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链接成功

这么努力,真的只求过好2024了

炸得 18 分钟阅读
免费体验Xmind

这么努力,真的只求过好2024了

炸得 18 分钟阅读

Dear 2023年,

-

你就只剩最后一个月的时间了,好自为之。

-

我们人类之所以会分年份,主要是能有一个具体且系统性的方式来追踪过去的事件、纪念重要的日子和计划未来的活动。

-

但说实话,从你这里跨到2024年的那段路,我们仍旧跟吃了致幻蘑菇一样:

-

都以为自己在年底好好总结重新出发,结果跨年零点一过什么魔法也没发生。

image

-

image

所以,Xmind x 诚品书店决定搬出思维导图魔法:

-

一份长达6米的.xmind格式的文件,让每种思维在时空得以交织启迪;两场思维导图工作坊让数十位Xminder同场共振,在阅读与思维导图中生长自己的灵感之树。

-

image

我们汇聚各领域的思维之力,联合献上一份年末书单——也期待着,或许就是阅读中的那点乍现的思维灵光,可以刺破生活中的那些困顿幻象。

-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更好的我、更好的我们、更好的世界、更好的自然。

-

这四个角度似乎是我们一点点在打破对“更好2024”固有的思考领域,逐步扩大思考圈层:从关注自我到彼此,从关注同族群体到族类。

-

各个角度都有自身所聚焦的关键词与问题,但彼此之间又有联系:

自我的定位或许可以成为更好世界的一种方式,在与自然的相处交互中或许也可以获得对于“我们”的视角……

-

image

在这份巨幅.xmind思维导图上,有自然主义诗人在大自然中反观自己的生命尺度,也有经济学家回到人类真正的大小比例来审视这个世界。

-

每一位在此驻足的你,都可以听见不同领域、年代和阅历的作者,喃喃低语着他们关于“更好2024”的点滴思考。

image

-

🤔️ 🤔️ 🤔️ 🤔️ 🤔️ #1 什么是更好的 “我”

-

1999年,段义孚在69岁那年创作了自传:Who Am I?: An Autobiography of Emotion, Mind, and Spirit.

-

在他人眼中,他是人文地理主义之父,有着世人惊羡的学术成就。

-

但在撰写这本自传时,他却不如一般自传者那样书写自我的成功与辉煌,而是在平凡的事物中去追寻自我的内在景观和个体生命的价值。

-

当下时常感到寻不到根的我们,或许可以像段义孚开篇提到的一样:“作为一个寻不到根的人,我天生就该自我审视。”——《我是谁?:段义孚自传》

- image

一个主体说出“我爱你”这句话就像是“阿尔戈英雄在航行中翻新了船只,却一直使用同一个船名”。正如“阿尔戈号”的部件会逐渐被替换,但这艘船一直都叫“阿尔戈号”。——《阿尔戈》

-

在“更好的我”这个子主题下,我们看见《阿尔戈》在理论、记叙和内省中去探寻三种认同(自我、身份和社会)中的流动平衡;也共鸣日本绘本大赏作品《鸡蛋出走日记》里觉醒的鸡蛋拼命守护住自己的蛋黄,即自我……

-

在众多作者们的思想根脉之间,每位观者也都留下了自己的思考,与其相互交织观照。

image

-

❓ ❓ ❓ ❓ ❓ #2 什么是更好的 “我们”

-

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数代词。

-

我们可以是:我和朋友、我和爱人,甚至是我和其他素未谋面的人……

-

《快乐上等》中,我们看到女性主义群体或许是一种信奉自由生活信念并行动的“我们”。

-

(女性主义)它是妇女自由生活的运动,要按照你想要的方式生活,不是同侪的压力或其他人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你想要什么’,让我们成为能够理解这一点并采取行动的成年人。——《快乐上等》

image

重要的不是我们是什么,而是我们会变成什么。——《原来我很了不起》

-

在《所谓友谊:我需要陪伴,但我更渴望抽离》这本让·雅克·桑贝的访谈录中,这位法国国宝级插画家既觉得友谊是世上小小的奇迹,但在虚荣和自负的夹缝中成年人的友谊也是脆弱的。

-

所以,我们滋养友谊的主要是那些短暂、罕见、珍贵的瞬间和举动。

-

在这本书的旁边,就有观众写下了”就算不完美的时刻,也值得讴歌!“

image

在“更好的我们”的子主题下,我们在《列侬与洋子的最后谈话》中看见这对传奇夫妇被争议所掩盖的爱与梦想;被《原来我很了不起》中非人类视角带来小哲思所惊奇……

-

他们会有平实真诚地许愿“我们”的互相帮助,也会留下李白《江上吟》的一句诗,说道:天上的仙人也要依靠黄鹤才能在太空翱翔,我这个海客则是坦荡无忧的与白鸥嬉游。

-

💚 💚 💚 💚 💚 #3:什么是更好的 “世界”

-

在这个个体主义盛行的时代,当提到“更好2024”我们往往是以“我”为中心去思考,遮蔽了其他思考的视域。

-

但这张思维导图,想让“我”和“世界”的分支重新有一些呼应与联系。

-

比如,其中一本选书《把自己作为方法》写道:这也是一个参与者不得不首先把自我交出来,又在共同的探索中得以放下自我的过程,直到最后发现,正是 “自我” 这个工具,让我们能够撞击出超越自我的问题。——《把自己作为方法》

