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字 是寶貴文化資產 「繁體字」應 ……正名為『正體字』
大麋鹿地圖
語言文字 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正體字是臺灣的寶貴資產
「繁體字」應正名為「 正體字 」
全世界已有十三億人使用中文
二千五百萬人學習中文
「正體字」 的意義
代表是祖先傳下的正統字。
沒有增加筆畫,怎麼能稱為「繁體字」呢?
代表與「簡體字」相對。
如:「單」為正體字,「单」為簡體字。
代表與「俗體字」相對。
如:「卻」為正體字,「却」為俗體字。
代表與「異體字」相對。
如:「夠」、「够」互為異體, 選「夠」為正體字,則「够」為異體字。
視為「正體字」的「異體字」
「簡體字」、「俗體字」
「正體字」的優缺點
優點:
多依六書原則造成,便於解字。
如「尖」為會意字,一頭大、一頭小為「尖」。
字形與字義的綰結很緊密, 大多字都可以依形辨義。
象形、指事、會意固可以依形來辨別意義,就是形聲字,
它的形符也代表義類, 如「木」部的字,都和「木」之意義有關。
辨識容易。
就字形的區辨來說,筆畫愈相似的,愈難區辨。
簡化字把筆畫減少了,相似的字形變多,
辨識上,正體字較簡化字容易些。
結構勻稱,利於書法。
正體字的書法,古來堪稱一絕。
大陸簡化文字後,有些字不勻稱,不利書法。
如「廣」簡化為「広」,「飛」字簡化為「飞」, 書法上都不好寫。
文化傳承之依託。
現存古書都用正體字印刷, 學習正體字,閱讀古籍沒有困難。
教學方便。
因為正體字符合六書結構,教學時很方便。
如「東」字是「日在木中」,簡化作「东」, 就沒法解釋字形字義了。
缺點:
筆畫較多,書寫費時。
我國文字的平均筆畫數約十三畫, 簡化字則每字約少一・五畫。
現在電腦科技發達,可以取代用筆手寫, → 所以文字正簡的書寫問題已不是重要關鍵。
「簡體字」 的意義
比通行文字的筆畫較簡單的字
大多為宋、元以來的俗體字。
自古以來使用者書寫自然形成的
教育部於民國24年曾公布了324字簡體字
「簡化字」 的意義
大陸是在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下簡化漢字, 所以該稱「簡化字」,而不該稱「簡體字」
由大陸政府「強化系統,臆造新體」的
可分為兩部分:
一為未簡化的字,
二為簡化的字約二千三百餘字
「簡化字」的優缺點
優點:
筆畫數較「正體字」減少一些,書寫較易,
但以電腦代筆時,則無影響。
缺點:
簡化情形 三大類缺點
省略
如以「习」代「習」、以「飞」代「飛」等, 破壞了六書原則,不便解釋文字的結構。
改形
如「僅」改為「仅」、「鳳」改為「凤」、 「鄧」改為「邓」、「勸」改為「劝」、 「漢」改為「汉」、改「戲」為「戏」、 改「雞」為「鸡」、改「樹」為「树 」、改「轟」為「轰」等, 一個「又」形,代替了原有十種以上形體, 當然原有的字構也遭破壞,反而造成識字困難。
代替
如以「面」代「麵」、以「干」代「乾」、「幹」等, 則「面粉」不知是化妝品或食物、「白干」不知是「白乾」或「白幹」, 衍生不少問題。
以行草代替楷書, 如以「专」代「專」、以「书」代「書」等, 同樣破壞了六書造字的特性。
簡化字的使用,使歷史、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揚,陷於一種斷層的危機。
簡化字使漢字增多了相似的字形,增加了辨識的困難。 如「ㄦ」與「几」、「天」與「无」、「农」與「衣」、「历」與「厉」等等
想閱讀古書,需要另學正體字。
政府為什麼 採用「正體字」 不採用「簡化字」
大陸簡化了文字,最大的理由是認為正體字讀寫困難,造成國勢積弱與落後, 這種論點,似是而非,試看臺灣與香港都使用正體字, 其文化教育普及與國民經濟生活水準都比使用簡化字的大陸高, 所以沒理由採用「簡化字」。
為了國語文教育的需要。
為了國民生活使用的需要。
為了學術研究,傳承文化的需要。
為了中文資訊輸入、編碼與字型的需要。
為了「姓名條例」的需要。
推行國字 標準字體
國字字形 重要特色
筆畫辨義
如「千」與「干」是兩個字, 「丟」與「丢」卻是兩個字為同一個字, 兩字要訂一個字為正字(丟)叫標準字體。
異體字
音同義同的字有很多個不同的字形。 如:「劫、刧、刧、刼、刦」五字是互為異體字。 要選一個字為正字(劫),叫標準字體。
教育部自民國71年起 推行國字標準字體
承繼歷史傳統、
精簡及統一文字、
逐級整理文字、
協助電腦發展
陸續公告了幾個字表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
國字標準字體楷書母稿
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
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增補編
國字標準字體方體母稿
國字隸書母稿
國字標準字體教師手冊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
具體成效
ISO註冊後,納入國際編碼,成為正統漢字的代表之一。
目前中學以下課本皆用標準字體印刷。
幾個重要媒體(如一部分報紙)都使用標準字體。
中文在電腦上,有標準的字形與字碼。
部分公文書已使用標準字體。
英文名詞 電腦用詞
Traditional Chinese
正體中文
Simplified Chinese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