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链接成功

思维导图的6种学习用法,惊艳了!

齐小Q 20 分钟阅读
博客图片
免费体验Xmind

思维导图的6种学习用法,惊艳了!

齐小Q 20 分钟阅读

image

本篇投稿来自齐小 Q,她用 6 张导图带你 360 度玩转学习。小 Q 主要利用导图做六件事,基本上可以涵盖大部分的学习场景,同时也兼顾了输入和输出,干货满满,欢迎阅读。


预计阅读:10分钟(含大量应用导图)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

01 听:课程笔记

无论是学生党还是职场人听课充实自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选项,那用什么方式做笔记才能帮助我们记忆和消化所学。通常我会使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不是简单地记录知识点,而是帮助知识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联系。主要关注3个方面:

① 梳理讲师授课思路 无论是现场还是线上,通常我们第一遍会跟随讲师授课节奏,从讲师的视角对知识进行记录和加工。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讲师的授课思路,其实就是把零碎的“知识珍珠”串成“体系项链”的过程。其实也是降低我们认知负荷的过程,因为把零碎的知识串连成有机整体既能扩大组块的容量,又能减少组块的数量。

② 挖掘知识晶体间联系 受文字和语言的限制,通常讲师授课的思路依然是线性化的,我们在听课时需要不断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思维导图的结构化和联系线可以还原知识本身的内在结构。

③ 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也会触发自己的想法,及时地把自己的理解添加到思维导图中,这样新旧知识就有效建立起了联系。

讲师输出的内容可能很多,但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建立知识的联系,辅助自己的记忆和应用。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课程笔记《高效表达技巧》

02 说:演讲分享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演讲和分享的场景,通常会分为有稿演讲和即兴演讲两种。对于即兴演讲来说,我们通常遇到的问题有:

没内容:不知道讲什么 ② 没思路:不知道怎么来讲 ③ 情绪乱:现场紧张慌乱

慌乱大多数情况的原因是没内容和没思路。那么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能够帮助我们从容地应对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通常时间有限,我会在即兴演讲前,用几分钟时间在纸上简单画个思维导图,一边激发思维一边梳理自己的演讲思路,确定了思路和内容框架相当于确定了论点,演讲时自动补充案例进行说明,这样能帮我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慌乱。

有稿演讲也不是万能的,虽然紧张慌乱会有所缓解,但讲稿过于书面化,相对比较生硬,频繁看稿也会导致无法跟听众进行目光的交流和互动,影响现场气氛。时间和内容上也会被限制死,缺乏弹性,无法灵活地临时调整。

我的办法是用思维导图激发和整理思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收获最好的效果。

演讲前: 不再使用条目的方式进行撰写,利用思维导图协助我准备。

发散收集:帮助我们聚焦中心主题,快速发散思维,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想法和资料。 ② 归类收敛:对所有内容进行精简和归类整理,确定演讲的逻辑结构。 ③ 时间分配:分配各个部分的所有时间,确保守时地完成演讲且重点突出。

演讲中: 思维导图可做整体思路指引,不像逐字稿那么死板,时间和内容上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减少需要频繁看稿带来的紧张。XMind2021的新功能,目前也可以直接进行播放,非常方便,如果没有特殊需求,不需要再耗费时间精力制作PPT啦,播放思维导图,让听众对你的演讲有框架性的认知。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思维导图辅助演讲

03 读:阅读记录

这个带给我的体验更加丰富,小Q主要有年度书单、读书笔记、阅读日签三种形式。

① 年度书单

每年我会为自己制作一张分门别类的年度阅读书单,竖屏导图的形式比较方便存入手机,随时调取,也是未来每个季度学习计划的依据。这是一张活导图,可以随时更新迭代,这个不用太担心。

推荐几个小技巧: a、制作书单时标注好书籍的阅读渠道,节约找书时间,也可以提醒自己提前备好纸质书籍。小Q通常是四种渠道:得到电子书、微信读书、购买纸质版、现有PDF电子版。 b、有些书小Q会复读,所以我会进行标注,以便提醒自己这次阅读的目的不同。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2021年书单

② 读书笔记

既然是为了提升而学习,通常我的阅读都会带有目标,需要制定学习计划,而不是看到什么读什么。如果你想在职场上快速地提升,建议制作一张属于你自己的学习计划图。那读书笔记如何记录呢,读书笔记与课程笔记类似,我会进行知识输出和应用链接。

在知识输出方面我通常习惯以下2种方式:

方式一:按照书籍目录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这种情况通常书籍的结构相对清晰,看书籍目录就能了解整体结构,或者序言中有介绍本书章节结构。譬如1-3章主要讲原理,4-5章主要讲实践,作者都已经告诉你了,那建议按照作者的推荐阅读,毕竟TA最了解自己的内容。

我会按照章节结构输出重点知识、工具、模型,更加适合认知类书籍。 具体的内容如何拆解呢,这里介绍一种叫做按图索骥的方法,源于莎莎的《高效学习法》我觉得特别实用。作者根据知识颗粒度的不同分了四个层次,分别是:

  • 拆书:看目录,目录和前言可以反映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原因和思路
  • 拆文章:看标题,标题往往就是一段文字的主旨和关键句
  • 拆段落:寻找连接词,通常主旨藏在首尾句,或者连接词后的句子中。
  • 拆句子:识别关键的动词和名词

按照上述的方法你就可以拆解出不同单元大小的知识框架。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读书笔记《绩效改进商业画布》