-

image

- 🌍 🌍 🌍 🌍 🌍

#4:什么是更好的 “自然”

-

在这部分的许多选书中,自然成为一种来辨识和欣赏差异的途径,让人类得以反观自身。

-

拨开当下关于环保关于救赎的种种口号,观众跟随着这些作者一同思考爱上自然意味着什么。

-

比如英国作家海伦·麦克唐纳在《在黄昏起飞》提及鸟类巢穴和人类的“家”的思考:现在我对家的看法不一样了:家可以随身携带,不只是一个固定地点。或许就是鸟儿将这想法传授给我,或是它们带我抵达此处。——《在黄昏起飞》

-

image

日本作家高村光太郎也在的山居随笔《山之四季》中,参悟了我们常说的“孤独”的意涵。

-

我们通常所说的孤独,大多都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由某种不满、不安变化而来。我在这里所做的任何事,都是顺其自然,一点儿也不觉得孤独。——《山之四季》

-

这也正如一位观众写下的一句话: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

-

image

在思维导图展墙上,我们看到了各位作者们与每位书店观众的跨时空对话。

-

「一本关于更好2024的思考手册」工作坊,则是想让那些在展墙上留下思考但未曾某面的观众之间,坐下来一起面对面碰撞。

image

这个周末的两场工作坊,一共有6组观众讨论共创出了不同主题的思考手册。

-

💛 Vol.1 从心出发 💛

-

这个小组「更好2024思考手册」的名字叫《从心出发》,表达在疫情之后和压力面前的重建与回归。

-

同样是围绕着更好的我、我们、世界和自然这四个分支,从心小组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

image

在从心出发的“我”角度,从心小组首先提到的是健康,并且与心态/思维分支是有相互联系的。

-

在“世界”这条分支里,他们希望打开信息茧房,用多元化的包容精神和看见具体的人去向和平进发。

-

同时,他们也期待在城市中连接附近,与“我们”这条分支有更多的交互。

image

- 💚 Vol.2 慢慢来,比较快 💚 - image

慢慢来小组的手册题目,用了一对看似冲突的反义词:慢慢来,比较快。

-

在这本册子里,他们关心草地、山和天空的奇妙自然,也关心文字、影像和音乐的无限创造。

image

-

❤️ Vol.3 岁月之间 ❤️

-

岁月小组的柳同学选择在苏州的最后一天来参加我们的工作坊,之后他便要移居香港工作。

-

封面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他与妈妈在30年前的一张照片,并取名为:35’ 。照片中他还是一个娃娃而母亲正年轻,但现在他也已到了照片中母亲的年纪。

-

这张照片一直放在他随身的手账里,和他一起来到了共创现场。那天他翻开手账本作笔记之时突然瞥见,便想让温暖的记忆在此流转——在这本思考手册,也在岁月之间。

image

在“世界和自然”这个章节,岁月小组里的小伙伴提到了自己和几位小伙伴在乡村里的建设经历,希望大家在City Walk之外也能看看村庄的美丽。

在岁月之间,小组成员更希望活在当下、把握当下和创造未来。

- 💙

Vol.4 Better 2024 💙

-

Better小组有70、80、90s不同年龄段的小伙伴,思考的维度也涵盖了各年龄段关注的问题。

image

-

在他们思考手册封面设计上,那三条不同颜色的向上箭头也是指代着他们自己。

image

他们还特地在手册里留了一页给翻看的读者,希望他们也写下自己的现状、期待与达成的小成就。

-

💗 Vol.5 2024步履不停 💗

-

步履小组的思考手册里,他们想去和大家一同思考us、myself和其他当下热点议题,比如搞钱、心态和创新等。

image

她们也在思维导图上留下七彩的手印和表情符号,记录下一同共创的美好回忆。

image

-

🚶 Vol.6 X LIFE, XMIND 🚶

-

X小组以Xmind的X为灵感,希望赋予自己生活更多X所象征的未知灵感,于是命名这本思考手册为《X · LIFE, XMIND》。

-

她们以“风”这种自然意象,作为贯穿整个思考手册的策展线索。

-

我是什么“风“,这个章节探讨关于自我的话题,包含风留下的痕迹、风的旋转、风要去往哪里……

image

在思考人际交往的这一章节,名为:“风”的旅行。

-

X小组的思考手册在这个部分,慢慢讲述着风的相遇、别离和遇到的挑战。

-

最后一章“流动的保护层(起风啦)”,展现了X小组这场风之旅的更多期待。她们思考风继续往下走的行囊、旅途停留的自我休整和看看世界,期待着风继续吹。

image

在这个关于“更好2024”的思考中,我们从阅读中从思维导图中洞见不同作者的思考,也在与其他小伙伴的讨论里共频着这个时代里个体生命的真实活力。

-

但无论如何,这些流淌的思维脉络始终不是我们各自生活里的那一本能“照抄作业”的工具指南,带来一些确定安稳的答案。

-

那不如像X小组所说:和风一起,来一场自然而然的2024之旅吧!

-

💚💛

在平凡生活中,触碰个体生命的思维跃动 ▼

更多帖子

一个手持灯泡的卡通小人

囊括所有想法的空间

组织思维、可视化架构、连接想法,解锁洞见。

免费开始

Cookie Settings

We use cookies to personalize content, run ads, and analyze traffic.

Necessary

Enables security and basic functionality.

Preferences

Enables personalized content and settings.

Analytics

Enables tracking of performance.

Marketing

Enables ads personalization and trac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