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的本质
-
运动是身体的各个感官做一次演习
- 不是变成健美先生
-
为什么要锻炼肌肉
-
体能最旺盛的年龄:
30岁左右
- 人体肌肉占体重1/2-1/3
- 每10年肌力衰退8%
- 只能通过运动减缓肌肉衰退
-
肌少症
- 肌肉生理功能衰减
- 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 70岁的老人跌倒一次,对寿命的衰减,
几乎等于一次癌症
-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多运动
-
增加肌肉
- 储存糖分最大的仓库
- 增加胰岛素的效能
- 增加心肺功能
-
如何有效运动
-
持续的运动效果大于间断的运动
- 会有运动红利
- 持续燃烧热量
- 后燃效应
-
一次完整的有氧运动
- 前期热身 10分钟
- 中期坚持 30分钟
- 缓慢停止 10分钟
- 40-50分钟
-
运动的频率
- 每周至少3次
-
每次至少30分钟
- 后燃效应消耗更多热量
- 至少心跳在130至140
-
不合适的运动时间
-
饭后至少1小时后运动
- 刚吃过饭,血液大部分在肠道
- 运动的话血会流动到四肢,影响肠胃消化吸收
- 散步是可以的
-
避免睡前运动
- 会刺激我们的交感,晚上会睡不好
-
需要
- 运动时间
- 运动强度
-
提醒注意:
运动但是不要受伤
-
理论上做完运动,身体应是舒服的
- 偶尔有肌肉酸痛也是可以的
- 休息一晚就可以过去
- 这样运动的量和姿势是正确的
-
如果隔天还是有不舒服
-
表明昨天运动过量了
- 下次就不要做这么大的运动量,需要调整
-
等酸痛彻底过去,才能重新开始
- 等整个炎症都消除之后
- 避免累计重复小的损伤,变成慢性疼痛
- 肌肉纤维化,以后都会有副作用
- 等恢复之后才能再逐渐把强度增大
-
关于冰敷与热敷
-
什么时候冰敷
- 运动后,觉得不舒服就先冰敷
-
红肿热痛的时候
- 如果受伤比较强,可能两天都需要冰敷
-
什么时候热敷
- 主观上没有不舒服了,再热敷
- 红肿热痛过后的修复期(急性期过后)
- 加速血液的循环
帮助修复
-
例如马拉松
- 长时间的过程中,肌肉间不断摩擦
-
跑完后腿一定是比较水肿的
- 而且是热的
- 可以先冰敷
让炎症降下来
-
运动后补充
-
一般
- 不需要特别去补充水分/吃什么东西
-
运动后不饿就可以
- 能量够用就好
-
帮助肌肉再生(或增肌)
- 运动后补充蛋白质
-
减少膝盖损伤的运动项目
-
椭圆仪/脚踏车/登山仪
- 相对的碰撞力量比较小
- 减少膝关节,踝关节的受力
-
游泳也是非常好的运动
-
益处
-
从头到尾张力一定
- 完全跟地心平行
- 同时训练心肺
-
建议
-
主要靠肩胛的肌肉
- 爆发力大划水的能力强
- 也不会伤手臂手掌
-
换气时头部故意上扬,对颈椎不好
- 背部和颈椎水平
-
游完泳应该是背部肌肉比较酸
- 而不是手酸
-
健走好于慢跑
- 两者速度差不多
-
慢跑还是会有双脚离地的时候
- 碰撞力还是比较大的
- 健走对膝盖伤害小
-
运动有三个大类
-
伸展运动
/肌腱韧带弹性的增加
-
等张运动
-
长度改变,张力不变
- 不会刺激肌肉的增长
- 增加灵活性
- 否则容易运动受伤
-
肌力运动
/肌力的增加
-
等长运动
- 肌肉的长度是固定的,张力是在增加
- 快速和慢速运动中会使用不同的肌肉群
-
心肺运动
/心肺功能的增加
-
有氧运动
- 吸进去的氧气跟消耗的差不多
- 强度大约是身体微微出汗
- 还可以和人简单的交流
- 游泳/健走/跑步
-
有氧与无氧运动
-
身体大部分的能量来源
- 葡萄糖
-
百米冲刺肌肉是
不需要氧气的
- 无法持久,积存很多乳酸
- 全身酸痛
- 心肺运动/等张运动/等长运动
要合并设计在每次运动中
-
运动前准备
-
运动前半小时
如果肚子有点饿
- 补充一点碳水化合物/避免低血糖
- 例如:饼干,香蕉
- 补充糖分
-
要做暖身运动
- 脚踝,膝关节,踝关节,腰部,上臂,全身
- 避免运动伤害
-
装备
-
第一 衣服的选择
- 轻便/通风/速干
-
第二 鞋子的选择
-
运动时与地面的碰撞
- 第一受力的是脚踝,再传到膝盖
- 再传到髋关节,最后是腰椎
-
最好有气垫
- 可以缓冲膝盖 髋关节的压力
-
鞋跟不要太浅
- 可以保护脚踝
-
内八外八的建议
-
倾向自检
-
走路习惯内八
- 内侧面磨的多
-
走路习惯外八
- 外侧面磨的多
-
准备一个鞋垫
-
内八
- 鞋垫放在内侧
-
外八
- 鞋垫放在外侧
- 在剧烈运动的时候
膝盖受伤的相对比较小
- 以赛亚书 40:31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