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邪
    1. 外热病
  2. 阴虚阳亢
    1. 内热病
  3. 风邪,百病之长
    1. 特性
      1. 轻扬
      2. 升散
      3. 向上向外
      4. 开泄
    2. 侵犯
      1. 上部
        1. 头痛
      2. 肌表
        1. 汗出,恶风
      3. 腰背
        1. 鼻塞,咽痒,咳嗽
    3. 分类
      1. 外风
        1. 伤风
          1. 象:恶风,头痛,鼻塞,有汗,发热或不发热,苔薄白
          2. 治:解表祛风
        2. 痹风
          1. 象:肌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2. 治:祛风通络
        3. 风疹
          1. 象:肌肤或胃肠湿热,外感风邪,内不疏泄,外不透达,湿热郁于皮肤腠理之间
      2. 内风
        1. 症状
          1. 眩晕
          2. 麻木
          3. 震颤
          4. 抽搐
        2. 原因
          1. 外感,由表及里
          2. 内脏病变或功能失调,如热极生风,肝阳化风
  4. 寒邪,易伤阳气
    1. 特性
      1. 伤阳气
        1. 袭表:卫阳被遏,见恶寒
        2. 直中太阴,损伤脾阳:脘腹冷痛,呕吐,腹泻
        3. 直中少阴,心肾之阳受损: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
      2. 凝滞
        1. 经脉气血凝结、阻滞,出现疼痛,关节疼痛
        2. 寒邪侵犯中焦、下焦,脘腹冷痛或绞痛,遇寒加重,得热减轻
      3. 收引
        1. 寒性侵袭肌表,腠理闭塞,卫阳不得宣泄:恶寒发热,无汗
        2. 寒客经络关节,筋脉、经络收缩拘急:筋脉、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
    2. 分类
      1. 内寒
        1. 病因
          1. 阳虚里证(阳虚后各脏腑功能低下
        2. 症状
          1. 畏寒肢冷
          2. 气短
          3. 唇青
          4. 腹胀便溏
          5. 腰脊冷痛
          6. 小便频数
          7. 男子阳痿
          8. 女子下带清稀
      2. 外寒
        1. 病因
          1. 寒邪由外侵入机体
        2. 分类(根据部位深浅)
          1. 伤寒
          2. 中寒
          3. 寒痹
  5. 暑邪,盛热阳邪
    1. 特性
      1. 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的火热外邪
      2. 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3. 比其它季节的火邪更盛
    2. 症状
      1. 腠理开泄而多汗
        1. 耗伤津液
        2. 出汗时气随津泄,津气两虚,甚至气随津脱
        3. 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短乏力,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2. 挟湿侵犯人体
        1. 发热
        2. 烦渴
        3. 四肢困倦
        4. 胸呕吐
        5. 大便溏而不爽
    3. 类型
      1. 伤暑
        1. 症状
          1. 身热
          2. 多汗
          3. 头痛无力
          4. 气少倦怠
          5. 恶心
          6. 胸闷
          7. 口渴喜饮
        2. 治疗
          1. 解表清暑
      2. 中暑
        1. 症状
          1. 突然发病
          2. 头晕痛
          3. 恶心呕吐
          4. 身热
          5. 烦躁
          6. 无汗
          7. 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8. 手足发冷
          9. 脉大而虚,或虚而数
        2. 治疗
          1. 芳香开窍
          2. 醒后用甘寒清热
  6. 湿邪,秽浊阴邪
    1. 特性
      1. 黏滞
        1. 症状黏滞
          1. 湿滞大肠,腑气不通,大便黏腻不爽
          2. 湿滞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涩滞不畅
        2. 缠绵难愈
          1. 病程长
          2. 难以速愈
      2. 袭表
        1. 周身困重
        2. 四肢倦怠
        3. 头重如束布帛
      3. 留滞经络关节(关节疼痛)
      4. 趋下
        1. 下肢浮肿
        2. 淋浊
        3. 泄痢
        4. 妇女带下
        5. 下肢溃疡
      5. 常先困脾(泄泻,小便短少,水肿)
      6. 沉重、重着
    2. 症状
      1. 上部:面垢
      2. 下部:小便混浊不清,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妇女带下过多
      3. 肌表:湿疹,滋水秽浊
    3. 分类
      1. 外湿
        1. 伤湿(湿邪伤表)
          1. 恶寒发热
          2. 头重身重
          3. 困倦乏力
          4. 胸闷
          5. 苔白滑
        2. 湿痹(湿犯经络)
          1. 关节酸痛沉重,难以转侧或肿胀
      2. 内湿(脾失健运,湿阻气机)
        1. 胸闷,恶心
        2. 口淡,口黏乏味
        3. 不思饮食,渴而不欲饮
      3. 外湿与内湿关系
        1. 湿邪入侵影响脾的运化,导致湿自内生
        2. 脾虚运化水湿无力而生湿,招致湿邪入侵
  7. 燥邪,干涩之病
    1. 特性
      1. 收敛清肃
      2. 易伤津
      3. 多从口鼻入,侵犯肺卫
    2. 症状
      1. 干燥、涩滞不利
        1. 口干唇燥
        2. 鼻咽干燥
        3. 皮肤干燥皲裂
        4. 毛发干枯不荣
        5. 小便不利,大便干结
      2. 肺阴受伤,宣降失司,损伤肺络
        1. 干咳少痰
        2. 喘息胸痛
        3. 痰中带血
      3. 伤及大肠
        1. 大便干燥不畅
    3. 分类
      1. 外燥
        1. 温燥
          1. 燥而偏热(风热感冒)
          2. 发热
          3. 恶寒
          4. 咽痛
        2. 凉燥
          1. 燥而偏凉(风寒感冒)
          2. 恶寒发热
          3. 无汗
          4. 口干咽燥
      2. 内燥
        1. 特性
          1. 热久而伤津
          2. 久病至精血耗伤
        2. 症状
          1. 口渴咽燥
          2. 干咳
          3. 皮肤干燥、粗糙
          4. 毛发干枯不荣
          5. 大便秘结
  8. 热邪,火热阳邪
    1. 特性
      1. 旺于夏季
      2. 血热妄行
      3. 伤津耗气
        1. 迫津外泄
        2. 消灼煎熬阴津,伤阴液
        3. 症状
          1. 口渴喜饮
          2. 咽干舌燥
          3. 小便短赤
          4. 大便秘结
      4. 炎灼向上
        1. 症状
          1. 风热上壅
          2. 头痛
          3. 耳鸣
          4. 咽喉红肿疼痛
          5. 阳明热盛
          6. 齿衄
          7. 唇口糜烂
      5. 肝阳亢奋,肝风内动
        1. 高热
        2. 四肢抽搐
        3. 两目上视
        4. 角弓反张
      6. 动血(影响血液循环)
        1. 特点
          1. 轻则扩张血脉,加速血行
          2. 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出血
        2. 症状
          1.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2. 皮肤发斑
          3. 月经过多、崩漏
      7. 扰心神
        1. 心神不宁,心烦失眠
        2. 扰乱心神,燥狂不安
      8. 易至疮痈
        1. 侵犯血液,集于局部,腐蚀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