正确的结论
概念的偷换,望文生义——误差放大——产生成功的幻觉
告诉你一些貌似正确的教条。
以偏概全
单项成立
厚颜无耻的逻辑混乱
我们成功靠的是什么?
科学的逻辑思维
正确的经验判断
知识面
努力使应当的,无须强调
对于处于顶部的人来说,更要坚持防止下面的人来夺取他的地位与财富。
"我是独一无二的"——最浪费时间的错觉
仔细审视我曾经相信过得那些信条,这个信条除了误导我之外没起任何正面作用。
该自卑的时候,适当自卑,该自信的时候适当自信,那样才是一种正常心态。
一个人一旦认为自己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从本质上就可能永远无法接受别人的建议。
防止这种错觉让我们坐进观天。
当我遇到麻烦,我会对自己说,告诉自己遇到这种麻烦的人并不只我一个,所以只要想办法寻找解决方案就好——弄不好早就有人把良好的解决方案变成文字放在哪儿了。
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对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也同样可能是危险的,或者是有害的。
成功者也有他不可告人的细节
成功者的虚荣心
成功者可能省略或改编的内容。
有些“成功者”就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
成功者也会掩盖某些追悔莫及的失败。
避免“一概而论,生搬硬套“带来的灾难
不要相信”运气“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运气究竟是什么?
我们所体会的运气,只不过是因小概率时间发生的感受而已。而我们并不能控制。
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
相信运气是缺乏自制力的体现。
相信星座,迷信等,无一例外,其实只不过是人们在面对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现实时所表现出的软弱无奈的另一种方式。
越是脆弱的人越希望获得控制权;同时,越是意识到自己没有控制权的时候就越害怕。
艾默生说: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求因果。
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骗术的共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天下所有骗子下手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受骗者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受骗者一旦相信这是一个”不可多得,不容错过“的机会,就会在这种想法带来的压力之下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所谓的人脉重要,也没根本有他们说的那么重要
关于人脉书籍的缪误
夸大所谓面子的力量,本质就是搞腐败。
没有考虑为一件小事情,人脉所花费的成本,把人脉当成了万金油。
现实现象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喜欢和玩具最多的孩子交朋友。
玩具最多的小朋友不喜欢不平等的交换。
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
不是因为他们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优秀才可能非常要好。
承认自己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
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
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优秀的人脉拥有更多的机会去筛选优秀的人脉。
优秀的人才更能回报别人
优秀的人才更具投资潜力
优秀的人才拥有更多有效人脉
优秀人才更注重独善其身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随时对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
事多故人离
不优秀的人往往只能扮演索取者得角色,令人厌恶而不自知。
进而把自己的交换变成不公平交换,进而导致每次交换都落空。自己的资源更加稀少,以致恶性循环。
有些人不顾自己的境况而急于建立一些人脉,乃至一些不切实际的人脉,让人鄙视‘
李开复叫开复
俞敏洪叫小俞
当一个身边都是优秀的人的时候,没有人求他帮忙——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好是因为遇到问题能够被=解决才被认为是优秀的。
你是一个优秀,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
而我也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沟通成本几近于零。
交流效益相对无穷放大
生活的只会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哪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
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真正的关心只有一个体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建议: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缘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关于成功学的最后一点啰嗦
成功不一定要被当做信仰,而放弃了那些原本可以实现的梦。
更多思考
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
很多人拒绝学习,本质上来看,就是在拒绝做人——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化成合格的人。
拒绝学习
因为他们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
进而由于他们并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于是当然不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
既然他们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于是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曾经有过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知道在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
我每掌握一门技能,我就感觉自己重生了一次。
如此看来,其实人的一生原本可以有很多辈子的,只不过大多数人放弃了而已。
学会起码一种技能很重要,无论它多简单,多美什么大不了,学会它总是可以让习得者了解到习得之后与之前的大不同。
被误解了的效率
记住,你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
时间预算
留些时间处理意外事件。
必须用适当的时间放松,休息。
可以尝试按黄金分割比来划分时间
我是以变化为导向的,学习的比例应该是0.618
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目标设得太高了,与此同时,又对达成那么高的目标要付出的代价并无清楚的认识。
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
