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犯罪學派
理性選擇理論
主要人物:邊沁、貝加利亞
實證犯罪學派
犯罪生物學
反對自由意志理性選擇
義大利三聖
龍布羅梭
生物決定論
生來犯罪人說
隔代遺傳
祖型再現
社會因素
犯罪人分類
生來犯罪人
激情犯罪人
心智喪失犯罪人
偶發性犯罪人
犯罪學之父
批評
實驗結果有所偏誤
實務發現其認為遺傳特性並非遺傳而來
容易產生種族歧視的疑慮
貢獻
使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犯罪人
運用人類學、社會學與統計學之方法
推翻自由意志、理性選擇、道德責任理論
犯罪原因之研究
科學化個別化的犯罪對策
強調教誨矯治
費利
犯罪原因三元論
理論要點
行為是由內、外在因素所構成
犯罪是由不許多不同因素造成
物質
種族、氣候、地理
人類
年齡、性別、心理
社會
人口密度、宗教、習慣
否定自由意志、理性選擇
犯罪飽和原則
犯罪率的高低與人的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唯有改變環境因素犯罪率才會下降
衍生犯罪預防的觀念改善社會環境、社會福利及刑罰制度
貢獻
否定自由意志與道義責任論主張社會責任代替法律責任
運用科學實證的研究方法探討犯罪問題
對於刑罰與刑事政策提出建言
將龍氏的理論發展成犯罪生物學、犯罪社會學與犯罪自然等犯罪三元論為往後的理論奠定基礎
強調犯罪的社會環境因素認為要有效的預防犯罪應從改善社會環境與福利措施著手
加洛法羅
理論要點
犯罪具有共通性
犯罪行為要採取刑罰的手段
違反人類基本憐憫與廉潔正直之行為不待法律即可認定為犯罪行(自然犯罪)為例如殺人、搶劫
依據是否具有同理心與正義感將犯人分類
謀殺罪
暴力犯罪
竊盜犯罪
姦淫犯罪
主張淘汰犯罪人之方法
死刑(針對無矯治可能性之人)
無期徒刑
短期自由刑(無再犯之虞)
對於刑事政策的影響
政府的責任是淘汰不適合社會的人
除了刑罰、賠償之外應令期在獄中勞動服務
對於自然犯罪全世界應有其共通性
犯罪心理學
心理分析理論
人格特質理論
認知行為發展理論
行為與學習理論
生物心理學理論
生物個體理論
犯罪社會學
社會結構理論(巨觀)
社會解組理論(犯罪生態學)
芝加哥學派(犯罪區位學)
犯罪生態學
緊張理論
社會亂迷理論(無規範理論)
社會結構與緊張理論(古典緊張理論)
一般化緊張理論 安格紐
犯罪副文化理論
文化衝突理論
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犯罪/偏差副文化理論)
幫派副文化(次級文化理論)
差別機會理論(機會理論)
暴力副文化理論
社會過程理論(微觀)
社會學習理論
差別(不同)接觸理論
差別(不同)增強理論
中立化技術
社會控制理論
社會疏離理論
抑制理論
社會鍵理論 赫胥
社會反應理論
標籤理論
社會衝突理論
衝突犯罪學
衝突犯罪學理論
馬克思學派理論
批判犯罪學
工具與結構理論
左派現實主義
批判女性主義
權力控制理論
和平建構理論
社會衝突的政策意涵 修復式正義
發展性理論
理性選擇理論
情境犯犯預防
一般威嚇主義
特殊威嚇主義
隔離主義
新古典犯罪學派 應報主義(公平正義主義)
發展性理論
潛伏特質理論
犯罪與人格特性
慢性犯罪人之研究
一般化犯罪理論
差別壓迫理論
生活週期理論
互動犯罪理論
少年犯罪路徑研究
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
一般化犯罪與偏差行為理論
被害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