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 重要性
      1. 發現40 歲以上國人超過五成有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署.2018)。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臺灣成人盛行率(14.8~42.6%)非常高
    2. 動機
      1. 衛生教育介入是一種跨越健康,知識及行為的過程,應用健康的知識,有利於培養健康的習慣和避免有害健康的活動。
    3. 目的
      1. 為探討民眾經由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發現異常值,回診時,透過衛生教育介入,提高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調整個人健康態度與行為。
  2. 現況分析
    1. 單位簡介
      1. 臺中市某地區醫院,以慢性病醫療為主,可近性醫療服務,推廣成人健康檢查,開發社區關懷據點提供檢查服務
    2. 健康檢查調查
      1. 截至2018 年止,服務民眾數已高達199 萬餘人次
        1. 第一階段
          1. 40~65 歲利用率25.3%
          2. 65 歲以上僅29.6%
          3. 異常比率
          4. 血壓20.2%.血糖ˊ8.9%
        2. 第二階段
          1. 40~65 歲利用率28.3%
          2. 65 歲以上僅28.2%
          3. 異常比率
          4. 血膽固醇11.0%
    3. 資料收集
      1. 採立意取樣,由社區服務組護理師進行蒐集
        1. 時間
          1. 2018 /07/01 ~2018 /09 /30
        2. 收案標準
          1. 代謝症候群
          2. 腹部肥胖
          3. 男性的腰圍≧90cm(35 吋),女性腰圍≧80cm(31 吋)。
          4. 血壓偏高
          5. 縮壓≧130mmHg 或舒張壓≧85mmHg,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高血壓治療藥物。
          6. 空腹血糖偏高
          7. 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糖尿病藥物。
          8. 空腹三酸甘油酯(TG)偏高
          9. ≧15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
          10.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偏低
          11. 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12. 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
        3. 結果
          1. 總計512人
          2. 異常134人
      2. 代謝症候群認知量表
      3. 電訪
        1. 時間
          1. 2018/10/29-2018/11/03
      4. 結果
        1. 健康行為方面
          1. 抽菸佔23.3%
          2. 嚼檳榔佔13.3%
          3. 喝酒佔13.3%
          4. 男性、女性各15 人;教育以高中最多佔36.6%
        2. 運動情形
          1. 沒有運動佔30%
          2. 每週有運動但未達150 分鐘佔50%
          3. 每週有運動且達150 分鐘佔20%
          4. 因此發現沒運動及有運動但未達150 分鐘者加總佔80%
  3. 問卷
    1. 1.依代謝症候群的定義包含下列哪一項?
    2. 2.男性的腰圍不要超過多少公分?
    3. 3.我認為代謝症候群會引起身體其它部位的疾病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4. 4.依代謝症候群的定義,請問「血壓偏高」是指下列哪一個情況?
    5. 5.依代謝症候群的定義,請問「空腹血糖值偏高」是指下列哪一個情況?
    6. 6.依代謝症候群的定義,請問「血脂肪」是指下列哪一個情況?
    7. 7.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可能有下面哪項疾病?
    8. 結果
      1. 發現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性了解態度偏低
  4. 問題及導因確立
    1. 1.社區民眾對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
    2. 2.社區民眾對於了解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性態度偏低。
    3. 3.有運動,且每週達 150 分鐘者偏少。
  5. 文獻查證
    1. 成人健康檢查的現況
      1. 40 歲以上未滿65 歲民眾每3 年1 次
      2. 55 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 歲以上者、65 歲以上民眾每年1 次成人健康檢查。
    2. 代謝症候群的介紹
      1. 代謝症候群是遺傳因子和環境因素之間,產生一連串複雜的交互作用,而且持續處於低度的發炎反應,而環境因素主要包含過多熱量攝取,缺乏身體活動及壓力。
    3. 衛生教育的重要性
      1. 衛生教育是一種科技整合的領域,透過教育的過程
        1. 介入
          1. 設計出有計畫、有系統的綜合性計畫,於特定時間內應用於特定環境中的對象,產生認知、情意、技術、行為或健康狀況的改變
    4. 綜合上述文獻指出
      1. 衛生教育的介入能有效改變代謝症候群民眾之認知、態度及行為
  6. 解決辦法
    1. 一、規劃辦理健康講座。
    2. 二、訂定個案管理機制及院內轉介作業流程。
    3. 三、製作代謝症候群衛教單張。
    4. 四、提供健康認知諮詢管道。
  7. 結果評值
    1. 運動行為改善方案前後比較
      1. 民眾運動習慣有明顯改變
      2. 沒有運動者由30%降低至3.3%
      3. 每週未達150 分鐘由50%增加至53.3%
      4. 有運動且每週達150 分鐘由20%增加至43.4%
    2. 態度改善方案前後比較
      1. 看出部分民眾對於接受定期健康檢查,及提早發現疾病的認知與重要性未能深入了解
    3. 認知改善方案前後比較
      1. 由pair T檢定,結果顯示:無論是單尾或是雙尾的P-value均<0.05,故衛生教育的介入可以提升認知率
  8. 結論
    1. 認為收案樣本數稍嫌不足,未來可以考慮將勞工健康檢查的民眾族群列入擴大收案的範圍;其次在衛生教育的方式,未來可以考慮將勞工健康檢查的民眾族群列入擴大收案的範圍;其次在衛生教育的方式,除電訪衛教外,宜增加健康座談會或建立line 群組互動分享,可預期會有更好的成效
  9. 執行過程
    1. 評估期[2018 /07 /01 ~2018 /08 /31]
      1. 專案小組成立
      2. 文獻查證及蒐集資料
      3. 現況分析
      4. 問題確立
    2. 計劃期]2018 /09 /01 ~2018 /09 /30]
      1. 規劃辦理健康講座
      2. 訂定個案管理機制及院內轉介作業流程
      3. 製作衛教單張
      4. 提供健康認知諮詢管道
    3. 執行期[2018 /10 /01 ~2018 /11 /14]
      1. 宣導專案執行辦法
      2. 舉辦健康講座
      3. 監測改善方案
    4. 評值期[2018 /11 /15 ~2018 /11 /30]
      1. 改善前後成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