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的影响
    1. 数据(美国由1960-2010年)
      1. 越来越少的人结婚成家(1960年的94%到2010的52%)
      2. 没有结婚也同居
      3. 结婚年龄由25岁到35
      4. 未婚先生育,由5%到41%
      5. 近一半的婚姻以失败告终
      6. 40%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
      7. 全职妈妈由3/4变为40%
    2. 未婚同居
      1. 比已婚夫妇面临更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
      2. 同居时间越长,对婚姻的热情越低,越容易离婚
    3. 亲密关系变化的根源
      1. 社会富裕,越能接纳单身,包容离婚和支持晚婚
      2. 个人更加独立,女性尤其更不可能结婚
      3. 西方的个人主义,自我价值的实现
      4. 科技进步,试管婴儿。女性可以独立养育孩子
      5. 性别比变化
        1. 男女数量发生变化时,人际关系规范会向着有利于男性的方向发展
        2. 生育率低导致性解放
        3. 男性过剩导致提倡女性独立
        4. 女性过剩导致提倡回归传统
  2. 个人经历的影响
    1. 婴儿期经历导致的三种依赖类型
      1. 尿床、惊吓、饥饿立刻得到悉心照料
        1. 安全依赖型:快乐地与人交往,容易发展轻松信任的人际关系
      2. 照料者心不在焉或不出现
        1. 焦虑矛盾型:紧张和过分依赖,对他人过分贪求
      3. 照料者带着拒绝或敌对态度勉强为之
        1. 回避型依赖:怀疑和迁怒别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2. 巴塞洛姆提出的成人四种依恋模式
      1. 安全型,与婴儿的安全型依赖完全相同
      2. 痴迷型,这种人若要感觉心安就得过分依赖于他人赞许,沉溺人际关系,担心关系破裂
      3. 恐惧型,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担心自己离不开别人
      4. 疏离型,认为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拒绝与别人依赖
    3. 两三年内,有三分之一的依赖类型可以发生实质性变化
    4. 不再区分四种,而是用忧虑和回避两个维度中的相对位置
  3. 个体差异影响
    1. 性别差异
      1. 心理学上关于两性差异的三个重要观点
        1. 两性差异确实存在,但非常小
        2. 两性性别内的行为和观点差异通常远大于两性之间的平均差异
        3. 两性的行为和观点在正态分布上的重合程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平分得分低的性别中也有许多人的得分高于另一性别的平均得分
      2. 两性有差异,但是只是人之间的差异,与性别关系不大
    2. 性认同差异
      1. 概念:指的是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
      2. 性别角色
        1. 男性:自信,独立,好强
        2. 女性:热情,敏感,多情
      3. 只有一半的人符合性别角色期望
        1. 双性化的男女同时拥有“工具性”和“表达性”
        2. 表达性低的人(传统男性特质)不容易表现出热情和温柔,屈从传统性别角色是对男人一种伤害
        3. 低工具性低人(传统女性角色)没有很好的自尊程度和高适应能力,剥夺了女性取得成功和成就的技能
    3. 人格差异
      1. 大五人格特质
        1. 开放性
          1. 想象力,不墨守成规,艺术气质。对应的是拘泥,僵化和教条
        2. 外倾性
          1. 开朗,合群,热情。对应的是谨慎,内敛和害羞
        3. 尽责性
          1. 勤劳,可依赖性有序。对应的是不可靠,粗心大意
        4. 宜人性
          1. 同情心,合作性,对人信任。对应的是 易怒,暴躁和充满敌意
        5. 神经质
          1. 善变,容易担忧,焦虑和愤怒的程度
      2. 最重要的是有消极特性的神经质
        1. 神经质越弱的夫妇越幸福
      3. 人格影响人际关系的程度远大于人际关系影响人格的程度
        1. 人们是否会结婚,有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
    4. 自尊差异
      1. 自尊是人们的“社会关系测量仪”
        1. 他人喜欢我们,我们就喜欢自己
        2. 如果他人不喜欢我们,我们要喜欢自己非常困难,长期处于低自尊的人会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
        3. 低自尊的人很难相信伴侣会真正深深地爱着自己
          1. 自我评价高的人能拉近和伴侣的距离,努力修复亲密关系
          2. 低自尊的人防御性地把自己隔离起来生闷气,乱搞一通,还会觉得自己更加糟糕
        4. 低自尊的人总是把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置于亲密关系之上
        5. 低自尊的自我怀疑和敏感脆弱使得他们的感情之路更复杂,一旦形成很难克服
  4. 人类本性的影响
    1. 演化心理学的三个假设
      1. 一。性选择使人类成为今天这样的物种
        1. 如归属需求这类动机具有适应性,赋予了有这些动机的个体某种繁殖优势
        2. 任何普遍的心理机制之所以以它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有利于人类解决过去的生存或生殖问题
      2. 二。两性之所以存在差异,只是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过去面临着不同的生殖困境
        1. 男女在生育孩子问题上的不一致代价导致他们在选择伴侣时谨慎程度不一致
        2. 女性总能明知某个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而男性不是
          1. 男性对红杏出墙格外警惕
        3. 男女在短期和长期性行为的不同策略
          1. 男性更渴望短期性关系,更喜欢与多个性伴侣保持短期风流关系,更早的发生性关系
          2. 女性在选择短期性伙伴时更看重性感,有魅力,强势的阳刚之气的男人。在选择丈夫时,经济前景为首选。女性比男性更关注长期伴侣的经济前景和社会地位
      3. 三。文化影响决定了演化形成的行为模式是否具有适应性,并且文化的变化比演化快得多
  5. 人际互动的影响
    1. 两个人创造出的人际关系来自于每个人的贡献,但它也许与这两个人其他的人际关系不太相似
    2. 人际关系是一种不稳定的存在
  6. 人际关系的消极面
    1. 人际关系中存在欺骗
    2. 亲密关系中的失望和烦恼的恶果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3. 人类是社会动物,没有与他人的亲密联系,我们会枯萎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