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管理要求
    1. 4.1 組織
      1. 本質
        1. 合法的公司行號
        2. 合法的法人機構
        3. 上述機關之部門或單位
      2. 管理階層
        1. 政策程序
      3. 定義組織架構
    2. 4.2 管理系統
    3. 4.3 文件管制
    4. 4.4 合約審查
      1. 審查程序
        1. 澄清顧客需要
        2. 費用及完成時間
        3. 實驗室資源(人力設備技術)
        4. 書面協議
      2. 審查結果
        1. 結果傳輸之方式
        2. 完整紀錄
    5. 4.5 外包
      1. 書面通知顧客
      2. 建立委外試驗/校正同意書
      3. 評估及選擇外包實驗室
      4. 外包之責任歸屬
    6. 4.6 外部服務與供應
      1. 採購項目
      2. 採購政策程序
        1. 採購申請單
        2. 採購人員
        3. 供應商評估辦法
        4. 採購後不符合之處理
    7. 4.7 客戶服務
      1. 顧客保密
      2. 顧客回饋
    8. 4.8 抱怨處理
      1. 因應之政策及程序
    9. 4.9 不符合的工作管制
    10. 4.10 改進
    11. 4.11 校正措施
    12. 4.12 預防措施
    13. 4.13 記錄管制
    14. 4.14 內部稽核
    15. 4.15 管理審查
      1. 內部稽核
      2. 矯正和預防措施
      3. 外部機構評鑑
      4. 實驗室間比對或能力試驗
      5. 工作量和工作類型之變更
      6. 顧客回饋
      7. 抱怨
      8. 改進
      9. 其他
  2. 5 技術要求
    1. 5.1 概敘
      1. 影響實驗室執行試驗與校正之正確性與可靠性因素
    2. 5.2 人員
      1. 目標:確保合乎能力之人員依管理系統工作
      2. 職務
        1. 實驗室主管
        2. 品質主管
        3. 技術管理階層
        4. 報告簽署人
        5. 測試或校正人員
        6. 試件報告收發人員
      3. 界定職務範圍
      4. 人員資格
      5. 選用
      6. 教育訓練
      7. 考核
      8. 授權與監督
      9. 記錄
    3. 5.3 設施及環境條件
      1. 目標:確保試驗和校正之正確執行
      2. 環境條件監控
      3. 隔離預防干擾
      4. 制定管制範圍
      5. 內務管理措施
      6. 技術要求書面化
    4. 5.4. 試驗與校正方法
      1. 5.4.1 概敘
      2. 5.4.2 方法選用
      3. 5.4.3 實驗室開發方法
      4. 5.4.4 非標準方法
      5. 5.4.5 方法確認
      6. 5.4.6 測量不確定度
      7. 5.4.7 數據管制
    5. 5.5 設備
      1. 建立識別標識
      2. 操作人員合乎規範
      3. 合乎安全程序
        1. 設備搬運
        2. 設備運輸
        3. 設備儲存
        4. 設備使用
        5. 設備維護
        6. 維持記錄
    6. 5.6 量測追溯性
      1. 校正
        1. 經由量測儀器與已知更準確之物理量測標準的比較,確定量測儀器之可能誤差
        2. 建立校正方案
        3. 制定校正週期
          1. 由工程直覺來制定校正週期
          2. 由數據來制定校正週期
          3. 每次校正後判定下次校正週期
          4. 以儀器使用時間制定校正週期
          5. 使用測試結果來制定校正週期
      2. 追溯
        1. 經過一連串校正比對過程,使量測結果有效與國家或國際標準連接。
    7. 5.7 抽樣
      1. 抽樣計畫
      2. 抽樣程序
    8. 5.8 測量件或校正件之處理
      1. 建立試件管理程序
        1. 防護試件之完整性
        2. 維護實驗室利益
        3. 維護顧客利益
      2. 建立試件識別系統
        1. 避免試件之混淆
      3. 不符合工作發生之處理
        1. 記錄異常工作
        2. 與顧客討論解決方案
      4. 試件之保存與管理
        1. 試件處理說明書
        2. 與顧客討論解決方案
    9. 5.9 品質保證
      1. 建立品質管制程序
        1. 定期使用驗證參考物質與(或) 次級參考物質的品質內部管制
        2.  參加實驗室間比對或能力試驗計畫
        3.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重複試驗或校正
        4.  保留件之再試驗或再校正
        5.  試件不同特性結果之相關性
    10. 5.10 結果報告
      1. 5.10.1 概述
      2. 5.10.2 校正證書/試驗報告內容
      3. 5.10.3 試驗內容包含附加資訊與抽樣
      4. 5.10.4 校正證書(含結果解釋)
      5. 5.10.5 意見與解釋
      6. 5.10.6 得自分包獲得的測試和校正結果
      7. 5.10.7 測試或校正結果的電子傳輸
      8. 5.10.8 報告和證書的格式
      9. 5.10.9 對測試報告和校正證書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