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亚市场前景
-
市场规模概述
-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8/554136.html
-
行业趋势:
- 第一个方向就是“大的流量平台的崛起”,比如很多年前购物论坛流量崛起,就造就了DX.COM;Google搜索引擎流量的崛起,就造就了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com);再后来Facebook社交流量的崛起,就造就了环球易购。
第二个方向就是“大的可开店的平台电商崛起”,比如很多年前eBay崛起,就造就了棒谷、有棵树、通拓、赛维;同样速卖通的崛起,这些巨头也都抓住了;后来wish的崛起,就造就了坂田五虎;亚马逊平台的崛起,就造就了ANKER、帕拓逊等很多跨境电商企业;现在东南亚的lazada和shopee也正在快速崛起,也会造就一批规模跨境电商企业。现在已经有个别卖家有两百多个账户。
- 人口规模6亿,手机普及率极高,东南亚的电商销售额在社会整体零售额的占比仅在1% 到2% 之间,其中在印尼,电商占比社会总零售额仅为1.2%,而同期中国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15.5%,电商环境很像10年前的淘宝,潜力无限
- 在 2009 年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后,东南亚电商市场近五年来增长率均超 20%,2016 年市场规模达到 7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9%。 预计2017-2021 年市场规模 CAGR 约 13.2%,并在 2021 年达到 140 亿美元。
东南亚 6 大国家电商市场总规模近五年增速保持 20+%高增长
- 代表平台:shopee,lazada
-
市场切入点
-
主流东南亚第三方平台
- shopee
- lazada
- 韩国可以入驻Qoo10平台 ,street11
-
机会分析
- 从行业趋势来看,东南亚电商平台的崛起必定诞生一批大卖。跟shopee的工作人员聊过家居这个品类也是他们重点扶持的品类
- 跟shopee的工作人员聊过家居这个品类也是他们重点扶持的品类
- 现在两大平台的主流用户为女性,这跟家具这个品类的核心用户画像很匹配
- 早期平台的物流和支付更加成熟,而东南亚用户更喜欢货到付款,目前平台物流这一块做的很完善
-
定位
- 走量做现金流
- 占领本土电商平台的品类入口
-
独立站
-
定位
- 沉淀用户,做品牌
-
对标企业
- Anker
-
机会分析
- 分析Anker的发展历程,也是伴随着大平台的崛起,实现原始用户积累,后期通过做独立站做品牌。基于东南亚的目前市场情况,主流女性用户+平台初期的流量红利,可以很好养大品牌独立站
-
目标市场
-
目标用户
- 15-35 岁年轻女性用户
- 典型用户:宝妈,职场OL
-
竞争对手
-
平台内的同类的大卖家
- 目前大部分商业模式为一件代发,相比较我们有价格优势,而东南亚用户正好又是价格敏感型
-
差异化
- 供应链端有价格优势
-
战略
-
早期
- 入驻东南亚shopee和lazada第三方平台,专注做用户积累,筛选出核心爆款,形成早期的种子用户积累
- B计划(待讨论):若早期在第三方平台销量达不到预期,有库存积压,也可以考虑同时入驻国内拼多多减小库存压力
-
中长期
- 自建站做用户沉淀,建立官方自媒体做品牌营销
- 线上做一个b2b 分销平台做中小卖家的供应商
- 和环球 等大卖合作做他们的供货商
- 做好控价体系 提前规划好 toB,to C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