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發展
-
Rice 瑞斯
青少年肥胖問題
-
依賴
- 肥胖之青少年容易有被動、被過度保護、產生依賴的心理,使其無法順利發展情緒獨立的成人
-
性別認同
- 男女青少年會過度在意身材與外表,然而肥胖者會較少參與兩性活動,性別認同不易建立
-
同儕關係
- 肥胖之青少年在社會關係通常不佳,容易造成孤獨、內向而產生焦慮心態,貶低自我價值
-
學校適應
- 肥胖青少年通常學業成就較低,主要來自於個人身心理問題所導致
-
1. 醫療診斷
- 4. 提供適當楷模
-
2. 適當的營養教育
- 5. 進行個別與團體諮商
- 3. 規律運動生活
-
自我情緒
發展
-
Rice 瑞斯
青少年情緒狀態發展
- 喜悅狀態 : 積極型情緒 ( 愛、快樂、開心 ) 屬於青少年健全發
展重要助長力量
- 敵意狀態 : 負向型情緒 ( 憤怒、憎恨、忌妒 ) 青少年運用此情
緒表達自己討厭、不喜歡之感受
- 抑制狀態 : 負向型情緒 ( 擔憂、焦慮、悲傷 ) 輕度的抑制情緒
經驗助長青少年體驗人生,增強心理免疫功能
-
情感反映策略
- 以關懷的態度,使用與青少年相似的言語與行為,反射青少年內在感受
-
行為輔導策略
- 運用系統減敏法、洪水法、內爆法等輔導策略以降低青少年之負向情緒
-
社交技巧訓練
- 透過與他人互動可認識自己感受、了解他人正向負向情感與處理自我恐懼等情緒技巧的訓練
-
社會化
角色發展
-
Dusek 都賽克
青少年社會化重要任務
-
能夠獨立
- 從父母與家庭中獨立,走出家庭並拓展生活層面 ( 社交圈 )
-
辨識自我
- 對學習的自我界定,了解自我的能力、興趣、限制以及個人的未來發展方向
-
適應 "性" 的成熟
- 青少年認識自己性生理,在符合社會價值與他人期望至下適度舒緩自己的性衝動
-
學習做一個大人
- 學習成熟大人的洞察事理、探究真相,且不應情緒問題而暴起暴落,也可圓融處理人際關係
- 青少年社會化五項特徵
1. 青少年社會化是一個學習歷程
2. 社會化也反映文化期望與刻板印象
3. 社會化是個人行為與社會所期望個人展現
的行為之交互作用
4. 不同文化與不同世代的文化期望皆有差異
5. 社會化是一個複雜的歷程
-
道德觀發展
-
Gilligan 女性觀點道德發展
- 第一階段 :
由自私轉變為責任
第二階段 :
由善轉變成真理的過程
第三階段 :
展現 "無暴力" 之道德
- 父母影響
- 同儕影響
- 性別角色影響
- 大眾傳媒影響
- 時代背景影響
- 自我概念 :
意旨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在個體成長歷程中,逐漸了解自己是怎麼樣的人
( 具有他人取向、自我建構體系、自我界定與自我形象之總和 )
- 自我概念的途徑
1. 自我覺察 : 個人將自己焦點指向自己心中的想法 ( 照鏡子、被他人評價 )
2. 自我知覺 : 了解自己並從自己行為觀察與推論內心狀態 ( 了解情緒動機 )
3. 社會互動 : 經由個人的自我概念與他人互動時產生 ( 評估自己能力高低 )
- 異曲同工之妙
Marcia / Erikson
辨識認定 / 自我統合
( 青少年心理發展 )
- 關懷倫理學 Gilligan 與正義倫理學 Kohlberg 之比較
1. Gilligan偏女性角度
Kohlberg偏男性觀點
2. Gilligan 注重關懷與責任 ( 非暴力、自我犧牲 )
Kohlberg 強調正義發展 ( 公正、尊重、規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