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美國人起居文化中有點芳香蠟燭習慣
- 但是安全問題,20年前開始推出「插電芳香劑」
- 近十年來則是流行用噴霧的,讓香味即時感受到
-
TA是誰呢?
-
原本以為的TA
-
在意室內空間味道很重的人,例如養貓養狗的人
-
結果
- 對氣味不敏感
- 使用速度非常慢
-
調整之後的TA
-
擔心室內有怪味道的而不自知的主人
-
廣告情境
- 廣告或海報中,演出訪客到家中聞到異味的表情
- 戲劇性的誇張「難聞又難啟齒」的感受,放大主人的尷尬與抱歉。
-
用"教育性"廣告
- 每一位有訪客的家庭或公司中,可能都有怪味,只是你聞不出來
- 擁有Febreeze就能免去這個尷尬
-
利用"罪惡感"教育性行銷
- 如同宗教一樣,對任何走過的路人說「你是罪人」
- 透過「教育性」行銷是比較困難的做法,需要很多不同的觸及點
- 一旦TA真的認為自己是「罪人」後,這個TA就會變成虔誠的信徒,不會隨意更換消費習慣
- 行銷就是宗教,宗教就是行銷
- 適合具有預算的大型公司
-
增加的TA
-
一個是家中乾淨而犒賞自己
家庭主婦
-
廣告情境
- 好不容易把家裡打掃乾淨,噴香香之後,所有回到家中的人會更感受到芳香感,知道媽媽今天有努力打掃
-
用"獎勵性"廣告
- 用一系列主婦辛苦打掃完後,在家中戲劇性的旋轉噴灑芳香劑的動作
- 好似一份儀式,慶祝打掃完成,用芳香點綴更舒適的環境
-
利用"儀式感"獎勵性行銷
- 就像是當我們在街上被人讚美香水好聞後,下一次噴香水時,就會越噴越多一樣。
- 而噴香水其實就是愛自己,噴越多,越是對愛自己的表現,而別人也更容易聞到。
- 用一系列主婦辛苦打掃完後,在家中戲劇性的旋轉噴灑芳香劑的動作
-
總結
-
利用兩個行銷萬用公式
把沒有什麼新意」變成炙手可熱商品
- 產生罪惡感
- 犒賞自己對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