他们的效率很差。根源在于,他们其实只做简单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难度的工作。
合理的时间安排: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
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
有事可做的人如果发现自己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话,就会很痛苦,甚至可能比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更为痛苦——无所事事的痛苦需要虚度许多年之后才会对其痛苦”恍然大悟“,而正在做事 的人会因为效率低下时时刻刻体会痛苦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失望而无比焦虑。
在目标现实的情况下,不能定时定量完成任务,通常完全是因为执行者的拖拉恶习。
导致拖拉的最重要原因应该在于大多数人喜欢先做甚至只做自己喜欢的。挑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任务有最后期限要求并且有相应的质量要求的话,这种做法将必然导致拖拉。
动机
奖励
再次来过
见好就收
惩罚
从此都不碰那件事情
挣扎着找一个出路
喜欢做某件事情——实际上更可能只不过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
办事拖拉实际上是”学习能力欠佳“的最总表现
做任何事情之前,花上一定的时间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种种技能;
诚实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相对于这些技能上的熟练程度;
如果自己在某些技能上有所欠缺,那么,a。短期:求助于他人;b。长期:求人不如求己——开始学习;
测算时间,把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放带最后面可能是优势策略;
养成记录习惯以便随时监督自己;
按部就班完成计划;
把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
健身馆里能坚持下去的人:他们会做很长时间的准备活动,然后开始规律地完成当天锻炼,并且补上相当长时间的放松活动
我们在头尾阶段不要太累了!!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
对于那些追求不切实际的人来说,最后只有这样两条出路:要么对人生失望,要么选择某个宗教而后寄希望于来世。
做个不迟到的人
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
每天检查自己的时间表至少三次
上午十点
下午两点
晚上十点
假定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需要的时间比想象中的更多一点
假定你永远都会遇到交通堵塞。
假定其他人都会迟到。
尽量不要为别人迟到而责怪他们
关于开源节流的几点建议
开源
适当选择可以同时做的两件事情
节流
首先,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必须接受我们睡眠时间比某些人长的事实。
其次,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坐公共汽车,排队的时候
最后,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要不停地帮助值得帮助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帮助
不要轻易提供金钱的帮助
也许对方真正需要的不是金钱
对于因为我没有提供金钱帮助而怨恨我的人,即便我提供了金钱也不见得会被感激。
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运用你自己的资源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主动帮助的最基本方式就是共享
分享信心
拷贝物件
当你决定是否给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要考虑“他是否值得帮助?”
列下那些值得你帮助的人
要想提高你的社交质量,你最好多花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哪怕只在某一个方面
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
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出色却要刻意证明只会引来小人的嫉妒
平庸却要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不平庸,那么,别人看到的就是一个小丑而已。
人们普遍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所以不会轻易承认你比他强一点
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不仅比别人强一点,还要比别人强出很多才行。
当你比别人强出很多的时候,人家会放弃比较,然后跟你比拟不如他们的地方!
别人如何认为,如何评价或者评论,其实原本根本没办法影响你自己的状态。
但是,一旦你开始为此心烦意乱,胡思乱想,甚至为此产生一些无聊的举动,那么 你就不仅倒霉而且可怜了,因为,你已经被左右了。被别人左右,是一个人最可悲的状态之一。
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往往会限制我们的思维。
只有想办法去改善现实,才能解决问题。
警惕自己在这么想的时候,就已经是在浪费时间了。
自卑是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之一
每个人都有“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当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的时候,或者因愿望而扭曲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莫名其妙地做出违背理性的决定或者选择。
所有可能的扭曲几乎全部来自那个实际上最不可靠的,但是我们又必须依赖的所谓“感觉”
自己的最擅长的与最不擅长的地方的差距越大,反而越容易引起自卑
当真实的自己低于平均水平时,愿望中的自己就可能远远超越真实的自己,愿望当然是越高越好...但带来的副作用也是越来越严重
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很多的时候我们确实有必要漠视甚至忽略整个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因为很多时候那只不过是“整个社会扭曲的感觉”而已。
症结:美与丑的分别,强与弱的不同,聪明与愚蠢的差异,并不依附于个人想法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独自的看法就发生任何改变。
解决方案
停止嘲弄他人
将优点与缺点替换成特点
成熟的人总是知道如何让别人舒服。
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
我曾今读过一则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比喻。我们描述一个事物的方式往往会限制我们对那个事物的了解。有的时候,精巧恰当的比喻往往会仅仅因为不同的表述方法就会颠覆我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
将时间有一家时间银行,每天都给每人24小时任意支出。
越是珍惜时间,时间久越会有价值。
不是每个人,每件事情都能将时间转化成金钱
被低估了的今天
急功近利是一个风险高于回报的行为模式。
我们为什么会急功近利?