自我链接:就是跟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够产生哪些联系,你接下来想如何做。

通常我会通过最大收获,链接应用、AHa时刻、todo、延伸书单五个方面做链接,以下导图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自我链接《学习究竟是什么》

方式二:根据自己的需求输出主题问题树

如快速阅读后没有发现明显的结构设计或各章节不是顺序关联,又或者你对这个领域知识有自己的想法结构,建议可以按照需求,自己搭建知识架构。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进行主题阅读,我会选择多本书选择性阅读,针对想要了解的领域向自己提问,重点阅读和自己问题相关联的章节,标记重点关键片段。两种情况我都会阅读前先建立自己的问题树:面对这本(类)书,我想了解什么?其实就是在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阅读过程中理解总结书中带给我的答案。

不要担心这本书没有完全覆盖我们的问题,这也是张活导图啊,未来在这个领域,我们还可以进行知识的补充。

问题树一般自用较多,所以不会太纠结排版是否美观,甚至可以不排版,更多聚焦在问题和答案上。

阅读中关注反复出现的关键词、重点句子(很多书籍都会做粗线标注)、小标题等,这些部分往往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这些部分需要重点理解,以及输出相关概念和知识模型。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轮岗培养问题树

无论哪种阅读方式我都会按照前面搭建的知识框架输出笔记。整书阅读一般会总结每章重点和核心知识模型,选择性阅读会侧重输出“问题”的“答案”。

③ 阅读日签

文学类的书籍我很喜欢做成阅读日签或书摘日签,摘取书中让你触动、感动的话语,配上自己的感悟和想法,简单易操作,但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不仅可以记录你阅读时瞬间产生的想法和灵感,也是作为写作的素材积累。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阅读日签《鞋狗》

04 写-看图写作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太多需要写作的场景,各种平台的内容发表、更新是写作,一封结构化的邮件回复是写作,书评、影评是写作,甚至朋友圈、微博的发布也是一个小写作。写作场景无处不在,大家都是如何完成自己的写作呢?会不会跟我一样觉得写作总是让人头大?是思维导图帮助我将写作变得更加简单。看图写作3步骤:

① 激发思维,确定主题:每次我写作前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用来激发和整理思路,确定主题。

② 梳理结构,建立大纲:利用导图的拖拽来整理和调整结构,——列出写作提纲,将已有的资源和想法显性化、结构化。不仅能帮助我们积极唤起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想法,导图的层级性、逻辑性还能使我们的文章层次、条理更为清晰。

③ 看图说话,完善内容:有了清晰的提纲,再来写这篇文章,写作过程会变得容易得多,相当于“看图说话”的过程,看着框架把更详细的内容填充进来,再做润色修改,也就不会出现“跑题”和“偏题”的问题了。

我是个写作的小白,但每周更新的公众号文章基本上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看图说话”,也为自己降低了难度,有了持续积累的动力。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公号文章大纲《四种拿来即用的思维导图模板》

05 考:应考复习

每次考试面临大量的复习资料、知识点都是件无比头疼的事,我想考试党、考证党都会感同身受,无意中的尝试我发现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和复习超棒,妥妥地高效备考。

导图备考好处: 1、建立备考知识地图,标记重点难点 2、复习历程可视化,随时掌握备考进度 3、缓解备考焦虑,有针对性地复习

具体做法:

① 建立知识地图: 面对大量的书本知识,我们不知从何下手梳理,其实这是个误区,我们并不是要把整本书导图化,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考试,所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要抓住重点和考点来进行提炼和梳理就可以了。

一般学校里的考试老师会圈化一些重点,如果是考证,可以参考历年来的真题库,看看重点在哪些章节,作为优先复习梳理,先搭建起重点知识的结构地图,可以考虑按照考试可能性从强到弱进行排序。以便接下来进行细节内容的梳理。

② 提炼&结构化要点: 提炼知识点、关键词,并将零散的知识点重组、关联化、结构化,关键词要控制字数,做到精简,关键词的作用相当于给记忆埋下一个“钩子”,帮助你钩取相关联的知识晶体。

③ 联想记忆: 整合联想,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且一定要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将知识还原成自己的,巩固记忆。每当我们看到关键词的时候,就可以联想出这个知识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情况。逐渐练习,就会变成看到关键词,大脑就会帮助我们自动补充信息。

image

06 萃:文章提炼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会通过各种渠道阅读文章, 读到一篇好文章,很多人毫不犹豫的点击收藏,但你有多久没有看过你收藏里的文章呢?它是不是在吃灰,小Q在读到受启发的文章会做两个动作:

① 同步到印象笔记:文章链接发送到印象笔记,方便后续使用搜索调取;

② 制作思维导图卡片:萃取提炼文章重点内容,使用导图或图卡输出加深理解,方便手机查看复习和使用。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文章提炼《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来源:刘润公众号

image

小Q思维导图作品:文章提炼《新零售:更高效的零售》

思维导图是什么,取决于你怎样定义它,以及把它发挥什么样的程度。

我很喜欢**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工作、+生活、+娱乐、+健康,思维导图无处不在。它帮我们打开了大脑的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一个更加清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不要把自己束缚在单单记录的的牢笼里,不要光停留在想的层面,动起来,跟小Q一起发现导图的无限可能吧。

更多帖子

一个手持灯泡的卡通小人

囊括所有想法的空间

组织思维、可视化架构、连接想法,解锁洞见。

免费开始

Cookie Settings

We use cookies to personalize content, run ads, and analyze traffic.

Necessary

Enables security and basic functionality.

Preferences

Enables personalized content and settings.

Analytics

Enables tracking of performance.

Marketing

Enables ads personalization and tracking.