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圈
-
結構
-
為什麼
-
領導者發揮吸引力的秘密
- 以Apple 為例
- 顧客買的是為什麼
- 商品只是核心信念的具體呈現
-
符合生物本能
- 關鍵是歸屬感
- 身旁的人和我們有相同的價值觀或信念,油然而生的感覺
-
怎麼做
-
大部分企業都從這裡開始行銷
- 這是我們的新車
- 為什麼比較好
- 呼籲行動
-
操弄的手法
- 靠價格、功能設法進行差異化,代價高
- 無法持久,無法培養顧客忠誠度,長期對彼此是不健康的現象
-
做什麼
-
用詞會影響我們是否做對的事
- 名詞無法激勵行動
- 沒有生命的單字
- 真正引導我們的行為必須是動詞
- 從不同角度看事情(動詞),會比創新(名詞)效果更好
-
三種把握的差異
- 我想
- 啟動大腦的新皮質
- 會思考,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
- 我覺得
- 啟動大腦的緣腦
- 憑直覺,不掌管語言,所以說不出所以然
- 我知道
- 明白為什麼
- 為"我想"注入情感力量
- 為"我覺得"加以量化、具體化
-
經營事業的目標
- 不該來者不拒
- 專注與自己理念相同的人合作
- 信任感自然產生
-
信任
- 領導力來自建立信任
-
人只分兩種
-
有動力
- 提供他們可認同的理念,激勵邁向偉大的目標
-
沒動力
- 得過且過,只求餬口
-
扮演的角色永遠大過技能
- 技術再高超的表演者,沒有信任的安全網,也不敢全力以赴
- 對組織來說,是不是永遠都有人在背後相挺?
-
如何引爆趨勢
-
創新擴散定律
-
用於行銷
-
爭取早期使用者的青睞
- 贏得15~18%市佔才能進大眾市場
-
失敗的例子
- Tivo
-
信念撼動人心
- 1963年金恩博士的演講:我有一個夢
-
沒有宣傳
- 為什麼還能號召25萬人
- 理念感動了一些人
- 這些人再告訴其他人
- 有共同的價值觀
- 我相信
-
從為什麼開始,再談怎麼做
- 職業生涯大都是機遇
-
無論當下做什麼,我們的為什麼不會變
- 原動力
- 使命
- 目標
- 信念
-
當黃金圈處於平衡狀態
-
做什麼剛好是實現為什麼的有形途徑
- 發展電腦軟體是 Bill Gates 實現使命的方式
- 使命是要讓科技普及
-
芹菜測試
- 找出適用於自己的做什麼以及怎麼做
-
面對超市玲琅滿目的商品該如何選擇
-
先搞清楚為什麼
- 只做對自己健康有益的事
-
就會知道怎麼做
- 買芹菜跟豆漿
- 不買巧克力和餅乾
-
當少了為什麼
-
對內、對外的感召力消失
-
沒了熱情,來上班只是為了完成工作
- 企業只能不斷靠獎金、升遷甚至恐懼等操弄手法留住員工
-
也會影響外面對組織的看法
- 服務品質降低
-
什麼指標就得到什麼結果
- 看似刻薄的人,私下可能很善良
-
在討債公司的員工不得不向欠款人惡言相向
- 為了達到制定的KPI
-
找到自己的為什麼
-
和別人競爭時,沒有人會幫你
- 但和自己競爭,每個人都願意伸出援手
- 思考自己的信念
- 想改變的事情
- 可以幫助別人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