我们的大脑倾向于低估未来回报的价值,同时,倾向于高估当前回报的价值。
例子:
a今天多赚1000块。b明年多赚1000块
a今天多赚1000元;b。明年多赚2000元;
a今天多赚1000元;b。明年多赚10000元
今天得1000元可能因为利息和其他机会最终多于明年今天的2000元;
即便明年可能会赚10000人们也会倾向于选a。
在金钱上,人们不仅倾向于低估未来回报的价值,甚至有时过度低估。
我们大多是通过反馈来学习的
我们总以为明天会更好,会有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及其他资源来解决今天得问题。
可事实上,明天与今天不会有太大差别。
具体利益上,我们倾向于现在的收益。解决问题上,我们更加依赖于明天的帮助。
但是我们只有解决问题了才会获得收益。
从此刻开始改变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提前准备于演练是急智的根源
提前准备的好处
所谓灵感
例子这东西,跟前一样是攒出来的。
当我们想要做某些恰当的事情的时候,资源会自动跑出来。
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能帮助我们在混乱的信息堆里,挑出我们所关注的信息。
所谓灵感,就是突然在我们杂乱的储物柜里发现我们想要的东西。
按这样的理解,所有的成功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更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做朋友,一路前行。
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
所谓“能力”
时间是否足够、准备得充分与否。
那些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把时间当做敌人,每时每刻,都在以为是跟别人竞争,殊不知,另外的那些人其实根本与世无争,只是因为提前了起点,就有机会把时间当做朋友——谁都能想象得出来这世上还有什么样的靠山会比时间更强大呢?
男人的性能力也是可以通过提前准备的。
所谓性能力,往往与心肺功能紧密相关。
每周至少长跑三四次。
30岁以后便是一枝独秀!
环境资源也与智力成正比
浪费青春既是可耻的,也是可悲的。
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
毕淑敏在她的小说<女心理师>里说:一杯咖啡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水。一杯咖啡里98%都是水“。
那些貌似不能使我们受益的枯燥事情,对一件事情的成功也同样重要。
所谓耐心,本质上就是时间投入。无论是谁都起码应该对自己更耐心一点。
来信来自于我们对于事物的了解以及加深。
越早醒悟越好
疑问
鹰*蜗牛*金字塔
蜗牛爬上金塔后就能和老鹰一样啦?
蜗牛能爬上金子塔吗?
它不会缺水而死?
会死
它爬上了金字塔就是成功?
蜗牛的成功应在在一个湿润的地方
成功不是漫无边际的猜想,而是根据实际认知做恰当的选择。
住在水润的藻泽里不是成功?
什么才是成功?
认清自己,把自己做得更好
这个故事有意义吗?
鼓励人们去行动,在行动中拓宽视野
这个故事为什么会有缺陷?
人们往往倾向于片面阐述问题
学生总喜欢按老师说的做
我应该如何学习?
教育是教会人思考的方式
学习知识是为了拓展视野
我该怎么做应该来自我自己的判断
我的判断来自己于我所积累的知识及思维方式
为什么有人说相信就能发生奇迹的时候,我居然信了。
习惯于把长辈的话当真理
习惯于把自己无法探知而权威认可的话当真理
习惯于把自己无法探知而众人认可的话当真理
对成功轨迹的理解过于模糊
要做玩家,不要做木偶
成功绝对不是迎合大众的价值观
成功需要持续的真理作为养料,而真理来自于现实。
未来如何做最好不是靠猜的,而是靠未来清晰的图景判断出来的。只有现在才会有清晰的图景。
其他感悟
我想要***********也是基于现状的问题而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